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战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707889
  • 作      者:
    胡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是帝国装甲师之一,而它起初只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卫队,经过东线到西线的各次重大战役,逐渐成长为精锐装甲师。有别于叱咤北欧的外籍军团“维京师”,他们是四处征战的纯日耳曼人“救火队”。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烨,祖籍湖南,生于广西南宁。爱好军事翻译领域,精通英语、日语和越南语,并在国内多家杂志刊载过文章,包括《浴血绿色丛林》《东所罗门群岛海战》《闪击新加坡》和《SS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诺曼底战史》等长篇连载,译有《“帝国”师官方战史》及《苏芬战争(1939-1940)》,著有《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官方战史》及《死亡之星:党卫军第3“髑髅”师战史》。擅长研究德军和越南、太平洋、欧洲战场,对战史研究有一定的造诣。

展开
内容介绍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这个以元首之名命名的部队,前身是迪特里希指挥的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开始的任务是担任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卫队,普遍被讥讽为“御林军”。在国防军歧视性的目光下,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一上战场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波兰、法国、苏联都留下了它的身影,特别是在1941年罗斯托夫战役和1943年哈尔科夫反击战,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勇冠三军,成为德军中当仁不让的主力。虽然德国在战争中渐入颓势,可该师却依旧勇气不减,在诺曼底、在阿登、在赫龙河桥头堡和巴拉顿湖,一次次掀起了黑色风暴。只要进攻作战,冲在前面打得远战果多的是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即便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部队,却因为服役于邪恶势力,终难逃可耻失败的宿命。

