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镇化视域下公民住宅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8929
  • 作      者:
    杨英文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英文,浙江传媒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取得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法理学、人权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住宅权体现人的适当生活水准,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获得住宅并安全、健康、尊严地居住的权利。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整体,是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的统一,凝聚着人格尊严、体面生活和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住房难”成为普通公民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其他住宅的权利被侵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及政府对住宅权的重视不足。国际上早已确立了住宅权的人权地位,我国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有义务把该国际公约的内容转化为国内法。本文尝试从历史、国际人权公约、国内法领域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权利的视角下对住宅权进行考察,以求对住宅权的确认、尊重、保护和实现。我国的住宅权还是新兴权利,为了人的尊严性居住,有必要把这项人权转化为法律权利,最终成为人的现实权利。
展开
精彩书摘
  《博雅法学文库:城镇化视域下公民住宅权研究》:
  第二,适足的住宅要满足居民基本的居住需要。一幢合适的住房必须拥有保障卫生、安全、舒适和营养所必需的设备。所有享有适足住房权的人都应能持久地取得自然和共同资源、安全饮用水、烹调、取暖和照明能源、卫生设备、洗涤设备、食物储藏设施、垃圾处理、排水设施和应急服务,这是对住宅的物理功能的要求。在现实中,贫民的住宅设施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第三,适足住宅的“力所能及性”。这里的“力所能及”包括个人和国家两个主体。个人住宅的力所能及性表现为住宅费用负担上的力所能及,即个人和家庭用于住房的费用要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不能因为负担与住房相关的费用而影响基本的生活。虽然居住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宅,避免出现中国的“房奴”现象或像美国因次贷危机而形成的无家可归者。适足住房要求住宅支出是个人或家庭年收入的3-6倍,在这个范围内基本上不会影响居民因为购买住宅而影响日常生活。国家的“力所能及”表现在为那些无力获得便宜住房的人设立住房补助,在国家的实力承受范围内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住房资金,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租户,使其免受不合理的租金水平或提高租金的影响。国家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建造住宅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显然,《第4号一般性意见:适足住房权》在对国家“力所能及”的规定上有些凌乱,也成为某些国家推托责任的借口,这需要在以后的人权文件中对国家义务和责任有更进一步的规定。
  第四,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适足住房是适合居住的、保证居住者身体健康的最低要求。对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发现,住房作为环境因素往往与疾病状况相关联,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总是与住宅和生活条件的不适密切相关。所以,重视住宅的卫生条件、住宅及周边的健康居住环境是保障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鼓励各缔约国全面实施制订《住房保健原则》。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住房的卫生条件》,将住房条件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归纳为六个原则:免受传染病感染;免受伤害、毒害及慢性病的侵袭;减轻心理和社会压力至最低程度;改善住房环境;明智地使用住房;保护处于危险的人民。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精神上的健康。适足住房要保障居住者的生活免受打扰、住宅内的隐私得以维护,真正实现“家是一个人的城堡”的理想。在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下,人才能快乐地生活和工作,以达到“乐舍安居”的目的。
  第五,适足住房的获得机会。住宅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获得住宅就成为不可多得的机会。住宅的生活必需性要求缔约国为一切有资格享有适足住房的入提供适足的住房,使处境不利的群体充分和持久地得到适足住房的资源。国家和政府有提供房源的义务,尤其是对那些老幼病残的人群和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难民。国家有义务为之提供和保存住房机会,而他们有资格更有权利获得住房,实际上迫切需要获得适足住宅的也就是这些弱势群体。住房获得的机会平等,不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机会上的平等,意味着权利上的平等。
  第六,合适的居住地点。住房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还要满足居住者的其他社会需求,适足住房应处于便于就业选择、保健服务、就学、托儿中心和其他社会设施的地点。在大城市和农村地区都是如此,因为上下班的时间和经济费用对贫穷家庭的预算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所以,适足的住房要选择在合适的居住地点。同样,住房不应建在威胁居民健康的污染地区,国家和企业也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把具有污染性的企业建在居民聚居的地区。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住宅权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住宅与住宅权概述
第一节 住宅与住宅权
第二节 住宅权的权利构成

第二章 住宅权生成的历史
第一节 住宅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 福利成为权利的历史
第三节 中国住宅福利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住宅权在中国的兴起

第三章 作为人权的住宅权
第一节 住宅权成为人权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住宅权作为人权的制度演变
第三节 住宅权在人权中的权利地位与权利救济机制

第四章 作为法律权利的住宅权
第一节 住宅权成为法律权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各国住宅法概览
第三节 我国法律对住宅权的保护及缺陷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公民住宅权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公民住宅权的现状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不足
第三节 实现公民住宅权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国家和浙江省保障房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选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