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导读齐泽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84448
  • 作      者:
    托尼·迈尔斯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斯拉沃热·齐泽克不是一个普通的思想家。他把精神分析、哲学和政治引人注目地融为一体,他的方法总是新鲜而令人着迷的。他的话题范围同样令人振奋,从当代生活的政治冷漠,到一个认为自己会被鸡吃掉的疯子的笑话,从《生死时速》中基努·里维斯的道德英雄主义,到厕所设计对民族心理的揭示。
  在这本书中,托尼·迈尔斯给出了齐泽克关键思想的一个清晰而迷人的指引,并解释了齐泽克思想的主要来源,包括他对拉康精神分析的重要参与。运用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例子,迈尔斯概述了齐泽克作品所处理的主要问题,包括:
  · 主体是什么并且它为何如此重要?
  · 后现代性为何如此可怕?
  · 我们如何区分现实和意识形态?
  ·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种族主义为何总是一种幻想?
  《导读齐泽克》是任何一个想要理解这位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所说的“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现的在精神分析界,诚然也是一般文化理论界的令人敬畏的杰出倡导者”——的思想的人的必要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托尼·迈尔斯,曾任斯特林大学讲师,写有多篇论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和政治的文章。


白轻,本名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兴趣为西方现当代哲学和文学理论,译有齐泽克,阿甘本等当代理论家的著作若干。


展开
内容介绍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导读齐泽克》将聚焦于齐泽克的主体理论——他对批判哲学重要的贡献之一。齐泽克自己的书往往带着一种漫游式的简约来运作,在任何一章中都涵盖了许多的话题,所以,作者试着在这里更加系统地整理他的思想。从一种对齐泽克思想的关键影响者的讨论和一种对抽象形式的主体的概述开始,随后的每一章会从后现代、意识形态、性别和种族的角度来审视主体。在这些章节之后是对齐泽克影响的一种评价,以及齐泽克主要英语著作的一份目录。
  作者希望,这本书会介绍并解释齐泽克的理论,但它不是齐泽克自身著作的一个替代,而是对它们之阅读的一个推荐。齐泽克往往被人用偶像的词汇提及,而他的读者也往往被描述为“邪典的追随者”,但作者希望本书会在某种程度上走向齐泽克奇迹的通俗化。因为他总的来说是如今正在工作的杰出、精力充沛的思想家之一。他以一种令人敬佩的生动性来写作,面对陈词滥调始终能够提供一种鲜活的洞见,并完全地投身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展开
精彩书评

