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梭罗论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3311
  • 作      者:
    (美)梭罗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梭罗论人生》内容特色如下: 
  1.自然散文大师级作家、名著《瓦尔登湖》作者之人生随笔 
  2.走进大师,走进经典,丰富平凡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懒人的大师经典速读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自然随笔的创始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其思想深受“美国思想之父”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梭罗在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1854),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另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1849)、《没有原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远行》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19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随笔的创始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其超验主义的理想,其《瓦尔登湖》成为享誉全世界的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梭罗论人生》是“名家论人生”系列第五辑。从自然、生活、政论、超验这四个梭罗关注的方面,对其精神境界和人生哲学进行阐述与归纳,使得读者对梭罗有一个全新和全面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论独处
  我发现,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健康的。有人做伴儿,哪怕是最好的伴儿,用不了多久也会感到厌倦,不欢而散。我喜欢独处。我从来没有感到有伴儿相处会比独自相处这么自如。我们在国外与人相处,比在我们的家里,更多的时候会感到更加孤独。人在思考或者工作时总是孤独的,不管他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例外。孤寂不能以一个人距离他的同胞的空间的英里数来衡量。在坎布里奇①学院拥挤的小房子里真正用功学习的学生,如同在沙漠里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孤独。农人在田地里或者树林里干活儿,一干就是一整天,或者锄地松土,或者砍伐木料,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忙于干活儿;但是等他晚间回到家里,却不能独自在屋子里待着,让自己想点事情,而一定要到“看得到人群”的地方去待着,找找乐子,而且他认为这样做是补偿他自个儿一天的孤独;因此他很不理解学生一个人待在房子里,通宵不动窝,大半天不觉无聊和“沮丧”;可他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尽管待在他的房子里,却是在他的田地里干活呢,在他的树林里砍树呢,正如同农人在他的田地和树林里一样;随后学生也要寻求同样性质的乐子,寻求同样性质的社交,尽管他的乐子和交往也许更具凝缩的形式。
  社交通常是廉价的。我们频频见面,相隔时间短促,没有时间从对方那里获得任何新的价值。一天三餐,我们相距餐桌边,互相给予的是那种陈旧的发霉的乳酪味道,因为我们只有这个。我们不得不达成协议,同意某一套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仪和礼貌,借此让这种频繁的聚会相安无事,无须公开的战争。我们在邮局见面,在社交场合见面,每天晚上在篝火旁见面;我们生活得密不透风,互相挡道,互相使绊子,我认为我们会因此失去相互之间的一些尊敬。当然,对于所有重要和开心的聚会,交往少一点也足可以了。想一想工厂里的姑娘们——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在她们的梦里也很难感到孤独。如果一平方公里只有一名居住者,就像我的居住情况,那也许会好得多。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他的皮肤里,我们不应该去触摸他。
  我听说过一个人在树林里迷路了,饥饿得要死,疲惫不堪地倒在一棵树底下,他的孤独会因为奇形怪状的幻觉得到缓解,由于他体力不支,他那病态的想象力把他包围起来,而他却相信是真实的。同样,由于身体健康,精神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更正常更自然的社交活动不断地获得活力,从而知道我们从来就不是孤独的。
  在我的房子里,我有许多东西陪伴着;特别是在早晨,没有人造访的时候。让我列举几种比喻,也许有一种可以传达出我的状况。与湖里呱呱大叫的潜鸟相比,我不觉得更孤独,就是与瓦尔登湖本身相比,我也不觉得更孤独。请问,那孤独的湖可有陪伴吗?但是,它不仅有蓝色的魔鬼,水中还有蓝色的天使呢,就在蔚蓝的水波上。太阳是孤独的,除非天气恶劣,乌云密布时,天上有时候看起来有两个太阳,不过有一个肯定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但是魔鬼,他倒是一点也不孤独;他看得到许多伙伴;他有一大批追随者。比起牧场上一根独独的毛蕊花或者蒲公英,我算不上孤独;或者,与一片豆叶、一棵酢浆草、一只马蝇,还有一只大黄蜂相比,我也算不上孤独。我不比磨房溪、风信子、北极星、南风、四月的阵雨、一月的融雪或者新房子里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我独处时特别精神。如果我一周有一天有人陪伴,除非是我能叫出名字的一两个人,我发觉这个星期的价值对我来说大打折扣。它把我的日子搞乱了,往往要我再花一个星期才能调整过来。好比凯恩②警告北格陵兰史密斯海峡的爱斯基摩人终究会灭绝,因为他们被坚冰四面包围,与世隔绝,只有季节性地尝试跨越南移的冰川,爱斯基摩人听了大笑,倘若你告诉我独处会使我枯竭,我听了也会大笑。正是在这里,我赖以生存的海象、海豹、白熊、绒鸭和海雀,才是最丰富的。
  ① 哈佛大学所在地。
  ② 凯恩(Elisha Kent Kane, 1820—1857),美国探险家,生于费城,身为外科医生服役于海军。1850年到北极寻踪约翰??弗兰克林爵士;1853至1855年间第二次探险北极。记述其北极之行的书《北极探险》于1856年出版。

  ……

展开
目录

论独处

论孤独

论自然

论简单生活

论自由生活

论没有原则的生活

论阅读

论教育

论耕作

论砍伐

论猎杀

论破坏自然

论“战争”

论投机

论商业文明

论现代文明

论舆论

论权利

论政治

论公正

论死亡

论生命

论灵与肉

论天人合一

论精神追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