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教归一:佛教与道教、儒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847066
  • 作      者:
    刘聪, 王黎芳著
  • 出 版 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教和道教的真正形成是在汉朝,儒教在汉武帝时期获得了独尊的地位,道教是在东汉动荡的社会中产生的,而产生于印度的佛教则是在两汉之际通过西域传人了中国。佛教在传入中国的最初一段时间中,主动借用中围传统儒教和道教的思想资料,将来自异域的佛教装扮成中国的样式,以便于中国人接受。
展开
精彩书摘
  后来,朱熹考中建州乡试,次年去临安参加省试。赴临安途中,朱熹行囊中只放了一本《大慧语录》,可见对此十分钟情。在临安考试期间,朱熹专程拜访座落在西子湖畔的天竺寺,认识了寺中法号与自己同号“晦庵”的慧明法师。二人品茶说法,很是投缘。临别时,朱熹作诗《春日游上竺》:“竺国古招提,飞甍碧瓦齐。林深忘日午,山迥觉天低。琪树殊方色,珍禽别样啼。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说来有趣,就在这场省试中,朱熹以自己学禅心得应试,竟然考取了。对此,朱熹后来回忆说,“及去赴试时,便用他(道谦禅师)的意思去胡说。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随人粗说。试官为某说动了,遂得举。”朱熹竟然将自己举业的成就归功于学禅。
  朱熹后来将注意力转移为以儒学为主导,以维护儒教的正统地位。虽然如此,朱熹对佛教仍有割舍不断的感情。他先后结识了圆悟、嗣公、志南等佛门名僧。圆悟,崇安开善寺方丈。他的《吟梅》诗“独怜万木凋零后,屹立风霜惨淡中”,引起朱熹注意,两人由此相识。圆悟禅师后来盛赞朱熹:“岩岩泰山之耸,浩浩海波之平,凛乎秋霜澄肃,温其春阳发生。立天地之大本,极万物之性情。传圣贤之心印,为后人之典型。”嗣公则是云居院方丈,本是儒生,后弃儒出家。志南禅师是浙江建德梅山寺僧人,精通禅学,擅作诗词。他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被朱熹称为“清丽有余,格力闲暇,绝无蔬笋气”。正是这样,朱熹一直到晚年仍涉猎佛学,好谈禅法。
  朱熹与道教的交往也十分密切。朱熹在福建崇安居住40余年,道教名山武夷山近在咫尺,山中道人便成了朱熹的密友。朱熹在武夷山大隐屏下建成著名的武夷精舍,从基址的选定到构筑管理,都得到了山中道人的鼎力支持。朱熹专门从精舍中拨出房屋,以供道徒居住,取《真诰》之语,命名为“寒栖馆”。据朱熹所作《云谷记》记载,他与当地道人也有密切来往。每至云谷,众道人就中途前往迎候。他的“休庵”就是购买道士旧居所建,朱熹留宿于此,为陈道人作诗一首,赞其“有道气”。朱熹得足疾,被建阳一程姓道人针灸治愈,为此他专门作诗答谢。朱熹不仅与道教徒来往密切,他本人也直接参与道教修炼活动。他曾经在家中专门修筑一室,作为供奉天尊和修炼的场所,每天焚香礼拜。朱熹对道教的典籍有很深的研究。朱熹认为道教的重要经典《周易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故比他书尤多舛误”,于是对比各种版本,详加考订,撰成《周易参同契考异》,对其内容作了阐发。他考证了道教《阴符经》的流传过程,又为之校订,作《阴符经考异》。
  王守仁与佛道
  王守仁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开创了明代心学。王守仁号阳明先生,因此历史上又将明代心学称为阳明心学。
  ……
展开
目录
一 相遇与借用——汉朝的佛教与儒道
1 汉朝的宗教
2 初传时期佛教对儒道的借用

二 冲突与融合——魏晋至唐的佛教与儒道
1 佛教与儒道的冲突
2 魏晋至唐佛教与儒道的融合

三 合流与辅政——宋至清的佛教与儒道
1 三教合流
2 三教辅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