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树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64065
  • 作      者:
    苏叔阳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金树叶(上下)》是本综合随笔散文集。涉及亲情、友情、文化历史、文艺评论等内容。本书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可读性颇强。河北保定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大学教师,“文革”期间做工人。197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曾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等。作品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文华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乌金奖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短篇小说奖等。曾获儿童文学金作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2005年获中国电影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奖。2007年获中国话剧百年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2010年获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2010年其作品《中国读本》获世界知识产权联盟金奖。2010年获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影协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田汉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推理侦探文学协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是一本大书,难写也难读。生命有限而生命的韵致却无穷。多少人自以为弄明白了人生,但到最后时刻,回眸一望,却感慨良多。短促的人生和悠长的人生品味成为各种人生观起步的基础,连宗教对于此岸世界( 现实世界)的学说也建筑这“短”与“长”的解释上。
  《金树叶(套装上下册)》是本综合随笔散文集。涉及亲情、友情、文化历史、文艺评论等内容。《金树叶(套装上下册)》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可读性颇强,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那些文学爱好者来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和病魔一起“玩”
  我是健康的病人
  遇到坎儿的时候,别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就过去了。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拉也没用。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患有肾脏肿瘤,是在1994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得知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参加了一个中央领导接待各方人士共度佳节的晚会。会议结束后,我突然感觉眼前有重影,看不清台阶。刚开始还以为是糖尿病造成,可前往医院检查后排除了这个原因。后来通过CT检查才知道我得的是肾癌,当时一下就蒙了,那年我56岁。有十天的时间我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后来慢慢熬过了那段时间。
  面对可能的死亡,我天真地想,黄泉路上无老少,6岁、26岁、46岁、56岁……多大岁数的人都有,赶上哪岁算哪岁,烦也没用。我活到56岁,做了很多事情,一不靠走后门,二不靠投机取巧,好歹是自己干出来的。我没有出卖过朋友,也没有欺负过弱小,心也坦然。毛主席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听说是红烧肉,我尝过的好东西好像比他还多呢!他出过两回国,都是莫斯科,我没去过莫斯科,可去的国家比他还多几个!他也会“老”,况乎我这平凡的生命?这么想想,也就过去了。
  后来我的肾癌出现了转移,转移到肺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的一台晚会需要一个作家朗诵诗歌,他们选中了我。我在家排练节目时嗓子里咳出血,开始还以为是用嗓过度,后来才知道是癌症转移。不过那会儿我在思想上已经很积极了。准备开刀手术之前,医生们研究具体手术方案是当着我的面讨论的。
