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系统改革论:列宁遗嘱,苏联模式,中国道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6110603
  • 作      者:
    王东著
  • 出 版 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系统改革论:列宁遗嘱,苏联模式,中国道路》系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楞森、王东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成果。《系统改革论:列宁遗嘱,苏联模式,中国道路》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支持,成为《中国创新论》课题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生于北京,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十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入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枬森教授,后又继承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论。
  1985年6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早哲学博士:
  1989年5月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北大最早破格提拔的8个正教授之一:
  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全国重点学科、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
  主要学术观点为六点理论创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邓小平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论;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改革论: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论。
  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成果凝聚为“改革创新学十部曲”、“中国学十部曲”。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一书,1992年获第二届吴玉章奖金;其他论著多次获北京大学、北京市科研成果奖;2000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6年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学新奠基》——首倡中国马克思学,被《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评为2007年中国理论界十大热点问题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列宁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理解和评价列宁主义思想实质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予论问题。不管对列宁的理论和实践是赞成还是反对,世界各国的学者几乎一致公认,列宁是20世纪的伟大政治活动家,对世界形势、尤其是俄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对列宁思想理论,即列宁主义,学者们的理解和评价,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的。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的合理因素在于,试图超越个人功过论的狭隘眼界与肤浅表象,从理论上、体制上找问题。
  然而,在基本理论的把握上,这里存在着三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缺憾: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理论,作了过于简单化、教条化、僵化的理解。其实,即使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讲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还是讲其二重性:“新社会、旧痕迹”,“宏观上讲计划经济——生活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商品交换原则”。更何况他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里奇的信中,更明确提出:
  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股份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在自己这里建立起来呢?②
  第二,在该书提炼出的“三个基本问题”上,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最初3年,尤其是1922年底到1923年3月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不是仅仅回答了半个问题,留下了两个半问题,而是三个问题都提出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方向。斯大林不是沿着晚年马克思、晚年列宁开辟的路子往前走,而是发生了理论观念上的大倒退、大逆转。
  第三,反对仅仅把问题的根本原因简单归结到斯大林个人过失上,这个想法有一定合理性;但过分开脱斯大林的历史责任、理论失误,把问题根源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列宁主义理论传统,固然不对;归根于布尔什维克主要理论传统同样是根本错误的,列宁和布哈林就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布尔什维克主要理论传统。列宁新思路与最后遗嘱在前,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道路与列宁遗嘱阐述在后,却都没有拗过斯大林等人的僵化观念与官僚主义、行政强制。斯大林等人忽视了列宁晚年闪光思想与新的思路,更拒斥了布哈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与政治遗嘱的基本正确阐发,更压制了党内不同意见、群众呼声,才导致新经济政策过早结束。
  其实,该书本身就有不少很好提法,有助于克服基本理论问题的上述偏颇。比如,书中结论部分很正确地指出列宁《论合作社》的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可惜戛然而止,未能正确发挥:“列宁晚年,虽然根据苏维埃俄国运用市场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发展自己的思想,英明地提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个论断中已经蕴含了社会主义可与市场经济兼容的思想,但是……”①
  颇为有趣的是,书中还原汁原味地保留了92岁的李立三夫人、李莎对当年历史的回顾,非常明确地用自己亲自感受,已经当即鲜明地纠正了本书主创者黄立茆提问时表露的上述不当观点;可惜的是该书主创者没有充分认识这一段对话的真实意义,过于固守自己的先人之见了:
  黄立弟:关于新经济政策结束的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有一个矛盾:布尔什维克既要给资本主义以合法的地位来加以利用,让它们去恢复和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坚持消灭资本主义的目标,那么他们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结束掉这种看起来矛盾的政策。同时,当时在宣传上普通老百姓就已经习惯要消灭资本主义,所以一看它们发展起来了,吸毒的、卖淫的都出现了,那些资本家“耐普曼”的生活作风也很糜烂,人们就特别看不惯,也非常不喜欢。这样,官方和民众的认识就是一致的。您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李莎:我觉得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人民的意愿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斯大林有一个激进的想法,想根除私有制。但是我认为,如果列宁在世的话,他不会采取这种大转变的方式:列宁不是强调合作化嘛。我记得农村一开始还搞过耕地合作社,比较受欢迎,因为农民几百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心态。可是,在集体化的时候,他们饲养的奶牛也好,其他也好,一下子全部被剥夺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悲剧。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搞政治的,我只是不得已才目睹了这一切,但是我认为在当时对农民采取这么厉害的做法是一个极大的错误。②
  第二部书,是2013年9月推出的、郑异凡主编的《苏联史》八卷本,与这个主题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首推郑异凡著的第三卷《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徐天新著的第四卷《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从整体上看,应当说这是一部严肃认真的学术力作,从1996年着手做课题,系统翻译出版《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约2000万字,其中利用的文献资料、历史档案数量空前,作者队伍堪称一流,历史画面空前广阔。
  ……
展开
目录
序 富有新意的理论开掘
导言 全面深化改革的源头活水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头呼唤——重新开掘列宁政治遗嘱的源头活水
(二)三个五十年,一个聚焦点——原先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特殊道路
(三)继承列宁遗嘱,突破苏联模式——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迫切需要
(四)改革开放35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研究现状——一个亟待加强的重大研究领域
(五)国内外公布大量新资料——苏联历史档案新解密
(六)列宁主义与当代新争论新问题——世纪之交20年的四大焦点问题
(七)特别值得注意的近来新观点——必须澄清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
(八)这部新著的三点理论创新——系统改革论:源头、对象、思路新论

上卷 列宁遗嘱——系统改革源头论
第一篇 列宁遗嘱的历史背景
第一章 新的时代和新的国情
第一节 俄国村社走向社会主义新道路——晚年马克思新探索
第二节 扎根俄国大地的新型革命家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和宣言书
第四节 列宁对俄国特殊国情的具体分析
第二章 国家垄断战时体制的最初雏形——战时共产主义二重性新探
第一节 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双重产物
第二节 国家垄断的战时经济体制
第三节 过度集权的战时政治体制
第四节 成功的政策和失败的模式——战时共产主义历史定位二重性
第三章 新经济政策:实质和焦点
第一节 歧义重重的种种解释——苏联模式下长期固守的斯大林定义
第二节 逐步深化的认识历程——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九个列宁定义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实质——列宁主义道路真谛
第四章 先后形成的五个设想
第一节 找出列宁构想形成的思想轨迹
……
中卷 苏联模式——系统改革对象论
下卷 中国道路——系统改革思路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