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励志经典·中国大儒传:夹在道与势中的儒脉》:
在孔子35岁这年,鲁国发生了一次大乱。这在鲁国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内乱有远因,有近因。远因是由来已久的鲁国公室衰微,世卿专横,政在季氏的局面,使鲁昭公不得不想方设法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权力。近因是这年夏天,恰好由于季平子和男一贵族邱昭伯两家斗鸡而引起纠纷,鲁昭公就利用这一矛盾,支持邱氏,企图趁机灭了季氏。哪知季氏联络另外两家贵族叔孙氏和孟孙氏率兵反攻昭公。昭公大败,被迫逃亡齐国。在这种乱哄哄的局面下,孔子不得不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孔子在齐国当了一个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他去接近齐景公,还和齐国的乐官关系比较好。有一次听了乐官演奏的《韶》这支古曲,非常高兴,便跟着学,学得很专心。以致连续3个月吃肉都不知肉味。
后来他终于见到了齐景公。景公也许还不曾忘记上次在鲁国和孔子的谈话,就饶有兴趣地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君王要过像君王一样的生活,臣子要守臣子的礼节。父亲要具备父亲的威严,儿子要做到儿子应有的孝顺。”景公这次听了大发感慨,叹道:“真有道理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然有粮食,我哪里能吃得这般安稳呢。”这句话倒是发自肺腑的。后来景公又问孔子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要求孔子具体讲讲治国措施。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点在于节省花费罢了。”景公听了也照样很高兴,就想把尼谿地方的田封给他,使他做一个有采邑的齐国贵族。晏婴听了表示反对,他对景公说:“儒生都是一些不守法律的人物,而且特别骄傲,不能虚己下人。
崇尚厚葬,浪费财力。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谈起礼节来一套一套的,特别多的繁文缛节,对国家人民没有任何好处,大王还是不要用他为好。”后来,齐景公见了孔子就不再问关于礼方面的问题,并且逐渐对他冷淡,说:“要我待你像你们国家季氏的地位那样高,我不能做到。”孔子听了觉得不高兴,又风闻齐国一些贵族要杀他,心想只有偷偷地回鲁国去了。在走之前孔子还有些不甘心,特地跑去见齐景公,指望景公挽留他,但是齐景公却打了个哈欠,说:“我老了,用不了像你这样的大才了。”孔子才最后绝望了。
孔子42岁的时候,流亡在外的鲁昭公终于死了,鲁定公即位。过了5年,季平子也死了,他的儿子季桓子接位。季桓子有一次挖井,挖到一个陶罐,里面装了一个像羊的东西。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当时已以博学闻名的孔子。但是他耍了个花招,特意说是挖到了一只狗,想借此测测孔子的深浅。孔子淡淡地说:“挖到的不是狗,应该是羊吧。”季桓子一听吓了一跳,知道瞒不过去,只好承认,并表明想知道原委。孔子说:“我之所以敢肯定是羊,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听说,山里面的怪物有怪夔和魍魉;水里面的怪物有怪龙和罔象;土里面的怪物则叫大羊。
没有听说土里能挖出狗来的。”季桓子这才对孔子的学问心悦诚服了。
吴国进攻越国,踏平了越国首都会稽城。获得了一根特别长大的骨头,用它能推动一辆战车,行走如飞。吴王很惊讶,但不知道这是什么骨头,听说孔子博学,就派使者去问。使者见了孔子,就卖关子说:“最大的骨头是什么骨头?”孔子说:“当年大禹召众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这个神来晚了一些,大禹很恼怒,就把他杀了,还把尸体抛在山上陈列。防风氏身材极大,他的骨头能够推动战车。这可能是世上最大的骨头罢。”吴使心里暗暗吃惊,又抢问道:“神到底指哪些东西?”孔子说:“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有权力祭祀守护名山大川则可以称为神。仅能守护国土者只能算是公侯。”吴使又追问:“防风氏守护什么山川。”孔子回答:“汪罔氏的君主守护封山和禺山,姓釐。在舜帝、夏、商时叫汪罔,在周时叫长翟,今天叫大人。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防风氏。”吴使很服气地说:“真是圣人啊,博学到了这种地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