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沙海无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16901
  • 作      者:
    (以)阿摩司·奥兹(Amos Oz)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奥兹作品:沙海无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作品,借家庭生活呈现以色列几十年的历史,奥兹注重表现主人公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忧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把注意力引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当代以色列人的生存危机意识。新版的译文及注释已请译者重新修订。
展开
作者简介
  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以色列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当今希伯来语作家中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一位。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2岁那年母亲自杀,直接把他推向了写作道路。父亲懂十几种语言,却只教他希伯来文。奥兹只用希伯来文写作,主要作品有《一样的海》、《我的米海尔》、《爱与黑暗的故事》、《地下室里的黑豹》等。他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家庭悲剧和夫妻情感其作品常见的主题。他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其中包括1998年以色列建国50周年之际颁发的以色列国家奖、法国的费米娜奖、欧洲颇负盛名的歌德文化奖、西语界最有影响力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等。此外,奥兹还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政治评论家,热情呼吁阿以和平。

  目前最有国际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奥兹发表了《何去何从》(1966)、《我的米海尔》(1968)、《黑匣子》(1987)、《了解女人》(1989)、《莫称之为夜晚》(1994)、《一样的海》(1998)、《爱与黑暗的故事》(2002)等十二部长篇小说,多部政论、随笔集和儿童文学作品。每部作品都有所创新。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曾获多种文学奖,包括法国“费米娜奖”,德国“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国家文学奖”、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并多次被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等。

  阿摩司·奥兹,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流畅舒缓的行文中透出凝重与深邃的意蕴。所获奖项包括以色列国家奖、法国费米娜奖、欧洲颇富盛名的歌德文化奖、西语界最有影响力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等。他还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政治评论家,热情呼吁阿以和平。
  他的作品也令陈众议、池莉、徐坤、陆建德、邱华栋等作家和学者痴迷,莫言、阎连科、毕飞宇更是尊其为文学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奥兹作品:沙海无澜》约拿单出生并生活在基布兹二十余年。他与父母之间冲突不断,夫妻生活也平淡如水,因而备感压抑。俄罗斯青年阿扎赖亚来到基布兹,为约拿单妻子的美丽所倾倒。约拿单却于此时悄悄离去。家里起了轩然大波,父母互相埋怨,妻子默默地忍受着。约拿单冒着被阿拉伯士兵俘虏的危险,穿过边境,前往红石城佩特拉。没想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已成了一座地狱,几经波折之后,他重返基布兹……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自己也记不得我给多少朋友推荐过奥兹了……在过去的十年里,译林出版社做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那就是译介了奥兹。
    ——毕飞宇
    
    我觉得您(奥兹)这种手法比我要高明,所以我说您(奥兹)是我的老师。
    ——莫言
    
    奥兹先生用那支倾注了太多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的笔,以其琐碎、质朴的诗意和中东音乐般的韵味,向我们一次次、一个个地展现、描摹了以色列那块灾难深重却文化悠久的土地上的各色各式的家庭。
    ——阎连科
    
    如果一定要我推荐作家,我推荐纳博科夫和阿摩司?奥兹。
    ——池莉
    
    他的每部小说里都在讲述爱——这种在今天这个混乱的世界里,实际上越来越稀缺的东西,越来越稀缺的空气,是如何被我们每个人渴望,如何被我们每个人所梦寐以求。
    ——邱华栋
    
    这是一部“意蕴丰富、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老一辈缅怀着以色列的建国理想,新一代却要在继承老一辈业绩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出版家周刊》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最有力度的小说。
    ——《纽约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一天,一个男人会收拾行囊,离家出走,把一切都留在身后。留下来的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的背影。1965年的冬天,约拿单·利夫希茨就决定这样离开妻子和那个生他养他的基布兹基布兹:以色列的集体居民点,由成员拥有(或租用)和管理。收益首先用于对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医疗服务以及所有的必需品,剩余用于对居留地的再投资。成人有私人住所,但儿童则集体居住和由人照看。炊事和用膳都是共同的。——这一回,他终于下决心离开家园重新生活了。
    在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及在军队当兵的那些年里,他都被困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那里的男男女女总是想方设法不让他迈出圈子一步。他开始感到他们在阻拦他、妨碍他,他觉得绝不能让他们再这样做下去了。他们常常围坐一圈,高谈阔论什么“积极发展”、什么“消极现象”等一些他几乎无法弄懂的词儿。有时,傍晚时分,他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鸟儿飞进暮色之中。这时,他会平静地想:这些鸟儿终将一死。倘若某个晚间新闻的播音员讲到“形势严峻”,他会自言自语:那又怎么样?如果某个下午他在基布兹另一端被大火烧毁的柏树林旁边散步,碰到什么人问他跑到这儿干什么,他会显出一副不屑回答的样子说:“噢,我只是随便逛逛。”可是稍过一会儿,他又会问自己:我到底在这儿干什么呢?
    一个挺不错的小伙子,基布兹的人都这么夸他。是的,要是他不那么内向就好了。他们说,但他就是那个样子:一个敏感的家伙。
    他现年二十六岁,平日沉默寡言,或者可以说郁郁寡欢。他发现自己最渴望的是独自一人,遗身物外,静心思索,全神探究,把一切弄个明白。他时常感到自己在虚度年华,在喧闹争吵中耗去生命。在一间烟雾弥漫的屋子里,人们喋喋不休地就某个怪诞问题进行着一场枯燥乏味的争论。他既不清楚这场争论是为了什么,也不愿加入进去。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收拾行囊、离家出走,到别的地方去,到一个正在等待他却又不会永远等待他的地方去。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冬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二部·春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