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与沫》是一本诗集。
一首首短诗,倔强而又坚定地追寻着有意味的“新绝句”的形式。那些或质朴或惊艳的诗句,凝固的是诗人的激昂,散溢的是诗人的悟道。
“沙与沫”——一沙一世界的豁达,一沫一海洋的深邃,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构筑成祭坛,编织成摇篮,“安放在生命的山巅”。
“开满绝句的旅途”——路上流动的光影裹满情思,瞬间裹成永恒,静默裹成灵动,开满一途,怒放一生。
“五莲”——自然与生灵,牵动凡俗的神思,凝成一朵莲,沉寂在尘世的喧嚣中。
“不断追问的旅程”——五十年过往的片段:暗沉的,明媚的,灰涩的,流彩的……一切在此结束,一切由此开始。
《沙与沫》,关于哲思,关于信念,关于追寻……
自序:从自发到自觉
第一辑 沙与沫
1.那里阴影
2.作 证
3.分 号
4.你在石头内
5.眼窝里的沙
6.黑暗中的花瓣
7.飞 沫
8.钟
9.渴
10.灰
11.留 白
12.祭 坛
13.诗 句
14.和自己相遇
15.负 担
16.冰
17.大 河
18.疼痛的收获
19.此 在
20.失 去
21.醒 着
22.在 刺 上
23.捧 出
24.海的磨坊
25.肖 像
26.永恒之物
27.茱 萸
28.星 光
29.阳 光
30.葡 萄 藤
31.蚯 蚓
32.词语的祭坛
33.疼 痛
34.焚 烧
35.女 祭 司
36.王 国
37.飞 翔
38.摆 渡
39.退 潮
40.给纪伯伦
41.葬
42.三 月
43.转 蓬
44.够 了
45.深 谷
46.变白的头发
47.灰烬之歌
48.家园
49.黄昏
50.摇篮
51.琥珀
祭坛与摇篮
第二辑 开满绝句的旅途
在火车上留影
擦肩而过的火车
尖锐的早晨
黑色的天空
黄昏后的山峦
我写的和想说的
拥挤的公墓
被拒绝的鱼
田园即景
湿地上的水鸟
海堤左边的水洼
四月的槐花
一 张 脸
第三辑 五莲
春 天
石 头
早 晨
一 个 人
凝 神
距 离
镜 子
大 海
激 情
海 星 星
涛 声
诗
赤 裸
死 后
相 会
海
蛇
杜 鹃
莲 花
第四辑 不断追问的旅程
激流不能为倒影造像
不断追问的旅程(1962-2012)
它们仍将会留在镜中
后记:关于“新绝句”的一点想法
王桂林善于在物我如一的心灵独白中透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袒示出生命的纯净和从容。不论是展示静态的美,或是捕捉感觉的一瞬,都能将真情乃至生命用诗化的语言融入苍茫自然。
——李小雨
作为黄河的儿子,作为一个诗人,他的灵魂没有停滞在这片盐碱滩上,他心中有一只飞翔的鹰。这凄婉的灵魂的歌唱升起在这片土地上,并飞翔着寻找灵魂中最真挚的声音。
——林莽
王桂林的诗,则以一种清新的抒情风格见长,晶莹,透明,它不仅属于作者个人,也唤起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痴情和爱。
——王家新
我认定王桂林的诗更多的是属于感觉的,情绪的。阅读他的诗,我们同样会随着经历一次生命的体验过程。那一个个生命意象,犹如缓缓转动的三棱镜,在不同的角度下闪动着不同的光彩,幻象,照耀你生命的每一个隐秘之处。
——孙基林
读王桂林的诗歌,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在写作内容上的取舍异乎于一般的诗人。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他抓住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并借此企及了生活的核心。他的诗歌在不动声色之间既总结了生活的点滴经验又开启了生活的新经验。
——普珉 岩鹰
作者在诗中所透露出的去照亮生活的渴望,和他所展示出来的被照亮的生活,那种沉静地躲在暗处的火焰,哀感婉艳,新人耳目。在这些诗中,从头至尾都跳动着微温的火苗,而且其语境的妥帖完美已足以使人只看到火苗,而不再看到柴薪与灰烬。那种灵魂的隐痛和喜悦标志出了作者诗意性格的纯粹和成熟。
——韦锦
他的诗像眼睛一样明亮、清澈、灵活、敏感,他目击的事物与心灵息息相关,他谦卑、羞怯,外界的微小响动都可能成为他内心的雷暴。正是由于他把来自诗歌的低语所唤起的深刻的恐惧和不安收藏在内心,而在“世界的大事”面前他才能够保持无动于衷甚至视而不见,他无所畏惧地成为生活的强者——“微小”的诗歌给了他饱经风霜的心灵,而他用智力和身体去征服了那些“大事”。
——《万松浦诗旅——中国当代诗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