  我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位骨癌病人,大夫说他的生命只剩下半年时间了。他说他想在这宝贵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三件事:第一,他曾当过中学篮球队的教练,他希望回去带领他的篮球队再拿一次冠军;第二,他希望去见一个朋友;第三,他想和妻子再做一次爱。也许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我很尊重他。因为他完成了他的三个愿望。我在得病期间的心态和这个人有些相似,我希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我的两位主治大夫告诉我开完刀后多少天可以起来活动,我就遵守他说的时间进行调养,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非常感谢这两位医生,他们让我始终处在一个非常明白的过程当中。
  那个时候我完成了很多事情。我写了很多文字,写到现在,差不多有二百多万字了,出版了七八本书。记得刚得病那会儿,我每天都打针、吃药、做气功,日复一日,觉得生活特没意思,好像永远都是这些事情。今天吃药、打针、练气功是为了明天练气功、吃药、打针,这样的日子不如少而有质量的生活更有意思。1994年我做了左肾切除术,8年后,我的癌细胞转移到左肺,我又做了左肺叶切除手术。手术后,我积极配合治疗,每天吃几大把药,我把它当做功课。又过了两年我的脾脏里又有了癌肿,我又做了大剂量的放疗。我从未丧失对生命的信心。我照样快乐,该玩的时候照样玩。我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可爱的。
  仔细想想,病对应着不病,就像假恶丑对应着真善美。假如没有假恶丑,你就不知道真善美是什么样的;假如不生病,你就无法体会健康的宝贵。我是在得病之后被选为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工作上有一些事情需要出头露面,有的人说,你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还这么辛苦干什么?其实他不理解我,我不是为了出风头,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一个生病的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就是被病魔压制住。我有几个病友就是这样,其中一位每到吃饭的时候就靠着墙哭,因为放疗期间,吃饭是很难受的。可我的态度是吃不下也得吃。我还给他说笑话,架着他去吃饭。后来我出院了,可他却没能出来。第二条路就是积极地对待。我有一位老同事叫王尧华,是东方医院外科主任。他自己得了肺癌,可他非常配合做化疗,心态很乐观。在化疗期间,他还依然在岗位上坚持工作。他说医生的职业道德让他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病,他应该做其他病人的榜样。
  自我健康管理,我的体会是:人的生命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如果得病以后你能够正确对待它,那么在遇到坎儿的时候,别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就过去了。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拉也没用。说句心里话,我现在没觉得自己是个病人,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我觉得我还年轻,活得也挺健康。虽然我得了病,可我看得开——反正已经这样了,干脆把病当成生活中的一个朋友,一起玩呗!我想我应该是健康的病人吧。
  2009
  病中情昧——树叶
  病房里最强烈的情绪便是对生命最浓最执著的爱与追求。过去我不大懂这个,以为医院总与死亡挂钩。现在我明白了,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就没法儿整天面对死亡。
  我几乎没有想过,一片树叶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我也从没留心过树叶对于树枝的装扮有多么丰富。第一次住院之前,活了五十多岁还没有空儿整天瞧着同一根树枝发愣。
  住进医院,从春到夏,我守在一个窗口,盯着一根树枝,从早看到晚。春节刚过,春天到了,但暖风还待在老远的南方。树枝可是等不及了,它们早已忍耐不住一冬的僵挺,急忙忙攒足了汁水从根到梢让自己活软起来。杨蕊像一群耐不住寂寞的猴子一个个蹲坐在枝头远望着北来的风头。
  ……
展开
目录
人在旅途
我和病魔一起“玩”
中国人的“活法儿”
换个活法如何
故乡杂忆·我小时候
苏子沐是我的孙子
润泽一生的春雨
——记母校保定二中
青春苦乐在朝阳
诗情画意说西城
走进海淀
老了,也有意思
想起北京的午门
魅力满洲里推介词
我的推介词
《解读甘肃》
“可阅读型城市”素描
在美国看瀑布
大西洋观鲸记
旧人·旧事
心香三炷祭耀文
马兄,走好!
关于苏里
祭亡友
一瓣心香
像她那样生活与创造
——追思陈颐导演
且慢唱《天鹅之歌》
——读黄宗江的《空台赋》有感
不会忘却的师友
——悼念黄宗江
他将活在历史上
——忆萧乾先生
记住杨绳武先生
——《杨绳武评传》序
田汉不死
不朽的田汉
节日·闲情
最美好的节日——春节
关于过年的闲话
春节过后谈爆竹
清明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中秋节的家国情怀
“我是嫦娥”
一个世界,一个梦想!
北京奥运已近在眼前
地球村的狂欢节
给奥运健儿减压
——“我说奥运”之一
我喜爱姚明、刘翔的N个理由
受伤的鹰
平常心写出不平常的文章
——读《元戎百姓共垂竿》
韧性结出硕果
——贺《中国钓鱼》出刊200期
闲话钓鱼
文化杂谈
浮华的世风与文风
