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相空间”循环: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自反与重构:reflexivity and reconstruction on cirmi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68282
  • 作      者:
    王志强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志强 男,现为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犯罪学与刑事政策方向),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市监狱协会理事;曾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DSU)访问学者(犯罪学),曾获天津市首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学、刑事司法与青少年问题,在《现代法学》、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等国内学术研究刊物发表理论文章(研究报告)数十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撰稿人、副主编)、《青少年犯罪预防学引论》(合著)等多部犯罪学研究专著的撰写;参与《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案)、《天津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的调研、起草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犯罪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学,一方面,其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可以激发对某些现象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其还可以帮助我们如何认识犯罪以及如何远离犯罪。就本书而言,读者可以是专门从事犯罪学以及相关研究的研究者,可以是从事犯罪学及相关知识教育的教育者,同样,也可以是从事预防犯罪实务的工作者,以及爱好犯罪学及其研究的有志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方法是理论研究的灵魂。作为一门应用价值较突出的科学,犯罪学研究需要研究方法的支撑是无须证明的命题。然而,相对于某些西方国家,犯罪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尚属未发育成熟的领域,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需要在理论上予以解答的难题。而且,这些难题也影响着犯罪学理论研究与预防犯罪实践之间的合理衔接。《“相空间”循环: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自反与重构》是关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本书立足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的进化这个背景,以“相空间”为基本方法论,研究了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结构、演变规律以及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在研究方法建构方面的理论选择等一些犯罪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基础问题。
本书是一项研究型的成果,考虑研究本身具有的内在逻辑可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为便于读者领会本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笔者采取了研究者与研究的接受者、研究方法为一体的研究设计思路,也就是说,只要读者按照文本的叙述顺序,就可以了解该项研究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解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会激发读者对该项研究的批判,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参与犯罪学研究方法这个领域。
本书的研究主题来自于笔者研究经验的积累与反思,其整体的研究是属于定性 
关于对定性的认识,据笔者了解,大体有两类说法:一是涉及自然科学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即对无法量化或未量化的数据的称谓;二是涉及社会研究的方法,其本来意义上的方法论是诠释的,侧重指在研究者与研究主题共融的前提下对事物进行深度描述。笔者所指的定性是指后者。的,读者在阅读时同样也可以按照定性的研究方式。按照研究报告的通常写作思路,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对研究主题的背景介绍,提出了所运用的“相”、“相变”与“相空间”三个概念,指出了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在进化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模式的转型,以及这种转型可能对犯罪学研究造成的影响。第一章是对本书研究难题的提炼,通过对犯罪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涉及研究方法的有关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对研究方法的自反,以及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属于研究方法方面的偏离,从而明确了本书的研究难题——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自反与重构。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对本书研究难题的展开,或者可以认为是对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整体分析,包括其理论的、历史的以及现在的三个角度。其中,第二章以元语言的角度为切入点,在一般意义上隐喻了犯罪学研究方法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规律和当前面对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三章主要运用历史比较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以中国近代犯罪学研究以及欧洲、北美社会的犯罪学研究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犯罪学研究方法在时间—空间框架中的变化规律,指出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变化不仅是犯罪研究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相空间”的作用结果,对于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建构而言,所需要的不只是认识这些规律,而且还需要重新认识由犯罪学研究方法构筑的“相空间”,从而使犯罪学研究方法符合中国当代犯罪学发展特点与社会现实需要。第四章是针对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方法建构进行的理论阐释,主要围绕认识论、方法论与研究操作三个层面展开,并就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方法建构的难题——本体化指出了具体化的原则及其实践操作中的一些经验认识。“结论”部分是对本书核心思想的归纳,以及作者在研究中积累的一些关于运用、发展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关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教材、著述,尤其是英文著述已经不少了,而且,还有一些如社会研究方法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著述,包括中文与英文的。读者可以从这些教材或著述中找到一些最基本的涉及研究方法的术语,如什么是定性与定量,什么是抽样与效度。但是,这些多是告诉读者“犯罪学应怎样研究”,而没有完全表明“犯罪学为什么这样研究”。所以,在看了这些教材、著述之后虽然明白了操作,但却无法变换这些操作,或无法自行发展犯罪学研究方法,也就是说,无法真正走入犯罪学研究方法这个空间。本书的出发点即在于改变教材的叙事格局,通过研究、分析犯罪学研究方法之“道”,从而将犯罪学研究方法变为活的生命体,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适合中国的犯罪学研究。
本书在写作中引入了一些当前看来属于犯罪学之外的知识点,目的在于使论证和论据更加充分,同时,为便于读者能够结合本研究专题形成自己的“知识树”,故对所有引证文献均做了注释,而且,在注释中也就某些知识点的隐喻做了说明,这些都是笔者有意的设置,目的在于激发读者自有的知识点。当然,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在一定意义上试图融合科学与文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读起来感觉比较生硬或生疏的词汇。因而,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尽量走入其语言环境之中,以免予因对词汇理解的差异而引起的对研究结论的误解。在本书的正文中,除标题外有些是斜体的楷体字,其意义在于“强调”,当然,有的以楷体字所做的“强调”是引文中原有的。
简言之,《“相空间”循环: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自反与重构》是试图以研究为情境而展开的。在研究的类型上,一些知识点不是描述的也不是解释的,而是探索的。所以,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不要将其作为教科书,而是要予以批判地认识。
犯罪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学,一方面,其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可以激发对某些现象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其还可以帮助我们如何认识犯罪以及如何远离犯罪。就本书而言,读者可以是专门从事犯罪学以及相关研究的研究者,可以是从事犯罪学及相关知识教育的教育者,同样,也可以是从事预防犯罪实务的工作者,以及爱好犯罪学及其研究的有志者。

2014年4月30日
展开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源于发现的研究主题

一、常人中的犯罪学研究方法

二、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的争辩:研究方法的意识流

三、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的风险:认识研究方法的方向选择

第二章认识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一般逻辑

一、认识的逻辑起点:定位元语言

二、知识的品质与运动

三、研究方法:产生知识的途径

第三章追踪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相变”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空间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相变”中的连续体

三、对犯罪学研究方法“相变”的认识

第四章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建构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逻辑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哲学本质

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化

四、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原则

结论

一、“相空间”理论的方法论适用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与犯罪学理论

三、关于犯罪学研究方法操作的几点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