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醉侠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449521
  • 作      者:
    张宝瑞著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醉侠传》讲述了清末民初著名武侠英雄张长桢传奇。清末,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血溅刑场,维新派人士被广泛株连。以智能双全和豪饮著称的义侠张三和威武神勇的老英雄王五等京城豪杰,在张三才貌双全的未婚妻王丽媛的大力协助下,为救难友,与清廷鹰犬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厮杀……最后,在落日余辉中,张三和丽媛一骑双跨,飞驰而去。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武侠小说《醉侠传》,写的是京都名侠“醉鬼张三”以奇术绝技行侠仗义的一生。张三本名张长桢,生于清末,早年靠保镖护院为生,名噪大江南北。晚年看破红尘,息影家园。因他嗜酒成性,整天迷蒙着一双醉眼,又在家排行第三,人称“醉鬼张三”。他便也倚醉卖醉,不管哪位权贵相请,大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慨!故事以“小辫梁”大闹马家堡为引笔,张三为救小辫梁,夜探紫禁城找尹福出面相助。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张三巧救于谦祠堂里众多被关押的妇女。为救天坛里的更多受难女子,张三又闯入中南海挟持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逼使他下令释放天坛里的被扼女子。八国联军退后,张三为钦差大臣王金亭护镖到西藏颁诏,后又到杭州铲除污吏,精武馆遇霍元甲,大明湖辨真假刘鹗,深州府鏖杀,夫子庙论扇,普陀山救人,悬念迭出。
展开
精彩书评
    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要抒著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写武侠小说也是写入性,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在武侠小说中,侠比武重要,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打抱不平,是小侠行径;以天下为己任,才是大侠之举。
    张宝瑞令人可钦可佩。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张宝瑞的小说是够得上用坚实二字来形容的,尤其在“武”这方面。他写的是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即:武+侠+小说。必须三者结合,才能名实相符。张宝瑞的小说,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关武术的描写,写董海川与铁佛法师谈论武术,对各门各派的拳脚功夫如数家珍。张宝瑞的小说有侠,无须待我来说。他那两部代表作的主角——张长桢与董海川,本来就是有许多行侠仗义事迹在民间流传的真实人物。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
    
    在传统的文学境界里,武侠小说一直就占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实为广大读者群众所喜爱阅读。“武侠”二字,“武”——尚武的精神,“侠”——伟大的同情。一部好的武侠小说,是应该在这样的一个范畴之内尽情创作与发挥。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情真意实,质朴无华。书中人物、门派、掌故之交代,多为确有其人,果有其门,真有其事。读来倍感亲切,不忍释卷;易古而今,真仿佛四邻周遭发生之事,不失为武侠小说别开生面之作。这样为保留中华武学文化精华的执著热情,诚是不易而难能可贵。
    ——美国著名华裔武侠小说作家萧逸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回 小辫粱仗义救弱女 张三爷飘然助英豪
    清朝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初春,江河解冰,春水融融。颐和园里的玉兰抢先开了,白盈盈,香气袭人,可是古老的北京城里却依然笼罩着一层阴霾。紫禁城就像一个沉重的黑棺木重重地压在人们的心口,护城河边的垂柳在春寒中战栗、摇曳。一些北京人依稀记得戊戌六君子惨死的情景,有的脑海里还荡着谭嗣同那悲壮淋漓、气壮山河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住在西四牌楼一带的老百姓这时却掩着门,隔着窗花,议论着一件奇怪的事情。吉祥胡同四十号赵家大院接连几日夜半都传出一个女子的惨叫声。
    那房主赵六本是礼王府里当差的,后来投靠八大胡同的妓寮,走了红运,赚了点儿银子,又养了一群狗腿子,愈发抖起威风,连衙门和走江湖的也来巴结他。他住的这套大四合院,有秀廊假山,奇花异石,玲珑影壁,古枫流泉,甚为华丽。
