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私享集:一位总编辑的微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43900
  • 作      者:
    李泉佃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泉佃,杂文家,厦门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福建省新闻出版行业杰出专业人才,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同舟共进》杂志、《杂文》月刊、《两岸传媒》、《传媒天地》、《新闻战线》、《新商务周刊》、《台海》杂志、《海峡生活报》发表杂文或开辟专栏,不少文章被《报刊文摘》、《每周文摘》及国内知名网站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私享集》从新闻人的的敏锐执着和深刻,把犀利的笔锋直指问题的症结,引导读者辨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经常把翔安当做自己的故乡。这绝对没有糊涂到“错把他乡当故乡”之地步。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具体一点说吧,也就是l971年。那年年初,我还是南安县九都公社渡潭生产队的一个放牛娃,那是个十分偏僻的山村。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在那个贫困年代,在那个偏僻山村,正在长身体的我,却一日三餐,食下果腹。
  突然有一天,大人们说:要移民了。原因是,南安县要建一个大水库,叫“山美水库”。离乡背井,大人们自然有些依依不舍。可大人们私下里也议论,说是乡人即将去的新地方,沧海一望无际,桑田延绵百里,农人丰衣足食。具体说是,那里的农民,吃的是番薯粥,喝的是紫菜汤,配的是煮牡蛎。番薯是熟悉的,但紫菜呀,牡蛎呀,则闻所未闻。问了大人,他们也似懂非懂,但他们又不愿意承认他们其实也不懂,就训斥我们:“小孩子,有耳朵,没嘴巴。到那,就知道了。”可他们哪会知道,此时的我们,嘴巴里早就舌头打转,口水差点没流出来。
  带着美好的憧憬,终于在1971年年底,我们坐上长途客车,奔着新生活上路了。经过了一整天的颠簸、跋涉,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才翻过小盈岭,这就是当时同安与南安的地界。大人们说:“到啦到啦。’’我们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想看一眼未来的故乡是个啥模样。结果,一阵寒风狠狠地打了过来,有些凛冽,脸上有些麻麻,有些发痛。见状,司机叔叔发话了:“这里叫内厝,风头水尾,十年九旱啊。”司机叔叔的话,对我是个沉重的打击,以至今天,每每从内厝经过,我还时时想起他的话。我想,完了,这下,紫菜汤喝不成了,煮牡蛎也吃不了了。
  当然,我们移民的地址是同安县的果园公社(现在叫五显镇),与内厝的“风头水尾”相去甚远。到了果园,发现这里没有大海,也没有良田,有的只是丘陵山地。山地上,满坡满坡的番薯,当然,还有连绵起伏的桂圆树(也叫龙眼树)。看来还足得吃番薯,吃吃桂圆应当也是不成问题的。结果,发现想法也过于天真。桂圆树是集体所有,偷果者遭遇的处罚是:让你走遍果园,每棵树摘一颗果实,当场吃,不许带回去。那是可以想象得了的结局:直至肚子撑破。由此也可见,当时的果园公社,名副其实,桂圓树多到何等地步啊!可那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扯了这么多,是想说明:同安,翔安,本来就是一家的。只是到了2003年10月19日,由于区划调整的需要,更由于厦门发展的需要,才把同安一分为二,正式设立翔安区。其实,再往前推,同安几度与晋江地区、厦门市分分合合,也分不清谁是谁。所以,从早期的晋江地区,到现在的厦门市;从早期的同安县,到现在的翔安区,我都能沾得上边。当然,这时候的翔安,再也不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头水尾”。这时候的翔安,已是风华锦绣,卓尔下群。但不管怎么样,翔安,仍然足我印象中的翔安。我的一个同事,原本是同安区新店镇沃头村的。同安一分为二后,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好像都一样,就是天气预报有点差异。分区前,气温足一样的;分区后,翔安气温肯定比同安低一度。
  ……
展开
目录
为乡土包含文化多培一抔土
算命
周正龙杨振宁,假虎真龙?
王老板,您入错行了
洗脚记
城市化的困惑
一代人的阅读史
富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如此专家,何用?人是什么?富豪增多未必是“福”
木棉何辜?
真男人
可怜的孔子
大家都来当反“转”派
也说故宫丑闻
为什么?
杞人忧“奢”
百年老店,更应居安思危
仇什么,千奇百怪别仇孝
质疑“黑名单”
官员“雷语”百性无语
“又能说明什么”
我们是谁
历史的丑陋与无奈
再说微博
何必满口“潮语”
骂娘又何妨
打倒老天爷?
历史是一面镜子
医者,仁术也
两个美国人的新闻
受伤的不仅仅是农村
拉票者戒
挑刺·把脉·批判
美国很行?
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
“抓小放大” 背后
“快女”的盛行与“焦点”的衰落
第一向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
可怜的驴
“另类官员”辩
是公益,还是亵渎?
读,不容易;做,更不容易
标语的命运
校园不是秀场
一波三折的温州动车案
解决问题第一,舆论引导第二
读杨继绳的阶级分析
别再造神
“性罢工”的背后
哀莫大于心死
公众质疑为哪般?
喜欢汪洋的一个理由
看吴思如何盖“房子”
官员伤身,百姓伤心
“教化”谁?
源头,还是源头
圈子·段子·日子
热官与冷官
也说蔡奇子微博
从会场冷清说开支
政治雷锋与生活雷锋
村对真理与绝对权力
何止酒店要补课?
熊胆、虎骨酒及其他
人民如何监督政府
公权与特权
多此一举
记者与官员之关系
不满意又如何
危害更甚
谁的扁担
……
这样的潜规则何时休
谁偷走了我们的真性情
后记 人是要有一点思想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