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9218
  • 作      者:
    刘明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明松,男,汉族,1968年8月生,湖北石首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经济思想史专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援藏干部(副院长)。主要承担本科生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研究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
  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类科研项目5项,现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课题。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在《科学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求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力图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来考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日标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逻辑、特点及其基本价值取向与理论意义。以此为基础,阐述社会建设目标思想运行之内在逻辑,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追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理论源头与思想资源;第二部分具体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人林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三部分历史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重大创新;第四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当代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二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在批判现存社会不和谐现象过程中提出的,而当时社会的不和谐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也就散见于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各个方面之中。归纳起来,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尽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还不发达,其社会根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已经从现实情况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前提下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
  圣西门亲身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目睹了这次大革命的实际结果。他指出:法国大革命没有能够“改变政权的本性”,而仅仅是把政权由旧的剥削者手中转移到新的剥削者手中,这个“争取自由的伟大活动只产生了新的奴役的形式”。圣西门指出,工业生产的规模,虽然比革命以前大大扩充了,但是增加产品的大部分都“用于养活没有用处的高级官吏和他们的大批下属。这群人把自己的时间,多半消耗在读报和修尖鹅翎笔头上”。圣西门激烈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己主义,他说:贪婪已变成在每个人身上占有统治地位的感情;利己主义这个人类的坏疽,侵害着一切政治肌体,并成为一切社会阶级的通病。
  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中,以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最为出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贫困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寄生者、富人占有着大量的财产,破产的穷人被赶进工厂,成为少数富人的奴隶。工人虽然创造了大量的产品,使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只不过为富人创造了“幸福”。“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他们的贫困在随着生产发展的程度而增长”。在他的著作里,用大量事实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两国的无产者遭受剥削的悲惨情景,痛斥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罪行。傅立叶认为,“工厂是温和的苦役场所”,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是“复活的奴隶制”。对于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的赞扬,傅立叶愤怒地予以驳斥说:“许多写在纸上的权利,都是不现实的,把这些权利赋与那些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的人,那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欧文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着这个时代的特征。这就是他把批判锋芒更加明确地指向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或私有制,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原因。”在欧文看来,私有制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祸根。欧文从劳动价值理论出发,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对立和工人贫困、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占有制。他说: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机器的使用,英国生产力增加了11倍以上,这种生产本来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一切合理需要。但是,由于企业主“掌握了权力和资本”,占有机器和工厂,因而大量的财富被他们攫为已有,造成“与日俱增的、显然无止境的劳动阶级的贫困与痛苦”。
  第二,设计了理想社会形态。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描绘。圣西门的理想是“实业制度”,傅立叶设计的是“和谐社会”——法朗吉,欧文则致力于建立“劳动公社”。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本研究的动态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社会建设及社会建设的目标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哲学视阈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古希腊和谐思想
二 罗马和中世纪时并没有停止对和谐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第二节 政治学视阈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第三节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和谐经济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的经济和谐思想
第四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一 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基本特征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超越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
第一节 市民社会是社会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二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重新定义
三 政治解放在市民社会中的作用
四 市民社会与家庭和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一 未来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
二 和谐社会的规定性
第三节 社会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建设目标的价值诉求
一 社会公平公正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公平公正的批判
三 纯粹的社会公平公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得以实现
第四节 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建设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
二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三 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构建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一 列宁关于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二 斯大林关于以社会主义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思想
第二节 构建以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事业思想
第三节 构建以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思想
一 列宁的工会制度的发展
二 合作社制度的发展
三 斯大林对社会组织制度的贡献
第四节 构建以国家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按劳分配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品分配的基本政策之一
二 列宁认为最好的社会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

第四章 从工业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思想
一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目标定位于工业化
第二节 1954年以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一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演变
二 “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三节 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一 “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二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特色
三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五章 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时代的变化及“小康社会”的设计
一 “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
二 “小康社会”目标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 小康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四 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深化了对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认识
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 深刻认识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战略机遇期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取向
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重大创新
第一节 科学理解和谐社会内涵,树立正确的社会和谐理念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阐析
二 对社会和谐理念的阐释
三 社会和谐凸显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其现实依据
一 我国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二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三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与核心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一 树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价值诉求
三 明确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 社会建设成效的提升建立在解决各种复杂难题的基础上
五 实现制度建设的创新,建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
一 社会建设目标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特点
二 推进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
三 我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二 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第三节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
一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二 实现社会建设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理念对党的宗旨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