  下一刻说起一个认为自己会被鸡吃掉的人的笑话,然后解释《生死时速》(Speed)中基努??李维斯(Keanu Reeves)的道德英雄主义,暴露伟哥药丸的哲学基础,并揭示基督教对马克思主义的悖谬价值。如此一来,齐泽克掐住了精神分析和哲学的颈背并迫使它们直面日常生活。因此,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已把齐泽克描述为“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现的在精神分析界,诚然也是一般文化理论界的令人敬畏的杰出倡导者”(Eagleton 1997:4)。
  齐泽克“令人敬畏的杰出性”的基础是他的惊异。因为齐泽克自己就充满了惊异。事实上,他不断地感到惊异:“为什么”,他惊叹道,一切都像“那样”?当然,齐泽克的惊异是一种策略。然而,这是一种必要的策略。因为他认为,正是一种探询的警觉的形式构成了批判性思想本身的基础:“哲学”,齐泽克主张,“始于这样的时刻:我们不简单地接受既定存在的东西(‘就像那样!’、‘法则就是法则!’等),而是提问我们所遭遇的事物作为实质的东西如何同样可能”(TWTN:2)。带着一个孩子问父母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时的全部狡诈,齐泽克追问一切被错认为是智慧的东西: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并且为什么做它。本书将试着介绍齐泽克所问的问题以及他所给出的回答。
  当齐泽克颤栗(我们不必):大众文化和哲学?
  齐泽克作品的一部分诱惑在于他对流行文化和日常经验的分析,正如他承认的,道路,“论证的理论路线是由许多来自电影和大众文化的例子,由不时危险地靠近好品味之界限的笑话和政治趣闻,维持的”(TZR:viii)。和某种以相当紧缩而平稳的语调歌唱死亡与高洁诗歌之极的哲学相反,这样一种路径是极其吸引人的。然而,同样迷人的是他在作品中越过“好品味”之界限并结合日常的方式。因为,正如齐泽克认为的,他对厕所和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讨论所产生的一种稍稍令人讨厌的享乐之印象其实标志着“思绪的一种‘机械’部署,它带着对所谓的人文关怀之病理学的一种绝对的冷漠,来遵循它的线路”(TZR:viii)。
  例如,当齐泽克评论电影《异形》(Alien)中的洞穴时,如“这个洞穴唤起的子宫—阴道的联想几乎是过于闯入性的”(SOI:79),这里的“几乎”一词就指明了贯穿其作品的位于冷淡的、不带情感的理论家和他为之写作的读者之间的明显的裂缝。如果“子宫—阴道的联想”是“过于闯入性的”,那么,对谁而言,它们恰恰是“过于闯入性的”呢?答案当然是我们——齐泽克的读者。他冒险用这样的评论来让我们避而远之——它过于情色,过于接近一种淫秽。但同时,对齐泽克那样的冷淡的理论家而言,它又不是一个过于情色的比喻,在这个理论家看来,每一片文化的碎屑,不论对其读者的敏感性而言是多么的骇人,都是理论磨坊中的谷物。
  所以,“几乎”指明了齐泽克作品当中的一道裂隙——它是一个颤栗之点:一个认可并承担其读者之敏感性的齐泽克,在另一个把理论点视为重要之事而不拘细节的齐泽克身上颤栗着。齐泽克风格的诡计在于,他,可以说,是为我们,替我们,而颤栗,从而允许我们沉迷于其政治错误的评论所带来的享乐中,并摆脱了它们通常所诱发的罪感。仿佛他说,“当然,我和你一样认为这种关于厕所、SM和勃起的谈论是绝对淫秽的,但我们有义务把生活的所有方面理论化。”如此一来,齐泽克让他的书在阅读上变得令人愉悦,因为他已经把我们从通常以罪感的形式依附于享乐的自我谴责中释放出来了。
  所以,上述句子中的“几乎”就充当了他所谓的“拜物教式的否认”(fetishistic disavowal)——他知道他所说的东西“过于情色”,但他还要说。有一种和这样的否认近似的修辞手段,叫作“故抑其词”(apophasis)。故抑其词是这样的策略,即通过说你不会提到一个话题而提到了它——例如,“我绝不会加入有关首相之不忠的讨论”。故抑其词就这样明确地表达了话语当中的一个洞。通过说你不会提到某个东西,你描绘了你不会提到的东西的轮廓。可以说,你描绘了你言语的界限或视野。在对大众文化以及生活的所谓更加俗丽的方面进行理论化的过程中,齐泽克关注的就是传统哲学的界限——传统哲学声称自己不会谈论的东西,诸如手淫和梅尔??吉普森(Mel Gibson)。
  那么,齐泽克的主旨,乃是哲学话语当中的洞。那是为了建构理论的固有话题而往往从理论领域当中被排斥出去的东西。然而,这种表面上僭越的实践,只有从一种完全保守的视角,即正统哲学本身的视角出发来实施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如果齐泽克只是分析了文化的碎屑而没有一种严格的哲学观点,换言之,如果他的理论和他的主题一样的“低级”,那么,整个的计划就会枯燥无味——我们会漠然视之。齐泽克作品的首要魅力恰恰源于各个语域的混合,源于他说出了哲学不应该说的东西。这类似于19世纪中期,诸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1821—1867)这样的作家开始运用“通感”(synaesthesia)的方式。通感是在一种感觉的描述中使用和其他感觉相关的概念,例如“我听到了蓝”或“我响亮地看见事物”。只有在浪漫派诗人已让个体感觉的描述显得无趣而平凡的背景下,通感才将自身确立为一种实践。
  齐泽克作品中高级哲学和低级文化的混合本身就是一种通感,是不同类型话语的调配,目的是让它们显得与众不同。
  但这里不应被忽视的一点是,认为哲学不应说出它不应说的东西的视角,事实上,是齐泽克著作的读者群的视角,也就是我们中间那些对“哲学是关于什么的”持有一种既定观念的人的视角。在其对象面前,哲学本身是冷漠的。而这样的冷漠,这样的视点,恰恰是冷酷而超然的齐泽克的视点,对他而言,“几乎”就是不相干的。那么,哲学的故抑其词,其“官方”话语当中的洞,不是由哲学,而是由我们建构出来的。通过用他对大众文化的不断指涉来污化哲学,齐泽克事实上净除了哲学读者的“正统”偏见,用一块无所逃避的领域来使之复兴。在这个意义上,齐泽克理论的颠覆性特点就源于它比正统理论还要正统。齐泽克带着一种哲学本身并不想要的确信,承担了哲学的使命。他严肃地对待哲学,而他对昙花一现的文化的讨论则是这种持续的严肃性的一个标志。

