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7587
  • 作      者:
    董德兵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上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断定,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董德兵编著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始祖)》使广大读者群众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细致了解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觉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
内容介绍
    董德兵编著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 会主义始祖)》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 略”丛书其中一本,主要讲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 社会主义始祖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本书是其生平 的记述,讲述了马克思的成长历程、心路轨迹以及《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全书语言优美,论述充分 、资料翔实,是研究马克思一本不可多得的传记。       
展开
精彩书摘
    1830年12月,12岁的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 ,在这所学校度过了5年的学习生活。     说来卡尔是“幸运儿”,还真是的,因为他进入 特里尔中学学习的时候,校长正好是约翰·维滕巴赫 。维滕巴赫校长在当时的德国,是一名颇具盛名的教 育学家,而且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科学和理 想都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还特别喜欢康德的哲学 思想,对历史也有深厚研究,恰好他又是小卡尔的历 史和哲学教师,这就对卡尔产生了很大影响。     具有浓厚自由主义气息的维滕巴赫校长思想非常 开明,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非常精于学校管理, 特里尔中学在他的领导下,学风非常严谨,学习氛围 非常浓厚。他也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进步和高 尚品德并抱有崇高信仰”的人。因此,他聘请了很多 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才俊到特 里尔中学任课。因此,学校无论是在校风校纪还是在 思想倾向方面,都对当时的德国有一定影响。维滕巴 赫校长也非常喜欢聪明的小卡尔。马克思此后一生中 对于哲学和历史的钟情,与维滕巴赫校长的教育启蒙 不无关系。     马克思的适应能力很强。尽管在全班的32名学生 中,他年龄是最小的,但是他的智商一点也不差。在 全班的成绩排名中,马克思往往都能排在前10名。同 学们对聪明的卡尔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马克思 的顽皮淘气、活泼可爱,常常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 恨的是马克思的古灵精怪,时不时写出一两首令人尴 尬的讽刺诗。     这所中学虽然教学严格,但那个时期的学校普遍 没有严格的教育体制,因此学生们的学习都比较自由 、随意,无论学什么,一般都能比较轻松地拿到毕业 证书。这种环境对于那些学习自觉、求知欲强的学生 来说,无疑是个有利条件。他们可以在这种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知识海洋中尽情汲取营养,产生淳朴、 真挚的思想。     在特里尔中学期间,是马克思打下坚实基础知识 的五年。一方面,马克思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学校安排 的课程。当时,特里尔中学的课程安排非常丰富,既 有历史地理等人文类课程,又有数学生物等科学类课 程;在这期间,马克思学习了多门语言课程,其中, 拉丁语课包括西塞罗的《讲演录选》、塔西坨的《编 年史》和《阿格里克拉转》、赫雷西的《颂诗》和《 讽刺诗集》;希腊语课主要包括柏拉图的《斐德罗篇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卷、《荷 马史诗》以及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德语课包 括歌德、席勒和克洛普什托克的诗词以及17世纪以来 的德国文学史;法学课程包括孟德斯鸠和拉辛的作品 ;历史课包括罗马史、中世纪史和现代史等。在科学 知识课中,数学课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物理课 包括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     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马克思还经常光顾学校 的图书馆。受老卡尔和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影响,他非 常喜欢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和哲学著作,尤其喜爱席勒 、歌德、伏尔泰以及圣西门的作品。     广泛的阅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马克思在中学 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才华。    马克思的作文读完之后总会让人感到语言的力量,思 想的深刻。现在,有三篇中学作文是被保存下来的马 克思最早的著作:一篇是有关宗教方面的,题为《根 据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第一至第十四节论信徒和基督的 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绝对必要及其影响》;一篇 是有关历史方面的,题为《安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 应该算是罗马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另一篇是自由 选题,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在这篇作文 中,马克思充分地抒发了自己未来的志向。     1830年,也就是马克思人中学的那一年,法国爆 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呼声 传遍整个欧洲,很多地方都为之感染,特别是长期处 于普鲁士专制统治下、与法国临近的莱茵省。法国革 命使得莱茵省的民主势力看到了希望。1832年,在汉 巴赫大会上,莱茵省的民主派势力要求效仿法国革命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德国统一。