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的读书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24030
  • 作      者:
    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宝义,男,汉族,1942年1月出生。原任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借鉴篇》、《古今人才漫话》、《读〈三国演义〉话人才》、《读〈水浒传〉话人才》、《读(红楼梦〉话人才》、《读(西游记〉话人才》、《读(资治通鉴〉话人才》、《读通鉴话资治》。编著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毛泽东的衍名艺术》、《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等。在国内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人才学专论30余篇,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人才管理的探讨》获辽宁省人才理论研讨优秀论文一等奖。
  《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古典四大名著话人才丛书在台湾国际村书店、圆神、方智出版社出版,在美圜、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港澳台发行后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近十余年来,致力于伟人传记的研究,集中精力与夫人邹桂兰,为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编著了长篇章阐体纪实小说《毛泽东的传奇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毛泽东的读书人生》,毛泽东(1893-1976)-读书方法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毕生的读书生活。从青少年时代的从师求教,到他的读书环境,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方法、经验,读书的刻苦精神,一直到读书的经世致用等方面,都做了翔实的描述。该书突出了毛泽东重视读书学习的思想和观点,引用了不少生动有趣的读书故事,使这本书明显具有新鲜性、知识性、故事性、哲理性、资料性、人才性为一体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1906年秋,12岁的毛泽东,遵照父亲的意愿来到离韶山约5里地的井湾里私塾。这里的塾师郭伯勋,祖上和毛泽东家是世交,他的家兄又同毛泽东的父亲有八拜之交,因而很乐意毛泽东前来就读;加之,蒙馆里的另一位塾师毛宇居,是毛泽东本家的堂兄,也一直希望叔父毛贻昌把堂弟送到他这里,以便就近加强教育与管束。这样,尽管井湾里离上屋场远了些,毛贻昌还是把儿子送到这所私塾来了。
  井湾里私塾的塾师郭伯勋先生,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他颀长身材,白净面皮,眼睛闪着壮年人特有的睿智之光。他的额头很大,光洁无皱,颇有些智者风度。
  据说,这位郭先生读过10多年“长学”,不仅饱读儒家经典,而且对文字古奥、义理隐微的易学,也很有造诣。他运用《周易》相术学,对天文、地理、历法、术数、养生等,进行了20年的苦苦钻研,开始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对世人多视《周易》为“筮书”深感不公,认为易理集人类智慧之大成,堪称真正的“天书”。但他同时赞同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魏禧在《左传经世叙》中所言:“读书所以明理也,明理所以适用也”,若不适用“与未尝读书同”。读《周易》、钻易理也一样,为的是“通世务,达世变”。他不赞成将易学划分为相术、易理两大学派的传统观点,坚信自古真正精通易学的人,必定能够遥观天象,知宇宙生灭;俯瞰地理,察人事兴亡。正所谓:自古深于《易》者,无不洞天达人!九九归一,《易》中卦爻辞皆由相生,有其相即有其术,有此相数才有此易理;阴阳八卦,时空合一,其变化无可穷尽。万物之象,万物变通之理,皆在《易》中……
  郭伯勋谈《易》的这些深奥玄妙的宏论自然不会轻易向人去说,就是说了也许没有多少人懂。不过,为了学以致用,有时也按书中阐述的道理,给亲友乡邻卜个卦、算个命或看看相什么的,竟往往也有几分灵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郭伯勋在韶山一带远近闻名,他被人看作是乡野异士,有人甚至称他为“郭半仙”。
  对于毛泽东,郭伯勋并不陌生。要知道,毛泽东早以绝顶聪明和淘气顽皮,而使韶山妇孺皆知;郭伯勋也听同行邹春培亲口讲过毛泽东与他属对的事。这些曾勾起过他的好奇心:毛泽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少年呢?他倒想亲眼见一见。
  开学的第一天,当郭伯勋站在讲台上给新学生讲课并以他特有的眼光与毛泽东相对时,却实实在在诧异不已!他暗自称奇:这个学生好特别!
