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
这个学派的特点就是坚决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其他任何批判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学说。他们无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顽固地坚持新古典的学说,把危机、萧条以及其他市场失衡的情况都归因于政府政策失误等非市场的、外生的因素。他们坚持认为“政府失效”比“市场失效”更为严重,政府应当尽量少地干预经济。由于他们的这种极端保守的立场不为绝大部分学者和公众所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长期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之内。
所谓激进经济学派,这里主要是指两个学派,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60年代末期之前,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原来的同事们所发展,在美国影响还不是很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此期间也有所发展,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虽然被萨缪尔森视为“埃克塞特大学和哈佛大学培养的最优秀的人……他很早就是他那代人当中最有前途的经济学家之一”①,并得到熊彼特的强力支持,斯威齐还是未能在二战结束后恢复在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教职,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幸好他幸运地继承了家庭财产,从而能够摆脱靠学术来维生的人所不得不面临的各种压力并创办《每月评论》杂志。在冷战开始后,尤其是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期,斯威齐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乃至迫害,但他坚持把这个杂志办下来并且创办了与杂志同名的出版社以出版各种进步书籍。在这个时期的美国,真正在大学体制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只有一个,他就是保罗·巴兰。但他受到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正如利皮特教授指出的,“在大学管理当局意识到他的激进观点以前,他受雇于斯坦福大学。由于巴兰是按照任职期制受雇的,大学管理当局不能毫无困难地将其除名,但管理当局用各种方法来刺激他离开大学,如拒绝提升和增加薪水……巴兰在许多方面是孤立地工作着,被剥夺了在其学术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与同辈人进行学术交流的权利;他于1965年逝世,享年54岁”。①每月评论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这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开山之作。由于受到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压制,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美国经济学界的影响不是很大。新古典综合派的主流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面临挑战,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尤其是在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滞胀现象(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给该学派以十分沉重的打击,因为在它的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这为其他两派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利皮特曾经生动地描述过在这个时期激进经济学在美国的兴起,“60年代初期的民权运动和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加强的反对越南战争的民众斗争,使得许多人对形成美国资本主义基础的那些令人安心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假设表示怀疑。对国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对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和工人剥削,深入到许多研究生的意识中,并有助于决定他们的学术方向。对贫穷和不平等的研究第一次在研究备忘录中占据到重要位置。”②这是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经济学界大批地出现激进经济学家。在这个时期,除了斯威齐等人继续活跃以外,还从哈佛、耶鲁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学府中涌现出的一批年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如塞缪尔·鲍尔斯、赫伯特·金提斯、大卫·戈登、斯蒂芬·马格林等人。随着激进经济学研究者人数的增加,成立一个独立的学术性组织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在1968年夏诞生了,这是这些年轻的经济学家的第一个专业性协会,其会员数在70年代中期一度超过2000。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