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北京的陈年往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4641
  • 作      者:
    暮鼓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老北京人的陈年往事》是一部北京人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历程勾勒出来的一部老北京的平民史,它没有恢宏的历史气势,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昔日北京人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从一个老百姓的口述中描述出活灵活现的老北京及老北京的民众生活,对北京史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北京人的陈年往事》是根据一个老北京人的口述,整理 和编写的故事。 《老北京人的陈年往事》讲的是经过民国时期、日伪时期、内战时期的 北京人。一句话,就是在旧社 会生活过的北京人。 故事里有对北京人风俗和习惯的讲述,也许能让年轻人知道什么是老北 京人, 老北京人又是如何生活的;了解到那时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 故事里的老北京人,是指九十多年前的北京人。那时北京人还分城里人 和乡 下人,城里人是生活在四九城内,也就是今天二环路内的人。乡下人是指城 墙外务 农的劳动人。而今天的北京由二环路扩充到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 路,城市 居民也不再局限于本市户口。 故事里的老北京人,不包括解放后进城的、1958年为新中国建设进城的 、改革 开放后走进北京的有知识和技能的为北京做出贡献的新北京人,只因为他们 没有 老北京人在旧社会的那段经历。 故事描述了老北京人自清晚期、北洋军政府时期、民国时期、日伪时期 及内战 时期一段历史,是老北京人生活最苦难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正是这段历史更 加拉 大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距离。 
展开
精彩书摘
    奶奶显了怀的肚子一天大似一天,爷爷又找来两个佣人,一个负责拾掇屋子、买菜做饭,一个照看老二、老三和老四。奶奶整天除了照管家里的事,还要挺着个大肚为大大爷操办娶亲的事。家里显得温馨和谐许多。大大妈的娘家是旗人,旗人讲究陪嫁家具,好日子的前两天嫁妆送到,爷爷和奶奶走进西屋。西屋三间准备做大大爷的新房。大大爷的新房里是一明两暗,正间一侧是灯笼枨的隔扇,一侧是灯笼枨的几腿罩。正间摆放着女方送来的全套陪嫁的用品,堂屋里条案、八仙、官帽椅都是素活仿硬木色的。条案上方的条山、帽镜、盆景一应俱全。靠北的稍间,靠后墙是一排躺柜,墙上挂着梅、兰、竹、菊的四扇屏。前檐炕上有炕柜。奶奶和爷爷看后都觉出旗人办事的讲究,感到亲家还真费了些心思。大大妈坐着八抬大轿进了老马家门,轿帘掀起两边有人搀扶着下了轿。当新媳妇下轿直起身时,虽然还盖着盖头,那亭亭玉立的身姿已惊羡住来宾。礼毕新人人了洞房,等大大爷掀起盖头时,暗中庆幸自己的命好。那时都是包办婚姻,赶上什么是什么,看着不满意你也得认命。大大爷满心欢喜地走出洞房,带着笑脸出来应酬贺喜的亲朋。爷爷看到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第二天早起,大大爷先让奶奶看过“喜单”。说起“喜单”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懂。“喜单”是证明新媳妇是好姑娘,是新媳妇进门的验身证明。凭着“喜单”上的血迹,婆婆看后要打发儿子去给岳母磕头。如果哪家的姑娘出嫁,第二天姑爷没带着重礼来给岳母磕头,或姑爷没被隆重送出家门,那可是大事情,或是要把姑娘退回,或是亲家之间从此不再往来。娘家人就给街坊四邻留下永远的话柄。现在当婆婆,别说看,连问也不敢问。大大妈来拜公婆时,奶奶专心地关注着新媳妇的一举一动,一看就知道事先受过训练。新媳妇递上见面礼时,奶奶细看那双十指尖尖、玉葱般的一双巧手。心里满意了。如果以后来了客人,有沏茶倒水的事,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干过粗活的乡下丫头,那就太没面子了。给奶奶的是块绣花手绢,看那针线活儿没得挑,真够细致的。给爷爷的是个烟荷包,自然活儿也错不了。第三天,大大妈下厨做了两个菜让公婆尝尝口味。这也是老北京人的讲究。菜一上桌就那色、香、味不用动筷心里就有了数儿。