    赵六在皇上鼻子底下栖身,却敢私设公堂水牢,折磨贫苦百姓。
    他手下有五个恶奴十分厉害。这五人各会龙、虎、豹、蛇、鹤形拳,取名为五形拳。他们皆是外乡人,投奔赵六后,认他为干爹,抹了祖宗的姓,改名作赵龙、赵虎、赵豹、赵蛇、赵鹤。赵六自从有了这五个恶奴后,更是肆无忌惮,横行霸道,不把天下好汉放在眼里。
    赵家大院夜半有女子惨叫的消息也传到北京城里一个好汉那里。
    那位好汉叫梁振圃,他是直隶冀州城北后冢村人,其父在北京东大市开估衣庄。梁振圃七岁那年拜秦凤仪为师学练弹腿,十四岁时到北京跟父亲学做估衣生意。后来梁振圃的父亲到肃王府做生意,在肃王府里认识了肃王府护卫总管、八卦掌祖师董海川老先生,从此梁振圃拜在董公门下学习八卦掌。功夫练成后,梁振圃就在前门外东珠市口一家黄酒馆设场授徒,江湖上称他为“估衣梁”或“小辫梁”。
    梁振圃是个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的壮士,平时就对“金镖”赵六的恶行非常愤恨。有一次,赵六在前门“六必居”酱园拿了酱菜不交钱,被梁振圃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自那以后,赵六对梁振圃敬而远之。要说赵六那么大势力,怎么会怕一个梁振圃呢?原来梁振圃有一个师兄叫尹福,人称“瘦尹”,是董海川的大弟子,此人正在清官任护卫总管,又是光绪皇帝的武术教师,在北京也是一跺脚当当响的人物。何况梁振圃又有“眼镜程”程廷华、“翠花刘”刘凤春、“贼腿”施纪栋等五十多位师兄弟,有的在王府里当差,有的在镖局做事,都是不好惹的人。如今梁振圃见赵家大院事有蹊跷,决定揭开赵家大院这个谜。
    这一天夜里,他换了夜行衣裳,黑布蒙面,朝赵家大院摸来。来到院墙前,他先朝院内投出一个“问路石”,听听没有动静,一招“燕子钻云”,攀上墙去。
    后院曲廊秀房,叠石奇亭,掩映在繁花藏树和修竹美石之间。他飘然落地,沿着碎石甬道来到一个亮烛的厢房窗前,探头一瞧:身穿绸衣的“金镖”赵六正盘腿坐在炕上,一个妖里妖气的女人酥胸半露,云鬓散乱,正在给他捶背。对面坐着赵龙,二人正在言论着。
    赵六说:“自从京汉线的火车通车后,这永定门外马家堡的搬运工成立了脚行,白花花的银子可赚了不少。”
    赵龙眨巴眨巴眼睛:“干爹的意思,是把脚行拿过来?”
    赵六摸摸秃脑壳,点点头,将茶水“咕嘟嘟”一口喝尽,“啪”地吐了一口茶叶末儿说:“咱们人多,又都会两下子,那些脚行要想咋死就咋死,要他们变成这茶叶末儿也方便!”
    赵龙往前倾了倾身子:“什么时候动手?”
    赵六道:“明天上午。”
    这时,躲在外面偷听的梁振圃猛然看见窗纸上出现一个人影,他猛地朝后一跃,掩到房角暗处,只见对面房上一个人影倏地一闪。“嗬,好俊的功夫!蜈蚣跳,三皇功!”梁振圃不禁暗暗叫道。
    梁振圃一招“鹞子翻身”轻轻跃到房顶,猛闻得一股酒香。他朝四周打了一个揖首,轻轻唤道:“想必是张三爷到了,振圃在此恭迎!”连叫了几声,毫无动静,可是酒香依然未散。
    张三爷原来就是北京城妇孺皆知的技击名家张长桢先生,他字寿亭,直隶束鹿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一八六二年),十几岁时全家由原籍迁到北京南郊马家堡定居。他上过私塾,颇有些文采,又身怀绝技,平时深居简出,喜在暗中行侠仗义,早年靠保镖护院为生,名噪大江南北。他还当过清朝“练勇局”武师,后来因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与练勇局头领闹翻,遂辞了差使,现今在马家堡参将赵春霖手下当把总。 他性喜饮酒,平时总身着白色对襟儿短褂儿,半新的青布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千层底布鞋;左手提一个竹鸟笼,右手握一杆铜锅白玉嘴的长烟袋;骨瘦如柴,走路弓腰垂背,两腿磕绊摇晃;整天迷蒙着一双醉眼,出入于酒肆,徜徉于市井,给人以醉意蒙咙之感。
    张长桢有两兄一弟,长兄张长福,二兄张长禄,小弟张长祥。由于他好喝酒又排行第三,世人便给他起了个雅号叫“醉鬼张三”。张三的功夫十分奇异,踏雪无痕,挂壁似画,身体升降自如,体肤既可柔软如绵,又可坚硬如铁,这种功夫称为三皇功,世间罕见。但是他宗的是哪一门、哪一派的武功,师父是谁,无人知晓。依他所言,宗派问题,不必说出来,天下武术是一家,任何门户,只要肯下工夫,皆可练得到,门派之争,甚是无谓。他从不与人谈论武术,如果有人提起有关武术的事情,他马上会飘然告辞,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颇为隐秘的人物。他保镖护院,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干些杀富济贫、抑强助弱的事情,决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仗势欺人,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不是“胁肩奔走尚腰金”的那种势利小人,堪与唐代的杜老夫子同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
    梁振圃见“醉鬼张三”不肯现身,于是跳下房来。
    这时前院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忙闪到一边。只见赵虎气喘吁吁而来,一掀帘子,叫道:“干爹,都准备好了,马车就停在门口。”
    赵六问:“跟天香楼的掌柜谈好价钱了吗?”
