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哈撒尔银碗:鲍尔吉·原野短篇小说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4097104
  • 作      者:
    鲍尔吉·原野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鲍尔吉·原野短篇小说选:哈撒尔的银碗》写了蒙古人尼瓦和日本兵“姚西瓦”从友到敌、同归于尽的故事。作者根据民族背景设置角色的方式让人感到僵硬,人物对话也显得生硬,而作为小说人物,蒙古人尼瓦的过份淳朴也令人难以信服。
展开
内容介绍
    《鲍尔吉·原野短篇小说选:哈撒尔的银碗》收录了原野创作的《巴甘的蝴蝶》《哈撒尔银碗》《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等小说佳作30篇。这些作品讲述了关于爱、信仰、感恩、奉献……的故事。作者的笔触所及,不论是在广袤的蒙古草原,还是在尘烟缭绕的市井角落;不论是朴实的人物,还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事,他都以特有的审美视角,轻易地捕捉到生命中那些朴实的内涵,并将其融干细腻豪放、洗练优美弥漫着诗意的语言中,带给我们一种心灵的明澈与精神的充实。这些文字看似不经意地信手拈来,其实并不像在花园里随手撷取一束花草那么容易,是作者用他深厚的写作功力,把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沉的爱,都倾注到这本书中的文字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同清越的笛声,带给我们一丝清爽,一丝感悟。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相信,人物最有魅力的独特之处都源于他们的精神世界。鲍尔吉·原野让他笔下的人物带着自身独有的色彩进入故事,这就在故事的构架上附上了血肉,故事就具有了新的活力。
    ——孙春曼
    
    我读其文,如入其乡,如登其堂。和每一个居民把臂交谈,看见他们的泪痕,辨听他们的低喟,并且感受一路吹来的万里长风。鲍尔吉’原野写活了他所属的原野。
    ——张晓风
    
    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一些散文,即使是放在整个20世纪散文金字塔也无愧色。
    ——楼肇明
    
