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9871
  • 作      者:
    莫伟民,姜宇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姜宇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出版专著《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2007),译著《千高原》(2010)。另有论文若干。

展开
内容介绍
  《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是复旦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的项目成果,主要介绍与阐述当代法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主体观
第一节 萨特:意识主体
第二节 梅洛-庞蒂:知觉主体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无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第四节 福柯:话语主体
第五节 利科:我能主体
第二章 历史观
第一节 萨特和梅洛-庞蒂:人道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阿尔都塞:反人道主义历史观
第三节 阿隆:综合论历史观
第四节 福柯:话语历史观
第五节 德里达:批历史终结观
第三章 国家观
第一节 萨特:作为群体的国家
第二节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三节 利奥塔:异化与国家
第四节 福柯:国家理由
第五节 德勒兹:国家机器
第六节 德里达:新国际
第四章 身体观
第一节 梅洛-庞蒂:从“感性”到“自然”
第二节 福柯:从历史的维度到自我的关切
第三节 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与欲望机器
第五章 语言观
第一节 德里达:语言的“起源”和“他者”
第二节 梅洛-庞蒂:“思”—“言”—“身”
第三节 福柯、德勒兹:语言与视觉
第六章 审美观
第一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与“存在的深度”
第二节 萨特:自我的超越性与艺术的使命
第三节 巴特与巴什拉:“写作”与“想象”
第四节 德里达论绘画中的真理
第五节 马恩:作为反抗与启示的艺术
第七章 科技观
第一节 巴什拉、塞尔与马克思:“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二节 福柯、利奥塔:生命—技术
第三节 马克思、维利里奥:技术、异化与时间
第八章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不可超越性及其界限
第二节 遗产、未来和革命
第三节 开放、批判和解放
第四节 差异哲学
结论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