展开
精彩书摘

下一刻说起一个认为自己会被鸡吃掉的人的笑话,然后解释《生死时速》(Speed)中基努??李维斯(Keanu Reeves)的道德英雄主义,暴露伟哥药丸的哲学基础,并最终揭示基督教对马克思主义的悖谬价值。如此一来,齐泽克掐住了精神分析和哲学的颈背并迫使它们直面日常生活。因此,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已把齐泽克描述为“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现的在精神分析界,诚然也是一般文化理论界的最令人敬畏的杰出倡导者”(Eagleton 1997:4)。
  齐泽克“令人敬畏的杰出性”的基础是他的惊异。因为齐泽克自己就充满了惊异。事实上,他不断地感到惊异:“为什么”,他惊叹道,一切都像“那样”?当然,齐泽克的惊异是一种策略。然而,这是一种必要的策略。因为他认为,正是一种探询的警觉的形式构成了批判性思想本身的基础:“哲学”,齐泽克主张,“始于这样的时刻:我们不简单地接受既定存在的东西(‘就像那样!’、‘法则就是法则!’等),而是提问我们所遭遇的事物作为实质的东西如何同样可能”(TWTN:2)。带着一个孩子问父母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时的全部狡诈,齐泽克追问一切被错认为是智慧的东西: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并且为什么做它。本书将试着介绍齐泽克所问的问题以及他所给出的回答。
  当齐泽克颤栗(我们不必):大众文化和哲学?
  齐泽克作品的一部分诱惑在于他对流行文化和日常经验的分析,正如他承认的,道路,“论证的理论路线是由许多来自电影和大众文化的例子,由不时危险地靠近好品味之界限的笑话和政治趣闻,维持的”(TZR:viii)。和某种以相当紧缩而平稳的语调歌唱死亡与高洁诗歌之极致的哲学相反,这样一种路径是极其吸引人的。然而,同样迷人的是他在作品中越过“好品味”之界限并结合日常的方式。因为,正如齐泽克认为的,他对厕所和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讨论所产生的一种稍稍令人讨厌的享乐之印象其实标志着“思绪的一种‘机械’部署,它带着对所谓的人文关怀之病理学的一种绝对的冷漠,来遵循它的线路”(TZR:viii)。
  例如,当齐泽克评论电影《异形》(Alien)中的洞穴时,如“这个洞穴唤起的子宫—阴道的联想几乎是过于闯入性的”(SOI:79),这里的“几乎”一词就指明了贯穿其作品的位于冷淡的、不带情感的理论家和他为之写作的读者之间的明显的裂缝。如果“子宫—阴道的联想”是“过于闯入性的”,那么,对谁而言,它们恰恰是“过于闯入性的”呢?答案当然是我们——齐泽克的读者。他冒险用这样的评论来让我们避而远之——它过于情色,过于接近一种淫秽。但同时,对齐泽克那样的冷淡的理论家而言,它又不是一个过于情色的比喻,在这个理论家看来,每一片文化的碎屑,不论对其读者的敏感性而言是多么的骇人,都是理论磨坊中的谷物。
  所以,“几乎”指明了齐泽克作品当中的一道裂隙——它是一个颤栗之点:一个认可并承担其读者之敏感性的齐泽克,在另一个把理论点视为唯一重要之事而不拘细节的齐泽克身上颤栗着。齐泽克风格的诡计在于,他,可以说,是为我们,替我们,而颤栗,从而允许我们沉迷于其政治错误的评论所带来的享乐中,并摆脱了它们通常所诱发的罪感。仿佛他说,“当然,我和你一样认为这种关于厕所、SM和勃起的谈论是绝对淫秽的,但我们有义务把生活的所有方面理论化。”如此一来,齐泽克让他的书在阅读上变得令人愉悦,因为他已经把我们从通常以罪感的形式依附于享乐的自我谴责中释放出来了。
