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兰西岁月
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邓小平选择了去重庆读书,然后到法国去勤工俭学。这是他人生道路中的第一次正确的选择,就是这个选择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
1919年9月,邓小平等三人乘坐的货轮从广安城东门外码头开出,迎着滚滚波涛的渠江,最后到达重庆的临江门码头。
展现在邓小平眼前的是他生平从未见过的大城市——重庆。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邓小平感到城市真大,而且繁华,与广安县城不能同日而语。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邓小平等三人被他的父亲邓绍昌带到了他们就要报考的学校。
这所学校设在城中心的夫子祠内,教室就是祠内名伦堂周围的几间简陋房子,砖墙斑驳,门窗不齐,条件很差,没有学生宿舍,学生只能走读,而且食宿自理。这就是初创不久的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但它却是当时重庆的一所学历很高的学府。
学校的招生,分为公费生(或称贷费生)和自费生两种。邓小平等三人都考上了,他的远房叔叔邓绍圣取得贷费生资格,邓小平和胡伦则为自费生。
学校的招生对象是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共招收100余人,分两班上课。中学毕业的读高级班,其余的读低级班。课程有法文、代数、几何、物理、中文及工业常识等,以法文为主。学习的目的是要粗通法语并掌握一定的工业技术知识,为去法国勤工俭学做些准备。邓小平后来曾经说:“这个预备学校当时在重庆已算是最高的学校,所以考进去是很不容易的。”
9月下旬,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正式开学。学校的董事长是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30年后,已经是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率部解放重庆后不久曾专门派人去请汪云松来吃饭,感谢汪云松对自己的培养。汪云松曾感动地说:“共产党不忘故旧。”邓小平到中央担任领导工作后,也曾宴请过汪云松,并称其“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个副总理”(即邓小平、聂荣臻——编者注)。
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多数学生的年龄都在17岁至18岁左右,年仅15岁的邓小平成了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他长得矮小结实,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富有生气,平时话语不多,但是学习的劲头特别大,十分刻苦,因此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邓小平当时的同学江泽民回忆:“邓小平是稍晚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是显得非常精神,总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总是非常刻苦认真。”
邓小平进校后,在初级班学习法语、中文、数学和工业知识。学习了将近一年。由于广安的教育水平与重庆相差较大,邓小平的学习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年少志高,不仅刻苦学习,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投入爱国运动,关心国家大事。
6月下旬,重庆商学联合会成立后很快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们走出课堂上街宣传,呼吁广大市民不买日货,不用日货,不进日货,不乘日船等。学生们一旦发现不法商人暗中从日商手中进货,就没收并烧毁他们的商品。
五四运动后,重庆的反帝爱国运动也不断掀起高潮。邓小平等入学后才两个月,也就是1919年的11月,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竞冒天下之大不韪挪用公款购进日货80多箱并以警察厅的名义加以推销。爱国学生闻讯后怒不可遏,在多次抗议遭到拒绝后决定发起请愿示威活动。11月17日上午,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行进在重庆的大街上,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同学们也在这多达1000多人的队伍之中,邓小平献是其中一员。
学生游行队伍最后到达警察厅,强烈要求郑贤书交出日货。到下午2点左右,躲避多时的郑贤书不得不会见学生代表并同意进行谈判。但老奸巨猾的郑贤书拒不认账,使谈判陷入僵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直到晚上10点钟还是没有结果。千余人的游行队伍将警察厅团团围住为谈判代表们壮胆助威。市民们知道学生又饿又渴,纷纷为他们送来茶水、馒头和稀饭。
次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胜利的消息传来了,郑贤书最后同意交出日货。但是同学们还来不及庆祝胜利,狡猾的郑贤书竞带领数十名警察气势汹汹地驱散学生队伍,丧心病狂地开枪打伤3名学生。学生们群情激愤与警察肉搏,夺下他们的武器,郑贤书像丧家之犬狼狈逃跑。下午,学生们把从商会缴获的郑贤书的部分日货运到朝天门,在同学们“抵制日货”的欢呼声中,这批日货在熊熊烈火中变成一堆灰烬。望着一股飘升而去的浓烟,邓小平和同学们的心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郑贤书最后也被四川当局撤职。学生们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邓小平两天一夜没合过眼,虽然又饥又累,但斗争的胜利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高涨的爱国热情驱走了难忍的疲劳和饥饿。他和同学们回到住所后,就自动把正在使用的有日本商标的牙粉和脸盆统统摔在地上焚烧,有的人还从衣箱中找出洋布衣服撕成碎片,表示他抵制日货的坚强决心!
这场斗争也使邓小平开阔了眼界,坚定了爱国救国的信念,后来他自己回忆说:“爱国救国思想有所提高。”同大多数同学一样,这时的邓小平的“救国”思想,就是所谓“工业救国”的思想,他满怀希望地想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学点本事回国。
抵制日货,爱国爱民,这是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上的第一堂“政治课”。这堂课对他以后世界观的形成和革命实践活动的进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920年7月4日,重庆总商会的礼堂内正在举行隆重的会议,只见法国驻重庆的领事和法国商人、传教士都衣冠楚楚地来到会场出席会议,还有重庆各校校长也持帖入场。学生们整齐地坐在位子上,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原来这是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举行的一次毕业典礼。时光如流水一般飞逝而去,邓小平他们这批学生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一年学习生活转眼间快结束了。会上正式宣布预备学校的83名学生经过考试和体检被批准赴法,其中46名取得贷费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