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著作权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5749
  • 作      者:
    宋鱼水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帮助法官有效地提升办理案件的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让当事人了解法院诉讼的流程、步骤和常见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联合海淀法院编辑出版了本套丛书。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丛书均采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链接”的模式,从问题出发,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复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总的来说,丛书既有诉讼程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海淀法院文丛:著作权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查询系统中的生肖裁判文书为主要研究材料,辅之以北京市以外的其他地方法院的生肖裁判文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丛书既有诉讼程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丛书均采用“问题——评析——案例——关键法条链接”的模式,从问题出发,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案件诉讼过程中常见的程序和实体问题,重点突出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常见实务问题、诉讼技巧和相关疑难复杂问题,希望为有诉讼之需或有了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读者或同行提供一个指引和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  鲁为
展开
目录
上篇&nbsp;诉讼指引<br /><br />第一章&nbsp;概述<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审理现状和常见类型<br /><br />一、著作权纠纷的审理现状<br /><br />二、著作权纠纷的常见类型<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成因分析<br /><br />一、各类作品总量快速增长<br /><br />二、各种传播媒介发展迅速<br /><br />三、尊重著作权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br /><br />四、著作权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br /><br />五、著作权的交易渠道不畅<br /><br />第三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br /><br />一、自行协商<br /><br />二、调解解决<br /><br />三、仲裁<br /><br />四、诉讼<br /><br />第二章&nbsp;著作权纠纷诉讼审前程序<br /><br />第一节&nbsp;起诉与受理<br /><br />一、原告主体适格<br /><br />二、被告主体适格<br /><br />三、有具体的事实、理由及诉讼请求<br /><br />四、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及管辖<br /><br />五、委托诉讼代理人<br /><br />六、著作权纠纷起诉所需要的证据<br /><br />七、著作权纠纷的诉讼费用<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答辩、反诉与管辖权异议<br /><br />一、著作权纠纷的答辩<br /><br />二、著作权纠纷的反诉<br /><br />三、著作权纠纷的管辖权异议<br /><br />第三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举证与证明<br /><br />一、著作权纠纷的举证概述<br /><br />二、举证责任<br /><br />三、举证时限<br /><br />四、证据交换<br /><br />五、证据保全<br /><br />六、申请法院调取证据<br /><br />七、办理公证<br /><br />八、司法鉴定<br /><br />九、法庭勘验<br /><br />十、申请专家证人出庭<br /><br />第三章&nbsp;著作权纠纷诉讼一审、二审程序<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一审开庭<br /><br />一、著作权纠纷的一审开庭程序<br /><br />二、庭外和解与撤诉<br /><br />三、缺席审判<br /><br />四、中止诉讼<br /><br />五、宣判与送达<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上诉与二审程序<br /><br />一、著作权纠纷上诉的注意事项<br /><br />二、著作权纠纷的二审程序<br /><br />第四章&nbsp;著作权纠纷诉讼再审、执行和特殊程序<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再审程序<br /><br />一、申请再审的主体<br /><br />二、再审的对象<br /><br />三、申请再审的期限<br /><br />四、申请再审的理由<br /><br />五、申请再审的程序<br /><br />六、再审案件的审理<br /><br />七、再审审理的结果<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执行程序<br /><br />一、著作权纠纷申请执行的条件<br /><br />二、著作权纠纷执行方式和结果<br /><br />第三节&nbsp;著作权纠纷的特殊程序<br /><br />一、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br /><br />二、著作权纠纷的诉前禁令和诉中禁令<br /><br />下篇&nbsp;实务解答<br /><br />第一章&nbsp;著作权的对象<br /><br />第一节&nbsp;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br /><br />1.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感情本身<br /><br />2.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具有独创性<br /><br />3.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表达系独立完成且有独创性的,各自享有独立著作权<br /><br />4.作品独创性程度的认定和证明<br /><br />5.计算机中文字库字体的作品属性和创造性<br /><br />6.改编民歌作品的独创性认定<br /><br />7.未经审批进口的作品同样受到著作权法保护<br /><br />8.未经原著作权人许可创作的演绎作品也受到著作权法保护<br /><br />第二节&nbsp;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br /><br />9.公有领域中的素材不受著作权法保护<br /><br />10.广播体操动作属于功能性肢体语言,不受著作权法保护<br /><br />11.自由文档的派生作品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的权利<br /><br />第二章&nbsp;著作权的内容、取得与期间<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的内容<br /><br />12.假冒他人署名侵犯他人著作权<br /><br />13.侵犯作品完罄权与修改权的认定<br /><br />14.