  ……
展开
目录
一、师生相承篇<br /><br />外婆家的“小小陪读郎”<br /><br />天资聪颖的私塾生<br /><br />乡野异士育奇才<br /><br />府学秀才教“国学”<br /><br />就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br /><br />杨昌济先生的高材生<br /><br />“特立独行”的先生<br /><br />“敬老尊贤”<br /><br />“一师是个好学校”<br /><br />“在北京遇到了一个大好人”<br /><br />二、读书涉猎篇<br /><br />一生喜读范仲淹作品<br /><br />读“无字的书”<br /><br />读新闻<br /><br />一生攻读马列主义<br /><br />读哲学书<br /><br />最喜李白诗<br /><br />读军事书<br /><br />读报纸杂志<br /><br />读《聊斋志异》<br /><br />读《永昌演义》<br /><br />读《田保霖》和《活在新社会里》<br /><br />读楹联<br /><br />读间接得来的“书”<br /><br />读杜甫的诗<br /><br />读逻辑学论著<br /><br />读“小人书”<br /><br />读《一种清醒的作法》<br /><br />向科学家学习<br /><br />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br /><br />读《增广贤文》<br /><br />读“宗教”书<br /><br />读《黄琼传》、《李固传》<br /><br />读《触耆说赵太后》<br /><br />读《南史&middot;梁武帝纪》<br /><br />读人民来信<br /><br />读鲁迅著作<br /><br />读笑话书<br /><br />看国产电影《创业》<br /><br />看京剧、听京剧<br /><br />读刘禹锡的诗<br /><br />晚年听曲秘闻<br /><br />读《枯树赋》<br /><br />三、苦读钻研篇<br /><br />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br /><br />读书以求真理<br /><br />酷爱报纸<br /><br />关于读书会的商榷<br /><br />遇空袭也读书不止<br /><br />读《暴风骤雨》入迷<br /><br />学英语<br /><br />读书、写作废寝忘食<br /><br />在困境里读书和向人民群众学习<br /><br />“学字要有帖”<br /><br />精心组织读书小组<br /><br />“毛主席窗前一盏灯”<br /><br />谈读书<br /><br />晚年战病魔苦读书<br /><br />四、读书工具篇<br /><br />读书与图书馆<br /><br />读书与“文房四宝”<br /><br />谈美术<br /><br />读书与藏书印章<br /><br />从书信看找书、借书、买书与谈书<br /><br />菊香书屋<br /><br />读书与办公室<br /><br />毛泽东和他的书<br /><br />广读天下书<br /><br />“不动笔墨不看书”<br /><br />广收博览<br /><br />《辞海》、《辞源》、《资治通鉴》和《中国历史地图集》<br /><br />读书与考证<br /><br />读书与借书<br /><br />读书与专列<br /><br />为毛泽东注释“大字本”<br /><br />晚年的书房<br /><br />毛泽东的藏书<br /><br />五、批注新意篇<br /><br />批注《伦理学原理》<br /><br />“治郡国者以志为鉴”<br /><br />评点《西游记》<br /><br />批注《智囊》<br /><br />谈宗教问题<br /><br />评价康熙<br /><br />为胡乔木修改诗作<br /><br />点评司马迁<br /><br />支持姚雪垠创作《李自成》<br /><br />解读《红楼梦》<br /><br />关注《柳文指要》<br /><br />批注古代战例<br /><br />激赏《姚崇传》<br /><br />诗情与林彪<br /><br />阅报提倡独立思考<br /><br />六、创新思维篇<br /><br />与黄炎培的书信往来<br /><br />“用自己的脑筋想问题”<br /><br />用典故铸新词<br /><br />“当今惜无孙仲谋”<br /><br />论三国<br /><br />为曹操翻案<br /><br />评价秦始皇<br /><br />谈古典文学<br /><br />关于“毛粒子”学说<br /><br />畅谈外国影片《红与黑》<br /><br />反批历史<br /><br />七、实践求真篇<br /><br />读书与方法<br /><br />写对联<br /><br />欲改造社会,必须学文化<br /><br />作讲演喻革命道理<br /><br />用知识教育人启发人<br /><br />写《反对本本主义》<br /><br />读报纸定向陕北<br /><br />用文房四宝打击政敌<br /><br />笔战蒋介石<br /><br />写《新民主主义论》<br /><br />读报纸发现人才<br /><br />修改新闻稿<br /><br />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br /><br />改“序文”<br /><br />写《卜算子&middot;咏梅》<br /><br />读书的艺术<br /><br />八、壮志未了篇<br /><br />子子孙孙学下去<br /><br />谈《形式逻辑学》<br /><br />编辑诗词集<br /><br />孟锦云陪读诗书<br /><br />芦荻当“侍讲学士”<br /><br />“读下去,我在听”<br /><br />要看关于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消息<br /><br />读《容斋随笔》<br /><br />主要参考书目&nbs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