    赵虎唾口痰说:“那老吝啬鬼总算点头了。”
    赵六道:“好,干得利索点儿。”赵虎一掀帘子又出去了。
    梁振圃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尾随赵虎而去。
    穿过二道院的月亮门,来到西厢一个耳房前,赵虎开门进去,一阵腥臭扑鼻而来。只听屋内水流“哗哗”响,水中一个木笼里关着一个姑娘。那姑娘上身穿一件藕荷色紧身斜扣纽布衫,下身穿一条水绿裤。因为受尽折磨,脸色惨白,衣衫不整。
    赵虎上前拖着那姑娘说:“放着金床玉衣、山珍海味不稀罕,这回可倒好,叫你去八大胡同那个鬼地方,叫你屁股长大疮!”
    那姑娘死死拽住木栅,喃喃道:“我……不去!”
    赵虎一把扯住姑娘的前襟,举起拳头:“你这骚货,不去也得去!别他妈敬酒不吃吃拳头!”
    赵虎的拳头刚扬到半空,只觉一阵疼痛,血淌了下来。抬头一看,一枚亮晶晶的梅花针正钉在拳头上。
    ……
展开
目录
第一回 小辫梁仗义救弱女 张三爷飘然助英豪
第二回 大刀王冲淡太后浴 鼻子李引来贵妃琴
第三回 醉酒未醒夜听真机 诗音方落笑尝点穴
第四回 眼镜程慷慨劝庆王 燕子李冒险济百姓
第五回 浣云居酒醉题诗赋 于谦祠如飞捉飞贼
第六回 藏春楼张三遇荣禄 镖局钟王五藏水杏
第七回 烤肉季英雄三结义 赛诗会才子吟风雅
第八回 吉祥园小楼串京戏 隆福寺宝三耍中幡
第九回 淑女阁更夫嘲贵妃 漓江斋燕子戏何六
第十回 义和团北京显神威 克林德东单遭击毙
第十一回 埋地雷炮轰西什库 发兽性洗劫北京城
第十二回 东河沿王子斌就义 河泊厂程廷华牺牲
第十三回 重获帅笏叹服信义 同病相怜饮酒论诗
第十四回 寻叛逆宛八爷显艺 杀贪贼隐身人遗诗
第十五回 口出狂言李六心虚 戏师教徒张三意诚
第十六回 南巡钦差谈虎色变 北上白衣妙手回春
第十七回 精武馆霍四爷慨政 清真寺单刀李掩犁
第十八回 尚云祥飞钱助云深 王芗斋奔马救金亭
第十九回 云居楼翻掌驱盘龙 秦淮河晒腹笑夫子
第二十回 夫子庙他乡遇故知 普济寺法雨施诡计
第二十一回 触机关救出张长桢 挟娇女逼迫法雨僧
第二十二回 群雄协力贼落河内 张三打盹马坠涧中
第二十三回 袁世凯握兵篡权位 吴炳湘重银遭托词
第二十四回 李瑞东仙逝隆殡仪 王金亭慷慨正气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