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作环境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2661
  • 作      者:
    范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范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关系。现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法沦丛》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项目多个。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局限分析。第一章从职业安全到工作环境——概念、特征及结构;第二章工作环境权的性质——宪法与劳动法的互动;第三章工作环境权的保障,主要从预防与救济两个方面论述工作环境权的保障;第四章工作环境权立法的比较研究;第五章中国工作环境权相关法制的分析;第六章中国工作环境权的构建与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3.21.2刑法意义的救济性保障
  用人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及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等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应该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与生产责任事故相关的罪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一般罪名,如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二是特殊罪名,如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等。本书在此仅就责任事故的一般罪名来分析刑法对于劳动者工作环境权的救济性保障。
  责任事故罪往往“与特定的生产作业过程相联系”,其在客观方面往往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且原则上责任事故罪都发生在工作场所和生产过程中,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安全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是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客观方面为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客观方面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此,基于生产作业的相关性,有些国家刑法典则直接规定“违反劳动保护规则罪”(西班牙刑法典第316条)、“业务过失致人死亡罪”(西班牙刑法典第142条)以及“业务过失伤害他人罪”(西班牙刑法典第152条)。所以,追究犯罪人的重大责任事故罪能够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权起到救济性保障作用。
  第一,从安全责任事故罪的有关罪名的客观要件区分来看,其与影响职业安全卫生的因素几乎是相互对应的。上述安全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即“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是针对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因素——生产行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客观要件,即“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也是针对不安全的生产行为,而该行为是由于用人单位或者负责人的强制导致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即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则是针对工作场所不安全的物的因素——生产设施或生产条件。因此,安全责任事故罪与职业安全卫生法律规定具有密切联系,违反职业安全卫生法律规定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而刑事责任的追究实际上是对于工作环境安全最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从在安全生产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个体的角度来看,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事故罪,对受害的劳动者能够起到精神上的抚慰作用。从刑法惩罚犯罪的目的来看,对于犯罪行为人施以刑罚,对受害人而言具有安慰和平复情绪的作用。也就是说,刑罚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具有安抚效力和补偿效力。因此,通过对违反工作环境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人实施刑罚,可以对受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起到安抚和补偿作用。
  第三,从刑事政策的整体而言,对于违反职业安全卫生的犯罪行为的追究和惩处,能够产生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社会效果,前者是指通过对犯罪人适用一定的刑罚,而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主要是那些不稳定分子产生阻止其犯罪的作用。一般预防对象是社会上其他人;后者则是指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
  ……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绪论问题、方法与框架
0.1 中国工作环境安全卫生法制的困境——问题的提出
0.1.1 样本案例Ⅰ:中国江苏无锡松下电池厂镉中毒事件
0.1.2 样本案例Ⅱ:瑞典斯堪雅建筑集团(Skanska)被指控违反《工作环境法》
0.1.3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样本案例的比较分析
0.2 现状和方法
0.2.1 “巨人的肩膀”——研究现状
0.2.2 研究方法
0.3 研究框架、限制与可能的创新
0.3.1 研究框架
0.3.2 研究限制与可能的创新

第1章 从职业安全到工作环境——概念、特征及结构
1.1 从职业安全到工作环境——权利的形成
1.1.1 多元视角下工作环境权的形成
1.1.2 职业安全卫生规范的历史转变——基于国际劳工公约及其他文书的分析
1.2 工作环境权的概念及特征
1.2.1 工作环境权的概念比较——有限文本资源的剖析、借鉴
1.2.2 工作环境权的特征
1.3 工作环境权的结构
1.3.1 工作环境权的主体
1.3.2 工作环境权的客体
1.3.3 工作环境权的内容

第2章 工作环境权的性质——宪法与部门法的互动
2.1 工作环境是否为权利
2.1.1 法定权利
2.1.2 自然权利
2.1.3 社会权利
2.2 宪法意义的工作环境权——工作权、环境权及生存权
2.2.1 工作权
2.2.2 环境权
2.2.3 生存权
2.2.4 我国宪法中的工作环境权
……
第3章 工作环境权的保障
第4章 工作环境权的比较法研究
第5章 中国工作环境权相关法制的分析
第6章 中国工作环境权的构建与展望——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