普鲁士当局在 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不安,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民 主势力抬头的。     形势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小 城特里尔,也有一些人因为参与政治活动而遭到当局 逮捕,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恐怖的空气。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自由民主气息浓厚的特里 尔中学也未能置身事外。很多学生,包括马克思和他 的同学在内,都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有的同学甚 至还参与到了运动之中。当局看到这种局面,决定采 取措施。1834一年的一天,军警们包围了特里尔中学 ,他们在学校办公室里翻出了汉巴赫大会的演讲稿, 这就等于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校长维滕巴赫。同时,也 有一些教师因为吟唱革命歌曲、信仰唯物主义和无神 论而受到打压和排挤;一些自由主义者为表示抗议和 支持维滕巴赫校长,上街举行游行示威,结果遭到了 调查。军警还查抄了学生手中的所谓“反动”书籍, 甚至逮捕了一名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文学俱乐部” 事件。当局为了加强对学校的控制,监视维滕巴赫校 长,还任命了一位副校长。特里尔中学顿时乌云密布 ,风声鹤唳。     消息传出,特里尔中学广大师生为之震惊。一些 老师和学生纷纷起来抗议。马克思和他的同学格拉赫 、埃德加尔组织学生声讨当局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    马克思更加痛恨反动的封建专制统治了。他非常鄙视 那位反动当局任命的副校长,在他毕业之时,与他尊 敬的诸位老师一一道别,而对这位校长,他根本不予 理睬。而这位副校长还曾经教授过马克思希腊文和拉 丁文,对于马克思的不辞而别,他耿耿于怀。不得已 ,老卡尔只好出来圆场,说马克思去过他家专门拜访 ,但是碰巧他不在。自此,对于马克思身上的这股倔 强劲,老卡尔开始隐隐担忧了。     马克思在中学度过了五年时光。除了物理中等之 外,他的各科成绩均为优良,尤其他的语言天赋展露 无遗,对于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对他以后的 理论著述大有裨益。校长维滕巴赫看出马克思是个好 苗子,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考试委员 会甚至在他的毕业证书中特别注明:“本委员会衷心 祝愿该生因天资过人而获得美好的前程。” 1835年9月,马克思中学要毕业了。对于很多毕 业生来说,临近毕业思考的中心问题都是一个:如何 选择毕业之后的职业?不同背景、不同来历的学生, 心中的选择很不一样。马克思班上的很多同学要么是 官宦子弟,要么是商贾之后,所以一部分人希望毕业 后走上仕途,获取功名利禄,也有人想继承父辈事业 ,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也有人希望成为一名能在乱 世中力挽狂澜、一展威武的将军,还有人选择成为传 经送宝的教士。每个人都在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毕业时,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们毕业后的打算和志 向,特意将毕业论文题目定为:《青年选择职业的考 虑》。学生们围绕着这一话题,表达自己对于人生、 职业的思考。那时,马克思只有17岁。但他已经开始 别具一格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了。在这篇作文中,他写 道: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 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 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 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 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 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 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 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 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 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 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 默地、但会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 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P6-9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学生时代
 全家的“幸运儿”
 校长盛赞的“栋梁之才”
 大学时代的艰难求索
 哲学转向
 哲学博士
第二章 初入社会
 艰难谋职
 第一篇战斗檄文
 出色的《莱茵报》主编
 退出《莱茵报》
第三章 创立新世界观
 唯物史观第一步
 《德法年鉴》
 巴黎岁月
 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
 伟人的握手
 《神圣家族》
 迁居布鲁塞尔
第四章 科学共产主义的形成
 唯物史观的创立
 《哲学的贫困》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不朽的《共产党宣言》
第五章 革命洗礼
 投身革命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创办《新莱茵报》
 《新莱茵报》停刊
 内部斗争
 反动政府
 革命风暴的反思
第六章 《资本论》
 大英博物馆读者
 劳动价值理论
 理论结合实践
 《资本论》再版
 修订《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三卷
第七章 第一国际的“灵魂”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第一国际的“灵魂人物”
 国际种子在德国开花结果
 巴黎公社
 《法兰西内战》
 救助流亡者
 反击巴枯宁主义
 第一国际的解散
第八章 指导民族国家建党
 无产阶级专政
 批判拉萨尔主义
 反击杜林和“三人团”
 社会主义政党的广泛成立
 卡尔斯巴德疗养
第九章 走到生命的终点
 爱女的成长
 伟大助手的离去
 病痛折磨
 真挚的友情
 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
第十章 马克思与中国
 马克思论中国
 马克思在中国
 马克思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