侵犯影视作品复制权的认定<br /><br />15.侵犯发行权行为的认定<br /><br />16.侵犯放映权行为的认定<br /><br />1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公开表演其作品,构成侵犯表演权<br /><br />18.汇编他人作品,在内容选择或结构编排上具有独创性的,构成汇编作品<br /><br />19.著作权法中“其他权利”的认定和适用<br /><br />20.卡通形象商业化使用中的著作权保护<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间<br /><br />21.著作权法实施前创作完成,仍在保护期内的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br /><br />22.著作权法中诉讼时效的中断和起算<br /><br />第三章&nbsp;著作权归属及其认定<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的归属<br /><br />23.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br /><br />24.著作权权属的相反证明<br /><br />25.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须全体作者协商一致后方可行使权利<br /><br />26.美术作品原件转让,作者不享有展览权<br /><br />27.著作人身权由继承人保护,著作财产权由继承人继承<br /><br />第二节&nbsp;著作权的认定<br /><br />28.创作手稿作为认定权利人证据的条件<br /><br />29.作品上署名的证明效力强于一般证据<br /><br />30.数码照片的署名方式<br /><br />31.职务作品性质认定中的默示推定<br /><br />第四章&nbsp;著作权的限制<br /><br />3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构成合理使用<br /><br />33.剽窃与合理使用的区别<br /><br />34.国家机关使用已发表作品组织考试,属于合理使用<br /><br />35.改编他人作品拍摄电影用于教学属于合理使用<br /><br />36.法定许可的情形与教科书法定许可的认定<br /><br />37.录音制作者构成法定许可的条件<br /><br />第五章&nbsp;著作权侵权认定<br /><br />第一节&nbsp;著作权侵权认定的基本规则<br /><br />38.侵权=接触可能性+实质性相似<br /><br />39.相同历史题材作品间“实质性相似”的认定<br /><br />40.舞蹈作品之间“实质性相似”的认定<br /><br />第二节&nbsp;传统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br /><br />41.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br /><br />42.对作者过错的认定<br /><br />43.出版社的审查义务与责任承担<br /><br />44.复制者履行合理审查义务的认定<br /><br />45.复制品发行者证明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义务<br /><br />46.场地提供者对商户经营行为的注意义务<br /><br />第三节&nbsp;著作权的网络侵权行为认定<br /><br />47.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提供内容服务的侵权认定<br /><br />48.未经权利人许可,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的,构成共同侵权<br /><br />49.官方微博发布含有他人漫画的商业广告之责任认定<br /><br />50.网络直播表演后在线播放表演录像构成侵权<br /><br />51.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和“应知”的判断<br /><br />52.视频分享网站对其用户使用知名作品部分镜头制作MV的责任问题<br /><br />53.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免予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br /><br />54.技术措施的运用对网络服务商注意义务的影响<br /><br />55.“通知―删除”规则中采取必要措施的合理时间的确定<br /><br />56.垂直搜索类网站提供的服务不具有合法性的认定<br /><br />57.网络服务商的信息披露义务及披露条件<br /><br />第六章&nbsp;侵权责任承担<br /><br />58.著作权专有许可人有权提起侵权之诉要求停止侵害<br /><br />59.赔偿数额的3种计算方式<br /><br />60.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br /><br />61.未经合法授权使用作品,但尽到注意义务,应返还不当得利<br /><br />62.重复侵权应加重赔偿责任<br /><br />第七章&nbsp;其他著作权侵权问题<br /><br />63.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内容,可能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br /><br />64.著作权人有权自己行使已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的权利<br /><br />65.“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著作权侵权中的适用<br /><br />66.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权利而设置的技术措施构成侵犯著作权<br /><br />附录&nbsp;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br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2.26)<br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1.30)<br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2009.8.27)<br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节选)(1999.3.15)<br /><br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节选)(2004.12.22)<br /><br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5.10)<br /><br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节选)(2013.1.30)<br /><br />侵权责任法(节选)(2009.12.26)<br /><br />出版管理条例(节选)(2011.3.19)<br /><br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节选)(2011.3.19)<br /><br />电影管理条例(节选)(2001.12.12)<br /><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节选)(2001.12.6)<br /><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节选)(2008.8.11)<br /><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0.12)<br /><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11.26)<br /><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2008.12.11)<br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8.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