    对于大陆作家的作品我读得不够多,但是我最近疯狂地喜欢上鲍尔吉·原野,我觉得他所写的无论是内蒙古高原还是其他的,用耶么淡的笔,那里面有那么浓的对人的触动……’
    ——席慕蓉
展开
精彩书摘
    巴甘的蝴蝶
    1
    人说巴甘长得像女孩,粉红的脸蛋上有一层黄绒毛,一笑,眼睛像弓一样弯着。
    他家在内蒙古东科尔沁的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个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每到这个时候,巴甘比大人还忙,那时他三四岁。他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开裆裤鼓出两瓣屁股。
    妈妈说:“老天爷弄错了,巴甘怎么成了男孩儿呢?他是闺女。”
    妈妈告诉巴甘不要揪花,“奥布德简休。”——蒙古语,疼呢。他把花带土挖出来,浇点水,栽到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箱子里,大舅江其布的烟荷包里,收音机后面,还有西屋的皮靴里。即便到了冬天,屋里也能发现干燥裂缝的泥蛋蛋,上面有指痕和干得像烟叶一样的小花。
    巴甘的父亲敏山被火车撞死了。他和妈妈乌银花一起生活,庄稼活——比如割玉米,由大舅江其布帮助。大舅独身,只有一匹3岁的雪青毛骟马。妈妈死后,大舅搬过来和巴甘过。
    妈妈得的不知什么病,其实巴甘也不知什么叫“病”。妈妈躺在炕上,什么活都不干,天天如此,额头上蒙一块折叠的蓝色湿毛巾。许多人陆陆续续看望她,包括从来没见过的,穿一件可笑的红风衣的80岁的老太太,穿旧铁路制服的人,手指肚裂口贴满白色胶布的人。这些人拿来点心匣子,自己家种的西红柿,拿来斯琴毕力格的歌唱磁带。妈妈像看不见,平时别说点心,就是塑料的绿发夹,她也惊喜地捧在手里。
    “巴甘,拿过去吃吧。”妈妈指着嫦娥图案的点心盒子,说罢阖目。不管这些人什么时问进来,什么时间走,也不管他们临走时久久凝视的目光。巴甘坐在红堂柜下面的小板凳上,用草茎编辫子,耳听大人说话,听不懂。有时妈妈和大舅说话,把巴甘撵出屋。他偷听,妈妈哭,一声盖过一声,舅舅无语。这就是“病”?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他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指。
    “巴甘,妈妈要走了。”
    “到哪里?”
    “妈妈到了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 巴甘警惕地坐起身。
    “巴甘,每个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
    巴甘问:“那么,我要去哪里?”
    “你哪里也不去,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妈妈这么神奇,她原来为什么不说呢?
    “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过一会儿,说:“有一天,村里人来咱们家,把我抬走。那时候我已经不说话了,也不睁眼睛。你不要哭,也不要喊我。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
    “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
    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邻居桑杰的奶奶带巴甘到西屋,抱着他。他们把妈妈抬出去,在外面,有人掀开她脸上的纱巾。妈妈的脸太白了。人们忙乱,雨靴踩得到处是泥,江其布舅舅蹲着,用手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2
    从那个时候起,赫热塔拉开始大旱。牧民们觉得今年旱了,明年一定不旱,但年年都旱。种地的时候,撒不上种子,没雨。草长得不好,放羊的人把羊赶了很远还吃不饱,反把膘走丢了。草少了,沙子多起来。沙堆像开玩笑一样突然出现在公路上,或者堆在桑杰家的房后。小孩子高兴,光着腚从上面滑下来,用胳膊掏洞。里边的沙子湿润深黄,可以攥成团。村里有好几家搬走了,到草场好的地方。
    巴甘看不到那么多的花了。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一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原来,它们在夏季的早晨飘过来、飘过去,像纸屑被鼓风机吹得到处飞舞。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飞回赫热塔拉呢?中途累了,也许要歇一歇,在通辽或郑家屯。也许它见到河里的云彩,以为是真云彩,钻进去睡一会儿,结果被水冲走了。
    那年敖包节过后,巴甘坐舅舅的马车拉化肥,在老哈河泵站边上看见蝴蝶。他已经十多岁了,跳下马车,追那只紫色的蝴蝶。舅舅喊:
    “巴甘!巴甘!”
    喊声越来越远,蝴蝶在沙丘上飞,然后穿过一片蓬蓬柳。它好像在远方,一会儿又出现在眼前。巴甘不动了,看见它往远处飞,一闪一闪,像树叶子。
    后来,他们俩把家搬到奈曼塔拉,舅舅给一个朝鲜族人种水稻,他读小学三年级。
    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学校有一位青年志愿者,女的,金发黄皮肤,叫文小山,香港人。文老师领他们班的孩子到野外唱歌,夜晚点着篝火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她和她包里无穷无尽的好东西:塑料的扛机枪的小人、指甲油、米老鼠形的圆珠笔、口香糖、闪光眼影、藏羚羊画片。每样东西文老师都有好多个,放在一个牛仔背包里。她时刻背着这个包,遇到谁表现好——比如敢大声念英语单词,她就拉开包,拿一样东西奖励他。
    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拿来一卷挂图,用图钉钉在黑板上。
    “同学们,”文老师指着图,“这是什么?”
    ……
展开
目录

巴甘的蝴蝶
哈撒尔银碗
匈牙利舞曲
爷爷的名字
我叫余香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水啊,水
耳语花
河岸双碑
季诺的指环
南西伯利亚故事
“流氓”同志
加沙的天狼星
牛粪鲜花之歌
铜钢琴
流苏山下茶水流
艾略特今天说了些什么
灵钻
婚礼记
马来和海珍珍
神苗
温泉上的月亮
一条名叫贝勒的狗
银匠
头发与肖邦
土耳其二流子
野马分鬃
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
我们的冬天
岩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