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一关没费力就通过了。奶奶是眼一份儿、手一份儿的人,有本事的人也是最会挑眼的人。但这次奶奶真的满意了。可好景不长,一家人没高兴几天就出事了。那时节,兴一种偏大襟和双大襟“元宝领子”的衣服。领子上面大下面小,围在脖子周围有一个扣子,上面托着脸颊。领子像花盆托着脸庞,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人对瓜子脸的审美情趣,是最时髦的出门礼服。当时还有一种礼服是“高领”,领部有三排扣。两种衣服在家里干活自然就不太方便。可大大妈自进门天天穿着出门的礼服,开始奶奶想,哪个女人不爱美,而且十个女人九个美在脖子上,要不为什么时兴“元宝领”和“高领子”呢,女人脖子直了自然挺胸、收腹,腰就直起来了,只要脖子保持着挺直,弯腰、转身自然带着几分妩媚的美。可几天过去奶奶还是说话了,“大姑娘,咱们可是过日子的人家,不能整天摆着不干点什么吧,你就没有带家常穿的衣服?”老马家的人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一习惯,出门穿的衣服进家门就脱了,换上家常穿的衣服。一是为了干净,二是有里有外,出门要穿得正规点,回家可以随便点儿。第二天早上,大大妈和大大爷来给奶奶请安,看见大大妈还穿着“元宝领子”的衣服,奶奶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了,心想:“我的话就是耳旁风,虽然年龄相差的小点,辈分在那儿呢,也不能这么不给我面子吧。”于是说道:“你在家也许用不着你干活,可在这家你得学着干点什么。”大大妈忙说:“我知道。”“不是让你换衣服吗?”“妈!”看着媳妇欲言又止的样子,大大爷忙说:“她脖子上有冻伤留下的疤,她不愿露出来。”“这有什么,好看又不能当饭吃,过来让我看看。”奶奶一看心里就明白了,有冻耳朵的谁听说冻脖子的,但奶奶不露声色地说:“老大,去请张老大夫给你媳妇看看,看有什么法儿给治治。”老中医诊断的结果,不出奶奶所料,就是民间说的“鼠疮脖子”。中医叫“瘰疬”,“鼠疮”在中医里算是疑难杂症之例。用现在西医的说法叫“淋巴结核”。淋巴结核可经血液传播,可直接蔓延到生殖器官。其后果就是影响生育。晚上奶奶把老大夫的话告诉给爷爷,爷爷听完惊呆在那里。在当时不能生育可不是什么小事。中国自古就有“七出”休妻的说法,“七出”是:一为“不顺父母”,二为“无子”,三为“淫”,四为“妒”,五为“有恶疾”,六为“口多言”,七为“窃盗”。“七出”内容源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但当时并不叫“七出”,“七出”一词是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直到清末1909年颁行的《大清现行刑律》中仍保留着相应于“七出”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延用至民国初年。直到1930年关于离婚的规定才明显脱离了“七出”的观念。按此章法,大媳妇所犯的首先是第五条“有恶疾”,第二是“无子”,第三是婚前隐瞒实情,欺骗了男家实属大不顺父母。其实这几条对女方说真的有些冤枉,当时乡下人的医治条件,就算是财主家也多以抗病为主。病死都不知道因为什么死的人,大有人在。“七出”中占了三项,这还了得?看爷爷半天不说话,奶奶催道:“你倒是说话啊!”“你让我说什么?老大知道吗?”“我没敢说,这不是先问问你吗?”第二天爷爷紧锁着眉头对奶奶说:“你去把老大叫来。”大大爷跑进屋问:“爸,什么事?”“你媳妇的事。”大大爷知道指的是什么,忙说:“冻疮早就好了。”“傻小子,要真是冻疮就好了,你去找趟张大夫就说我说的,让他把事情和你说清楚,听明白了你也甭着急,好好想想,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做事想明白了不后悔。”等大大爷走后奶奶凑上来说:“你还让他想什么?事不是明摆着。”“哎!”爷爷叹口气道:“明摆着什么,亲是我相的没错,那不是就看看人家的家当、礼教的事,这事不管怎样说,不是还牵扯着你父亲吗?不得先和老爷子打声招呼。再说老大这几天的情景,你不是心里没数。该怎么办让他想明白了再说。这年头找个好女人也不容易啊!”奶奶听出了弦外之音,本想敲打男人一下,没想到又是父亲,又是自己反挨了一闷棍。P19-21
展开
目录
上篇:从晚清到民国时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中篇:从日伪时期到内战时期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下篇:从内战到解放初期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