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命案与检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8085
  • 作      者:
    刘在贤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在贤,1954年4月出生,河南省正阳县人。历任遂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驻马店分(市)院副检察长,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公诉处处长,南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河南省首批检察业务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对检察机关防止冤错命案进行了理性思考,并提出防止冤错命案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准确定位,要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中流砥柱”作用。二是以“准”为核心,坚持客观证据的审查模式和方法,严把事实关和证据关。三是根据“检察一体”原则,组建以“捕、诉、技密切结合的协作机制”。四是坚决排除非法证据。五是坚持“无罪推定”的原则,正确地适用“疑罪从无”的处理方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冤案扫描中的检察思考<br /><br />一、近年来发现的国内冤假错命案<br /><br />(一)被害人“亡者归来”<br /><br />(二)真凶现身<br /><br />(三)司法机关主动纠错<br /><br />二、对13起冤假错案件基本情况的分析<br /><br />(一)单独犯罪多,共同犯罪少<br /><br />(二)被告人大多处于社会阶层的中下层<br /><br />(三)犯罪嫌疑人多因与被害人有某种关系而被认为涉嫌犯罪<br /><br />(四)案件发生地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br /><br />也有东部发达地区<br /><br />(五)被告人在宣告无罪前,多数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br /><br />(六)刑讯逼供普遍并且情况严重<br /><br />(七)无罪证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br /><br />三、域外刑事错案以及对我们的启示<br /><br />(一)域外刑事错案介绍<br /><br />(二)为什么冤假错命案古今中外都无一幸免<br /><br />(三)启示<br /><br />第二章&nbsp;刑事司法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我国命案办理的现状<br /><br />一、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沿革<br /><br />(一)奴隶社会刑事司法制度<br /><br />(二)封建社会刑事司法制度<br /><br />二、外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沿革<br /><br />(一)外国古代刑事司法制度<br /><br />(二)外国中世纪刑事司法制度<br /><br />(三)近代诉讼模式和自由心证制度<br /><br />三、中西方办理刑事案件的异同<br /><br />四、我国命案办理整体趋势在不断发展进步<br /><br />(一)对命案的重视程度以及命案的侦破能力水平逐步提升<br /><br />(二)司法制度不断趋于完善<br /><br />(三)刑事科学技术在借鉴中快速发展<br /><br />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程度以及侦查的科学化、规范<br /><br />化、精细化程度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br /><br />第三章&nbsp;当前我国命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r /><br />一、命案办理的中国式“潜规则”<br /><br />二、思想理念上的准备不足<br /><br />(一)对命案的重视程度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br /><br />(二)无罪推定尚未深入人心<br /><br />三、舆论审判与民愤<br /><br />四、当事人的压力<br /><br />五、现在的法学教育没有解决好司法人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br /><br />六、证据问题是命案办理的根本问题<br /><br />七、侦查机关存在的问题<br /><br />(一)命案侦查工作方面<br /><br />(二)现行命案侦查机制存在的问题<br /><br />八、命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乏有效辩护<br /><br />(一)刑辩律师积极性低<br /><br />(二)命案辩护律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br /><br />(三)合理的辩护意见得不到采纳<br /><br />第四章&nbsp;检察机关在命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r /><br />一、认识方面的问题<br /><br />(一)把命案办理和其他一般案件同等对待<br /><br />(二)命案质量出现问题和检察机关没有太大关系<br /><br />(三)对于有可能是非法取得的口供是认可的<br /><br />二、审查逮捕环节的问题<br /><br />(一)检察机关对于命案审查逮捕的时间不足<br /><br />(二)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决定缺少灵活度<br /><br />(三)批准逮捕的后果严重<br /><br />三、审查起诉环节的问题<br /><br />(一)存在工序心理、过渡心理<br /><br />(二)退回补充侦查措施效果很差<br /><br />(三)自行侦查能力弱<br /><br />(四)对于决定存疑不诉的案件监督乏力<br /><br />(五)审判监督乏力<br /><br />(六)非法证据排除缺乏操作程序<br /><br />四、办案体制方面的问题<br /><br />五、队伍专业化、业务素质方面的问题<br /><br />(一)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br /><br />(二)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br /><br />第五章&nbsp;对检察机关防止冤假错命案工作的若干思考<br /><br />一、要找准一个定位――中流砥柱<br /><br />二、要把握一个关键――审查批准逮捕<br /><br />(一)以“准”为核心,把好事实关<br /><br />(二)以市级院侦查监督部门为主体,办理命案的审查逮捕工作<br /><br />(三)稳妥灵活使用附条件逮捕措施<br /><br />(四)对于逮捕决定执行情况,必须加强监督<br /><br />三、要着重抓好六个方面<br /><br />(一)认真解决好认识问题<br /><br />(二)要做好出席命案现场工作<br /><br />(三)要进一步加强审查起诉工作<br /><br />(四)要建立一支专门办理一审命案的检察官队伍<br /><br />(五)建立捕、诉、技密切协作机制,准确及时解决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问题<br /><br />(六)要强化监所检察部门监督职能作用<br /><br />第六章&nbsp;“刑事案件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构建”研讨会上的发言及对专家点评的回应<br /><br />一、关于命案办理新机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br /><br />(一)创新命案办理工作机制的动因<br /><br />(二)对命案办理工作现状的反恩.<br /><br />(三)命案办理新机制的内容<br /><br />(四)命案办理新机制的运行成效<br /><br />(五)命案办理新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br /><br />二、与会专家的发言与点评<br /><br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陈国庆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家弘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正厅级检察员王军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身健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厅长袁其国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万春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七)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翟建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八)最高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王晓东发言与点评<br /><br />(九)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守安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十)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发言与点评<br /><br />三、对各位专家点评的回应<br /><br />第七章&nbsp;附录<br /><br />一、交通肇事背后的两起命案<br /><br />二、姚静丽、姚青松涉嫌故意杀人罪案<br /><br />三、南阳检察机关对命案机制的探索<br /><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