  所以,上述句子中的“几乎”就充当了他所谓的“拜物教式的否认”(fetishistic disavowal)——他知道他所说的东西“过于情色”,但他还要说。有一种和这样的否认近似的修辞手段,叫作“故抑其词”(apophasis)。故抑其词是这样的策略,即通过说你不会提到一个话题而提到了它——例如,“我绝不会加入有关首相之不忠的讨论”。故抑其词就这样明确地表达了话语当中的一个洞。通过说你不会提到某个东西,你描绘了你不会提到的东西的轮廓。可以说,你描绘了你言语的界限或视野。在对大众文化以及生活的所谓更加俗丽的方面进行理论化的过程中,齐泽克关注的就是传统哲学的界限——传统哲学声称自己不会谈论的东西,诸如手淫和梅尔??吉普森(Mel Gibson)。
  那么,齐泽克的主旨,乃是哲学话语当中的洞。那是为了建构理论的固有话题而往往从理论领域当中被排斥出去的东西。然而,这种表面上僭越的实践,只有从一种完全保守的视角,即正统哲学本身的视角出发来实施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如果齐泽克只是分析了文化的碎屑而没有一种严格的哲学观点,换言之,如果他的理论和他的主题一样的“低级”,那么,整个的计划就会枯燥无味——我们会漠然视之。齐泽克作品的首要魅力恰恰源于各个语域的混合,源于他说出了哲学不应该说的东西。这类似于19世纪中期,诸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1821—1867)这样的作家开始运用“通感”(synaesthesia)的方式。通感是在一种感觉的描述中使用和其他感觉相关的概念,例如“我听到了蓝”或“我响亮地看见事物”。只有在浪漫派诗人已让个体感觉的描述显得无趣而平凡的背景下,通感才将自身确立为一种实践。
  齐泽克作品中高级哲学和低级文化的混合本身就是一种通感,是不同类型话语的调配,目的是让它们显得与众不同。
  但这里不应被忽视的一点是,认为哲学不应说出它不应说的东西的视角,事实上,是齐泽克著作的读者群的视角,也就是我们中间那些对“哲学是关于什么的”持有一种既定观念的人的视角。在其对象面前,哲学本身是冷漠的。而这样的冷漠,这样的视点,恰恰是冷酷而超然的齐泽克的视点,对他而言,“几乎”就是不相干的。那么,哲学的故抑其词,其“官方”话语当中的洞,不是由哲学,而是由我们建构出来的。通过用他对大众文化的不断指涉来污化哲学,齐泽克事实上净除了哲学读者的“正统”偏见,用一块无所逃避的领域来使之复兴。在这个意义上,齐泽克理论的颠覆性特点就源于它比正统理论还要正统。齐泽克带着一种哲学本身并不想要的确信,承担了哲学的使命。他严肃地对待哲学,而他对昙花一现的文化的讨论则是这种持续的严肃性的一个标志。
  ……

展开
目录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译者前言

丛书编者前言

致谢

书名缩写


为什么是齐泽克?

关键思想

1 齐泽克的影响者是谁,他们如何影响他的作品?

2 主体是什么并且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3 后现代性有何可怕之处?

4 我们如何区分现实和意识形态?

5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 为什么种族主义总是一种幻想?


齐泽克之后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斯拉沃热•齐泽克思想源流简图

为齐泽克的形象和思想“正名”/韩振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