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7851
  • 作      者:
    陈伯海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著有《唐诗学引论》、《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文化之路》、《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严羽和沧浪诗话》等,主持编撰《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中国诗学史》(七卷本)、《上海文化通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唐诗学史稿》、《唐诗汇评》(三卷本)、《唐诗书录》、《唐诗论评类编》、《历代唐诗论评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及多种其他奖项。《唐诗学引论》的韩文译本获韩国学术院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是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围绕中国文学是什么和如何是展开讨论,涉及民族文学传统的多方面性质及其发展的动因、动向等重大议题;下部就文学史学建构的历史经验与理论原则加以总结和探讨,对文学史研究的对象、意义、途径、方法等均有所质疑和反思,既富于思辨性,又紧密联系实际,当能引起文学史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与积极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文学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把它看成由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大概是能够得到众人首肯的。但若进一步追询,这一历史运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或者说,所谓文学总体进程究竟由哪些方面构成,则并不那么容易回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史被单纯处理为文学家的历史,写史就是为一个个文学家立传,因而作家生平的考订、思想的介绍、创作经历的论述和作品的分析,便占据着一部文学史的主要篇幅,其他材料(如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文学思潮、流派、影响等)仅只是带过而已。读着这样的文学史著作,我们仿佛走进了长长的画廊,一眼望不到头的画壁上挂满一幅幅人物肖像,有的尺寸放大,有的尺寸缩小,有的工笔细描,有的粗线勾勒,虽然各有姿态,看多了也难免感觉雷同。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文学史研究的全部内容?难道这就是文学史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决无意于否定作家、作品的研究。作家、作品是文学史的细胞,文学史便是作家、作品的总和;从具体作家作品人手来考察文学史的历史流变,自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正如同生物体并不能还原为各个细胞的堆积,而要由细胞形成器官,器官形成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作为有机建构的文学史,也不能归结为单个作家作品的迭加,尚须努力探求隐藏于作家背后的贯串线索,包括作家群的构成、流派风格的演变、思潮的起伏兴替、体式的迁易转换,以至于文学与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民族传统、世界文明诸方面的交互作用,由小范围的组合进入较大范围的组合,由局部性组合进入全局性组合,藉以把握文学的总体进程和历史运动。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才不会是接缀起来的一肢一节、一毛一发,而成为血液周流、气脉贯通的活生生的机体,也才有可能由此揭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我国史学界老祖宗司马迁标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论史宗旨①,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主张“将哲学史认作一个有机的进展的全体,一个理性的联系,唯有这样,哲学史才会达到科学的尊严”②,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待文学史工作的基本态度。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中国文学史宏观研究,正是以上述认识为出发点的。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文学家的传记,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于是,隐藏于具体人事背后的那个宏观世界的图景,便突现在我们眼前,召唤着我们去加以认真思考和表现。这样一种研究视野的转移,同时也是研究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不同于具体人事和文字考订上的谨毛辨发的工夫,面对宏观范围的历史运动及其诸方面联系,需要建立起一种宏观的整体的思维和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方足以实现有效的概括。这些便构成了宏观研究的特点,也正是它被视以为近年来文学史领域新动向的缘由。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宏观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
引言 宏观的世界与宏观的研究
上编 本体论——中国文学是什么
第一章 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 民族文学的特质
【附录一】 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及其他——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问题探源
第三章 文学史之鸟瞰
【附录一】 宋明文学的雅俗分流及其文化意义
【附录二】 艰难的转折——19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反思
【附录三】 自传统至现代——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
第四章 汉语及其文学功能
第五章 中国文学与世界
下编 方法论——中国文学如何是
第六章 传统文学史观之演进
第七章 近世文学史观之变迁
第八章 文学动因与三对矛盾
【附录一】 文学史动力结构刍议  
第九章 文学动向与一串“圆圈”
第十章 文学史上的进化
结语通向宏观文学史之路
【附录一】 寻求宏观与微观的会通

第二部 从文学史到文学史学
上编 文学史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 中国文学史学史编写导言
第二章 “返本可以开新”——传统文学史学之一瞥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之检讨
【附录一】 从“清点”到“盘活”——世纪之交古典文学研究的风景线
下编 文学史学的理论探讨
第四章 文学史观念谈——综述与评议
第五章 文学史的哲学思考
【附录一】 文学史研究随谈
【附录二】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陈伯海研究员访谈录
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