文化人的“寂寞”
无文化的“文化学”
浅谈文化上的恶俗
文化的混乱与重建
寤斋琐谈
——关于文艺的是非
面对新世纪的中华文化
关于中国文化的几句话
以和谐文化缔造和谐社会
全球化浪潮中我们的责任
激情、理想、实践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1学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爱祖国是人生第一要义
——致中学生朋友
校园,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
写作对于作者的要求
让民族优秀的道德烛照未来
中国的学人应当是道德的楷模
我们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高唱我们的国歌
《国歌》是中华文化的“绝唱”
把我们的《国歌》记在心底
天在心里心在天外
——关于傅榆翔的画的话
心象无涯
——读《米文杰画集》有感
走向大境界
——谈赵远强的治印艺术
李啸的幸福
怎能不深思
快看法国小淘气尼古拉
在“《作家文摘》阅读人物”评选活动会议上的发言
开创性的实验
——《数码作文》代序
真本事真学问
——《实用影视剪辑技巧》再版序言
关于人生的箴言
邮路不断延伸服务始终不变
——读《不断延伸的邮路》
卓尔不群的学者
医生·哲学·诗情
从“敬惜字纸”说开去
作家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哲学与医学
——小谈中医
国家级课题《百年名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研究报告
让中华文明为人类共享
——签约仪式上的即席发言
愿友谊地久天长
——《中国读本》德译本序
在《中国读本》俄文版发布会上的讲话
歌声在继续
——《中国读本》罗马尼亚文版序言
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
炎、黄与蚩尤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
“法门学”的兴起与新世纪的召唤
——为《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而作
谈影视
人类总会走向大同
——记和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谈话
病中杂谈录(一)
病中杂谈录(二)
病中杂谈录(三)
——电影妙而不玄说
病中杂谈录(四)
开头的艺术
电影中的“人”
乱弹“节奏”
——不算“理论”的瞎侃
关于国产电影的点滴感受
“功夫”电影踢开了世界电影市场之门
将平凡凝为诗意
——影片《海的故事》观后感
应当永远记住的伟业
沉舟侧畔千帆过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乱弹
谈谈创作自由
影视作品的审查标准不应多元化
关于电影文化的点滴随想
文学与电影浅谈
——在鲁迅文学院的讲课记录稿
电影不需要文学吗
由“春晚”想起的
在曲折的路上前行
——对二十年来电影文学状况的浅识
和时代一起飞行
谈戏剧
掩埋了四十二年的热忱
老舍先生剧作观浅谈
——在纪念老舍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北京话、“文学语言”和老舍
放飞梦想之地
令人神往的演出
——看川剧《杜兰朵》有感
关于《图兰朵》的中国味儿
跨人现代川剧之门
——看沈铁梅的演出有感
花丛中的思考
——观摩第二届“荷花奖”决赛有感(纪录稿)
三言两语说小剧场艺术
话剧要繁荣首先要有好剧本
留下一个沉甸甸的果实
——话剧《马蹄声碎》观后
心灵的歌哭
——读李龙云剧本集
张扬时代气息的演出
——看大型歌舞《走进延安》
剧作是文学
生活的挑战与戏剧的回答
我在行走
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工程
谈小说
小说是不是文学
——文学惶惑感之一
小说的“品位”
小说要有“神”
要用中国话写中国小说
真让人长见识
——读长篇小说《一代跤王》(代序)
情至极处生死许
——《珊瑚梦》序
会让你着迷的书
——《我在白宫做记者》序
大时代、小人物及其他
——读《末代皇后的裁缝》
认真思考昨天
——读《恍如昨日》
《西游记》研究的新成果
愿你爱上它
——《法苑杂谈》序
侦探小说拉杂谈
爱伦·坡和他的侦探推理小说
结结实实的第一步
——《侦探小说史论》序
奉上真诚
一自选集序
谈诗歌
认识中国诗词名家名作的新途径
新时代的歌手
——《我说晓光》序
芬芳的诗篇
——《奉樾集》代序
永远的清纯
——《黄青慧剧作散文诗集》代序
诗画人生
——《题画诗稿》序
气韵格律两相宜
青春的滋味
——读《太阳的项链——舒子原诗文选》
清亮亮的诗篇
慷慨激昂唱大风
这是本极好的书
《我爱生命》后记
李白与崔颢的较劲
——吟诗闲话
关于李白《静夜思》几个版本的猜想
漂泊的“诗圣”
——关于杜甫和杜诗的断想
谈曲艺
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
我们应当记住他
——《醒木惊天连阔如》代序
中国相声史应当记住他
勤劳、质朴、内秀的张永和
青春长在
曲艺琐谈
未来的日子也有意思
——贺《曲艺》杂志创刊五十周年
美哉牡丹
谈文艺
历史创造者的手记
——《二十年辉煌》序
《文化中国》卷首语
——代发刊词
小谈“地方文化”
重新梳理中华文明
让主流评论发出最强音
建立文艺批评体系
改革的文学和文学的改革
理论的清风
——《翟泰丰文集·文艺理论卷》读后感
理论和理论家
对美的不懈追求
同根文明的融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