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诉讼的理念:最新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39698
  • 作      者:
    左卫民,周长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矛盾解决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
  
  周长军,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评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诉讼的理念(最新版)》为左卫民教授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理念的学术随笔集。通过以案说法,就中国目前程序正义及实体正义的关系以及刑事诉讼各项制度原则及司法实践中的现状,召开作者自己独立的思考与阐释。文笔生动,关注现实,内容涉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会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书曾在10年前出版,现作者根据这几年中国法制发展的现状,增加并删改30%的相关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是法外手段的出现且缺乏有力的制裁。典型的是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由于犯罪嫌疑人往往行使沉默权而坚不吐实,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又具有那么重要的证据价值,于是采取疲劳战术、拷问等非法方式逼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现象就很难避免。与此同时,由于律师的介入不够及时和充分,因此,在侦查初期是否发生非法获取口供的行为,只有双方当事者清楚,外人殊难确定,这就使得对非法取证者的惩戒变得相当困难。前述“德塞耶案件”中德塞耶的遭遇即为例证。如此看来,审问式侦查在查明案情真相、追究惩罚犯罪方面有着不俗的业绩,但也内在地蕴含着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不当侵犯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易于导致冤错案件;弹劾式侦查则在防止国家侦查机关的权力滥用,确保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方面功效显著,但其查明案情真相进而控制犯罪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理想的侦查,或许应当是一种混合型模式:既要给侦查机关提供必要的侦查手段和自由裁量权,以确保侦查的有效性,又要能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性尊严,以体现侦查的正当性。
  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诉讼规律的认识,也或许是由于各国现实的犯罪状况与人权保障理念的彼此互动,两大法系国家的侦查制度都在不断进行调整,互相吸收借鉴对方的一些侦查理念和做法。具体而言,大陆法系国家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纷纷进行变法,对传统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外来监控,比如法国于2000年增设了独立于警察、检察官和预审法官的“自由与羁押法官”,专门负责对羁押措施的审批工作;德国于1975年废除了预审制度,并确立了法官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原则。另一方面,逐步扩大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将辩护律师介入侦查环节的时间提前。而美国对“米兰达告知”适用范围的不断限制,则极好地反映了英美法系国家加强侦查机关的权力、收缩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动态变化。1980年9月,在纽约街头,一名妇女拦住巡警,哭诉她的遭遇。光天化日之下,她遭到持枪歹徒强暴,歹徒肆虐之后逃窜到街角一家超级市场里去了。4名警察在超级市场里将指认的嫌疑犯捉获。但搜身后只发现一只空枪套,犯罪时使用的手枪不知去向。警察大怒,喝问那家伙:“枪在哪儿?”那家伙答道:“在那儿……”他手一伸,指向一堆空苹果箱子。由于警察在逼问嫌疑犯“枪在哪儿”之前并未向他宣读“米兰达告知”,并未告知他有权保持沉默,不必回答问题,有权要求他的律师到场。因此,纽约联邦地区法院确认,那支用来恐吓的枪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捕后向警察交代的口供,都不能作为法庭认定有罪的证据,并据此将这个白日奸淫妇女并当场被拿获的恶棍无罪开释。可在1984年6月,联邦最高法院却推翻了纽约联邦地区法院的无罪判决,认定那个强奸犯有罪,从而开创了“米兰达告知”的第一个例外,即“公共安全”例外,其目的在于保护警察和一般公众的安全。联邦最高法院的多数派指出:“无论处于这种情况下的警察个人动机如何,我们不相信米兰达规则的教义基础要求其一成不变地适用于警察出于对公共安全的合理考虑而提问的情况。”不仅如此,联邦最高法院此后又通过一系列判例陆续确立了“善意例外”“独立来源例外”“因果联系削弱例外”以及“质疑例外”等。
  ……
展开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承续一个没有终结的话题

——社会冲突·国家权力·

刑事诉讼

第二章  “做饭”的法门

——刑事侦查琐话

第三章  “端饭”的程式

——刑事公诉絮语

第四章  “吃饭”的姿态

——刑事审判漫谈

第五章  事实越辩越清吗?

——刑事辩护趣话

第六章  安全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诉讼价值散谈之一:

英美法与大陆法

第七章  安全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诉讼价值散谈之二:

理想与现实

第八章  刑事诉讼的“阿基米德支点”

——诉讼公正巡礼

第九章  法不贵神速吗?

——诉讼效率走笔

第十章  刑事诉讼的“王冠”

——诉讼人权夜话之一:

域外镜像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的“王冠”

——诉讼人权夜话之二:

中国图景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的“阿基里斯脚跟”

——司法独立沉思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