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决战阿拉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302246
  • 作      者:
    耿雪峰编著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一直以来,地区冲突、边界摩擦、局部战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朝鲜半岛危机、科索沃战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仍然记载在21世纪的日记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会问:“战争带给我们的教训何时才能铭记?”那么你是否记得《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决战阿拉曼》里说的这场战争呢,一起来《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决战阿拉曼》里阅读这份历史吧!
展开
内容介绍
  《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决战阿拉曼》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读本,再现了阿拉曼战役全过程。英军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是二战中非洲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宣告了轴心国企图占领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国企图的破灭。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拉锯战”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从那以后,盟军所向披靡,而德意联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
展开
精彩书摘
  古老贫瘠的北非,因其优越而敏感的地理位置备受历代战略家们的垂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这块不毛之地,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杀。墨索里尼,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投机分子,本想趁着大英帝国兵败欧洲之际,在荒凉的北非寻找点儿自信的力量,以圆自己的“新罗马帝国”梦,不料那不争气的意大利军队总也无法帮助他们的领袖实现其雄心壮志,战场上传递给他的永远都是被俘与失败的屈辱之声。
  在古老贫瘠的非洲大陆北端,有一片浩瀚无垠、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它西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东临欧洲通向中东和近东的必经之路一一苏伊士运河,北濒有“欧洲腹部”之称的地中海,与欧洲大陆的三大半岛隔海相望。
  在这块灼热的土地上,分布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这5个国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从古代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直到近代的意大利人、英格兰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对它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后快。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在欧洲率先起兵,在迅速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奇迹般地闪击了波兰,而后又挥师西征,直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近而威逼英伦三岛。
  希特勒席卷欧洲的巨大成功,强烈地刺激着他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意大利盟友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是一个天性为虎作伥的家伙,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早已令他垂涎欲滴。面对眼前的大好形势,他非常得意地发现,抢夺它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完全可以利用英国雄师被困欧洲之际来扩张他的“非洲帝国”。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率领着他那貌似强大的意大利军队提刀上阵,准备趁火打劫,一举拿下北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了政权后,就已经打起了夺取北非、重建地中海“新罗马帝国”的主意。1935年,他先是出兵东非,一举占领了厄立特利亚、意属素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后来,他在殖民地利比亚屯集了23万重兵,准备伺机夺取东面一界之隔的英属殖民地埃及。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沦陷前不到两周,这个蓄谋已久的意大利独裁者终于把意大利也拖入了战争,开始正式向英法宣战,北非随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一战场。
  墨索里尼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向英法宣战,基于他自以为是的两大便利条件:第一,德国的凌厉攻势已使英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虽然英国控制埃及由来已久,先是作为保护国的身份,随后又根据条约向埃及派驻了军队,但英军此时更为现实的想法应该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大本营。由于两线作战,英军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均已大量消耗,作为次要战场的中东地区,英军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战争力量用以投入。第二,埃及西临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又与东非的英属殖民地相毗邻,而这两片小小的国土早已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如果英军不自量力奋起抗争,意大利军队完全可以展开大量兵力,向埃及实施两面夹击。
  据此,墨索里尼制定出了自己的进攻战略: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素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战备目的一旦达成,地中海即可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海”。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1940年6月下旬,墨索里尼的军队便侵入了肯尼亚、苏丹和英属索马里。意大利人以10个师的庞大兵力一路高歌挺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很快向南渗透到肯尼亚,占领了索马里,从而打开了通往苏丹和埃及的道路。意军像一把巨型钳子从南部和西部向埃及步步逼近,这把钳子很快将摧毁驻埃及的英军,那时,意大利就会成为赤道以北的头号势力,墨索里尼对此深信不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铁骑跬踏下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No.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No.3 意军疾呼“非洲军团”

第二章 隆美尔横空出世
No.1 隆美尔其人
No.2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No.3 重新夺回哈尔法牙关

第三章 英军打了败仗
No.1 韦维尔泪别北非
No.2 “十字军战士行动”
No.3 无奈的撤退

第四章 目标再次锁定托布鲁克
No.1 来自元首的最大鼓励
No.2 在加扎拉的殊死战斗
No.3 “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第五章 誓死守卫阿拉曼昕线
No.1 梅沙马特鲁战役
No.2 阿拉曼防线阻敌前进
No.3 非洲军团的喘息之机

第六章 蒙哥马利临危受命
No.1 奥钦莱克的伤感报告
No.2 第8集团军的新指挥
No.3 意志支撑下的隆美尔

第七章 第日集团军篪开得胜
No.1 “超级机密”显神威
No.2 “沙漠之狐”的赌注
No.3 阿兰哈尔法战役大捷

第八章 盟军取得压倒性优势
No.1 魔鬼的花园
No.2 不打无准备之仗
No.3蒙哥马利的月亮

第九章 决战阿拉曼
No.1 “非洲军团”最后的疯狂
No.2 英军采取“增压行动”
No.3 为了生存的撤退

第十章 “沙漠之狐”败走北非
No.1 “逐次抵抗大师”
No.2 告别的黎波里
No.3 “非洲军团”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