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制作自己食用的干酪时,仍以手工脱脂。牛奶在查巴袋里充分发酵后,妈妈用一个套着木头圆盘的长棍伸进袋口,用力地上下撞击这种黏乎乎的液体。脂肪与水分在成千上万遍的撞击下渐渐分离开来,一块一块的油脂浮在奶液表层。这时的酸奶更酸了,并且质地稀薄。捞起油脂后,剩下的脱脂奶倒人大锅煮啊煮啊,很久后,水中浮起了像干酪素似的颗粒。把它们篦出来,渐渐凝为柔软的浆块。妈妈用一截毛线细心地切割,一块块捏成手掌心大小。又轻轻拍去每一块上的残屑,光洁地放入盆中,再端到架子上晒。晾干后就成了滋味无穷的胡尔图。
捶酸奶实在是累人的话,由于中途中不能停止,我、妈妈和卡西三个有时会交替着捶。若捶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动静,妈妈便把酸奶倒进大锡锅里加温,再倒回袋子里继续捶。大约温度高了就容易分离一些吧?但卡西这家伙懒极了,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往查巴袋里倒热水。
而且这家伙极没耐心,捶半天看不出油,便嘱咐我接替着捶,她跑去上游的沙里帕罕妈妈家找妈妈回家,让她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一去就老半天,也不晓得喝了几碗茶。等母女俩回来后,我已经捶出油来了。
在制作奶酪的过程,这家伙从头吃到尾。分离奶油时,一边捶,一边用手指把溅在查巴袋口上的酸奶或奶油揩下来吮掉。等脱完脂,煮出奶酪浆时,又用锡勺在沸腾的浆液上漂过,然后舔吃勺底粘着的油脂。篦出糊状物后,又用暖瓶盖子先盛半盖子糊糊喝起来,还用野葱蘸着这种糊糊吃。直到奶酪糊沥成了固体,开始晾晒了,还一边晾,一边把粉屑扫人手心倒进嘴里……看得连我也想吃了……
后来。我尝了一块湿奶酪,很酸,很香,奶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豆腐味儿。
至于分离出来的奶油,妈妈把它们装进一个红色塑料桶里,盖上盖子,放在阳光下加温发酵。很快,它们就从稀奶油状态变成了黄澄澄的黄油!质地也非常结实了。但她把这黄油又腾回了查巴袋,继续捶。捶了很久,再掏出来,用一块纱巾裹着油块,带到山下,浸进冰凉的溪水里,用力又挤又揉。使之越发结实,贮存的时间更久一些。
我以为洗完之后就算最终完成了。可妈妈又放回了红桶里,继续发酵。第二天再次用冷水大洗一通,这才往油里和进细盐,拌匀了,贮存起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