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会有麻烦
鲁迅于读书有“随便翻翻”之说,我深以为然。读书和旅游漫步有些相似,或建筑机械,或花鸟虫鱼,翻翻看看,总有所得。但鲁迅说用了这种读书方法,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我又深以为然。我就是受害的一个,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我在不求甚解上比他更走出老远,在捉笔行文时却又不像他那样老实,文章中竟总多出些书名号。世间事物,有一利就有一弊。这话又如硬币,翻过来又可看到另一面,有一弊应该也会有一利,我竟是在“随便翻翻”这里对“意识流”小说有了些不能成文的认识。
西人伍尔夫和乔伊斯等弄出意识流小说,看惯了传统小说的接受不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1月再版的《辞海·文学分册》甚至连“意识流”这一词条都没有收入。以传统小说为背景,一些人认为“意识流”小说蛮古怪,不太现实。其实,人们往往被传统的东西把视野束缚小了,人的大脑意识本就很能跳跃,“意识流”本就和人同龄与人同在。
理论能大人胆量强人信心。自从知道“随便翻翻”这种方法,随便翻书就越发自觉,越发好像有了支持,久而久之,真得莫大好处。世间之物,诗人共咏,中国诗人赵师秀写过的青蛙,日本诗人松尾巴蕉让它“扑通”入水,唐代李商隐憧憬过的爱情,西人雨果也曾纵情歌唱。许多东西装入头脑之中,平时倒也老实,到了一定时候,它们会突然苏醒,或与人说话,或书写文章,平常翻书看来的相应的一些东西常常就蹦出来,思绪跳跃常如踏石过河,从庄子与惠施的斗口跳到古希腊的诡辩,从中国李白的月亮跳到伊朗海亚姆的空杯,意识的流动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外现。时间长了,人们就经常夸奖,说你看书看得真多。
听到夸奖,总是高兴,夸奖多了,心中却越来越恐慌,这时候不禁想起鲁迅《随便翻翻》中另一段话:“倘要骗人,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藏书四千余种一万四千余册的鲁迅不敢像藏书多达三十余万册的李敖那样夸口,我若顶个“读书多”的名字,那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倘若有人存心考你,岂不经常大窘。20世纪80年代,有教授在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中说,书的数量需超过五百册才能算藏书。当时,距“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间不是很长,那位教授可能有鼓励大家的意思,没有把标准往高里定。听了那教授的话,好奇中我将自家架子上的书数了一数,使了个大劲,连杂志都算上,刚刚够得上五百本。一些年来,架子上的书有所增加,增加却也有限,实在不敢称自己正在“藏书”,更因中了“随便翻翻”的毒,正像鲁迅所说,许多书并没有本本细看,顶多学会了需要用时知道怎样再到书中去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