展开
精彩书摘

 1933年8月,阿道夫·希特勒宣布限制所有非国防军的辅助武装团体组织,特别是罗姆的冲锋队和迪特里希的柏林特遣队。尽管如此,阿道夫·希特勒从内心来讲,还是需要迪特里希,因此他宣布柏林党卫队特遣队仍在纳粹执掌的政府中保留文职雇员地位(也就是公务员地位),同时薪金支付也和国防军类似,党卫队普通队员和国防军士兵薪水等同,党卫队各级突击队长和旗队长、旅队长、地区总队长、全国副总指挥、全国总指挥也分别按照对应的德国国防军军衔支付薪水。此外,阿道夫·希特勒还宣布要扩编党卫队。
  1933年底,柏林党卫队特遣队更名为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了类似“禁卫军”的角色。旗队这一术语的标准意思是旗帜,意味着该部队的军旗寓意。换句话说,“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意思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禁卫军”。
  1933年11月,纳粹党在纽伦堡举行盛大的建党日庆祝集会。在会上,阿道夫·希特勒分别授予迪特里希一枚金质党章和一枚血章。第二枚勋章代表着迪特里希曾追随阿道夫·希特勒参加了1923年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的未遂暴动,相当于阿道夫·希特勒承认迪特里希是他的老战友。迪特里希十分喜爱这两枚章。每一枚都代表着他从一名普通劳工迅速迁升的历程。事实上,按照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的授权,迪特里希和他的手下穿着已经与普通党卫队不同。当迪特里希带着手下800多名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队员,列队走过主席台前接受阿道夫·希特勒的检阅时,他内心的自豪感真是溢于言表。
  1934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和波兰签署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这引起了德国境内许多民族主义者的不满,他们认为阿道夫·希特勒和波兰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就是承认波兰在1918年到1923年窃取德国部分领土(特别是指东普鲁士走廊,又称为波兰走廊,以及西里西亚东部)是合法的。阿道夫·希特勒这个看似“愚蠢”的政治决定实际上十分明智,这个条约的签署从法理上遏制了波兰进一步觊觎德国领土的能力。当时,波兰陆军有一百万之众,而德国因为《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国防军兵力规模仅仅是波兰的十分之一。在没有完成扩军的情况下,阿道夫·希特勒选择和波兰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对于这点,迪特里希眼睛雪亮,看得十分透彻。
  1934年6月初开始,冲锋队似乎有些迷失了方向。他们好几个月以来都很少逮捕反纳粹分子,而后更是失去了权力。他们打开自己的集中营,只能眼看着党卫队集中营(SS KZL)根据阿道夫·希特勒的一道道命令接管犯人们。此外,仍有很大一部分冲锋队员仍属于预备役兵员,而且薪水没有着落。
  1934年6月开始,阿道夫·希特勒让迪特里希手下大部分队员享受了几天假期,好让迪特里希抽空陪他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出访意大利,会见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
  两周后,阿道夫·希特勒下了一道特别命令,允许冲锋队所有全职人员去放松休休假,他还亲自给冲锋队高层领导预定了不少好的酒店。正如他给迪特里希手下和部分党卫队员休假权利一样,他也打算犒赏一下冲锋队员。可冲锋队头子罗姆却对阿道夫·希特勒不满了,他认为自己的冲锋队正被边缘化。在权力上,他这个冲锋队的头子已经完全没法和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乃至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迪特里希相比,这是他无法容忍的。罗姆的抱怨也并非毫无道理,在阿道夫·希特勒执政了一年半后,罗姆在纳粹执掌的政府中仍然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就像格奥尔格·施特拉塞,虽然被元首冷落,但还是按照元首的命令,获得了休假。
  6月25日,阿道夫·希特勒突然动员国防军,并取消了国防军所有官兵的休假。为了对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明显的挑衅举动做出回应,德国境内几个区的冲锋队头子都开始动员冲锋队员,试图与之对抗。不过这么做却毫无意义,因为德国国防军拥有强大的武装,而冲锋队不过是个只会街头斗殴的混混组织而已。
  做为回应,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紧急把党卫队各地区所有领导人和保安局局长召到柏林的党卫队全国总部,向他们通报,称罗姆正密谋政变。对与会的党卫队各地区领导人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感到特别吃惊。罗姆早就是一个大麻烦,他公开声称阿道夫·希特勒对犹太人太心软,在公共场合也经常表现出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藐视。他甚至还呼吁进行“二次革命”,把上台的纳粹党头目全部轰下台。1934年2月,他提出阿道夫·希特勒应该让他出任德国国防部长一职,以便让10万国防军并入目前已经膨胀到300万人的冲锋队武装组织,组建新一代的国防军。罗姆对他们深表欢迎。各地民众当然深知这些纳粹党徒原本的成色,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漂亮的绰号“纳粹牛排”,讽刺他们表面披着冲锋队的褐衫,内心却是红色的。此外,罗姆还是个同性恋者,他的副手弗蒙德和冲锋队许多高层也都有同样的癖好。罗姆的所作所为,完全和德国传统背道而驰,因此普鲁士军官团、贵族阶层、大资本家、天主教会,以及容克地主们都把希望放在阿道夫·希特勒身上,请他出面惩治罗姆,整肃冲锋队。
  1934年6月28日,希姆莱对党卫队和警察组织进行总动员,同时还秘密从国防军要了一批步兵武器,装备党卫队。
  1934年6月30日拂晓前,阿道夫·希特勒在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和特奥多尔·艾克的“髑髅”旗队的护卫下,驱车驶往位于巴特维塞的度假酒店。身着黑色制服的党卫队手持枪支突入酒店,恩斯特·罗姆以及冲锋队其他高层头目还没下床就被党卫队逮捕。
  与此同时,普通党卫队和保安局,以及各个政治警察部门也开始大范围逮捕冲锋队在各地的头目。在“整肃”冲锋队的同时,他们还广泛逮捕涉嫌反对希特勒、戈林或希姆莱的纳粹党内部人士。一些党卫队头目借机公报私仇,以“整肃”名义拘押宿敌。特奥多尔·艾克在罗姆被逮捕后,建议罗姆自杀,但被拒绝。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特奥多尔·艾克只得命令手下开枪“帮”罗姆一把。埃蒙德·海因涅斯也被射杀。许多和阿道夫·希特勒政见不同的纳粹党内部人士被逮捕后于慕尼黑的斯塔德海姆监狱被处决,负责执行枪决任务的其中6人就是迪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员。
  在这次持续两天的“长刀之夜”中,大约有200人被处决,数千人被拘捕,并关进了集中营。许多原本看守集中营的冲锋队员,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竟然和犯人一样也被关进了集中营的牢房。迪特里希带着他的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在“长刀之夜”中严格地执行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整肃”命令。许多人,比如前州警库尔特·梅耶,他们并非盲目追寻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除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外,德国政府首脑以及总统冯·兴登堡也有意要除掉冲锋队。换句话说,德国政府对这些冲锋队员早已深恶痛绝。
  看到希特勒下狠手以后,德国国防军转而支持希特勒政府。数十万前纳粹冲锋队员,立即转入党卫队组织。
  1934年7月20日,为了嘉奖党卫队在“长刀之夜”的忠诚,阿道夫·希特勒授权希姆莱的党卫队为独立公开的武装组织。至此,党卫队正式从冲锋队脱离,但仍然归政府和纳粹党领导。希特勒的决定让希姆莱欣喜若狂。
  1934年7月,在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周年纪念日那天,迪特里希和所有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一起身着军服,由兴登堡授予荣誉十字勋章,参加阅兵庆典,这让德国国防军将领感到十分欣慰。(在他们眼里,党卫队此举无异于承认国防军的正统地位。)
  1934年8月,兴登堡总统去世,阿道夫·希特勒决定不经任何手续,就自行宣布成为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尽管许多政见不同者内心不赞同这种独裁政策,但却默不作声,默认现实。
  1934年9月,希姆莱收到了一份“大礼”。在阿道夫·希特勒毫不妥协的要求下。德国国防军不得不承认希姆莱拥有组建一支轻步兵军事组织的权力,虽然国防军仍坚持认为这些人(党卫队)不过是平民而已。和同时代的大部分人一样,希姆莱也很希望指挥自己的部队。为此,他甚至连这支新武装的名字都想好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编制为3个旗队。迪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正是三大旗队之一(另外两个是“德意志旗队”与“日耳曼尼亚旗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历史

第二章 波兰战役

第三章 西线闪击战

第四章 希腊战役

第五章 乌克兰之战

第六章 克里米亚、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和列宁格勒之战

第七章 米勒洛夫、斯拉夫雅诺塞布斯克和哈尔科夫之战

第八章 库尔斯克战役

第九章 亚平宁之夏

第十章  科尔逊到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

第十一章 诺曼底—卡昂风暴

第十二章 布尔格布斯之战

第十三章 莫尔坦和法莱斯战役

第十四章 亚琛战役

第十五章 沸腾的阿登之雪

第十六章 巴斯托尼之战

第十七章 “南风”攻势和“春醒”行动

第十八章 维也纳之战

第十九章 柏林战役

附 录 武装党卫军军衔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