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女性书写的逃逸路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008657
  • 作      者:
    吴尔芙原著
  • 出 版 社 :
    海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女性书写的逃逸路线:自己的房间》她有着比鸟儿更好的音感,就像她哥哥莎士比亚一样。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她用绳子从窗户滑下地面,前往她那一直渴望的世界去。那时,她还未满十七岁。后来,当别人都跟她说“女人绝不可能当演员”、当她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有谁能测量,当一个诗人的心被拘禁在一名女性的体内时,是多么的焦灼?在一个冬天晚上,这位女孩自杀了,被埋在一个酒馆外面……然而吴尔芙说:“莎士比亚妹妹仍然活着,只等机会一来再鲜活地走在我们中间。”八十年过去了,我们确实看到无数个莎士比亚妹妹重新出世。吴尔芙是个预言者。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小虹,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密西根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着有《怪胎家庭罗曼史》、《绝对衣性恋》、《在百货公司遇见狼》、《假全球化》、《身体褶学》等书。
    邹蕴盈(Carrie Chau),生于香港,早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及英国肯特设计学院修读视觉艺术。2003年正式为全职画画人,达成了小时候当画家的愿望。2004年开第一个画展“盲头乌蝇”(Blind fly)。2007年举办了第四个个人画展“黑羊”(Black sheep)更为人认识。同年正式开设的个人画廊Wun Ying Collection Gallery。
展开
内容介绍
    《女性书写的逃逸路线:自己的房间》出版于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这本书其实是透过一系列的演讲汇集而来的。吴尔芙应邀到剑桥大学纽南学院和格顿学院两个女子学院演讲,演讲题目是《女性与小说》,她是按照这个系列的演讲稿发展出这本书。这本书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主义文学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也是最具颠覆性的性别思考。
    《自己的房间》开宗明义告诉你,女人要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吴尔芙以自己为例,一个过世的姑妈给了她一笔遗产。她相信女人必需要先有经济物质条件的稳定,才能拥有时间和空间。而何谓“自己的房间”?最粗浅最直接的定义,就是女人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房间可以上锁,锁上之后谁都不可以进来,当然这个实体的“自己的房间”,更可以延伸成为心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创作的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浮游在两极中摆荡
    伦敦有一个布鲁姆斯贝里(Bloomsbury)区,该区高顿广场四十六号有另一座和吴尔芙相关的房子。在二十世纪初期,这里住了几位很重要的“布鲁姆斯贝里团体”(Bloomsbury Group)成员。布鲁姆斯贝里团体为什么重要?它有一点像文艺沙龙,就是每个星期四晚上,他们会固定在那个房子里聚会。当中有维吉尼亚·吴尔芙、凡妮莎·贝尔、福斯特(E. M. Forster)、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凯因斯(J. M. Keynes)、李奥纳度·吴尔芙(Leonard Woolf)和葛兰特(Duncan Grant)等等,这些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他们星期四晚上聚会的时候,就是透过聊天相互影响他们的创作。布鲁姆斯贝里团提倡现代美学,反对按传统小说和绘画当中的物质写实主义;他们强调意识的飘浮流动,凸显瞬间的时代感性。布鲁姆斯贝里团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性别不平等,提出了反省和批判,尤其是他们对爱和性欲取向的生命实践,更是大胆先进。每次读到有关他们的相关资料时,都觉得这些人比我们现在还要前卫、还要离经叛道。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一妻制,以及异性恋,都是他们要去抗拒和突破的。
    大家最常谈论的是吴尔芙的“悲剧性”,自十三岁母亲去世后的精神崩溃开始,吴尔芙几乎一辈子都被忧郁症所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忧郁症的患者,医生只会强行要求“休息治疗”(rest cure),简单来说,就是卧床,就是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更遑论看书写作。为什么大家会认为这是“悲剧”的吴尔芙呢?因为传记资料中的她多次精神崩溃,亦多次尝试自杀,最终在1941年投河自尽,结束了被忧郁症所苦的生命。那天吴尔芙的先生觉得她有点不对劲,但是没有多留意,吴尔芙在那天下午离开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很多天之后,大家才发现了她的尸体,并且在她的大衣当中发现了很多的石头,说明这一次她自杀的决心有多强。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结束生命,于是大家会认为吴尔芙是一个忧郁浪漫的悲剧女作家。
    但在“悲剧”吴尔芙之外,还有其他不同样貌的吴尔芙吗?在吴尔芙二十七岁的时候,她和弟弟做了一个恶作剧。他们变装,扮成中东的阿拉伯人,谎称自己是中东的皇族,然后对英国皇家海军表明要参观舰队。于是皇家海军派了高阶的海军指挥官负责带他们参观皇家军舰(其实这个指挥官是和吴尔芙有亲戚关系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没有被认出来,事情圆满达成也没有被发现。但是因为其中一个人觉得整件事情太好玩了,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报社,事情才被揭露出来。这个轶闻提供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吴尔芙,我们看到了她的调皮捣蛋,她的恶作剧,她的胆识,一个充满冒险精神与幽默感的吴尔芙。
    而在吴尔芙生活的年代,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彼时妇女运动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争取投票权。“妇女投票权”的英文是“ Woman Suffrage”,以英国为例,她们到1872年成立了争取妇女投票权的全国性组织,1918年通过了一个法案,就是三十岁以上已婚大学毕业的女性拥有投票权,1928年允许二十一岁以上的女性都拥有投票权。《自己的房间》是在1929年出版的,也就是说全面拥有投票权后的一年。
    吴尔芙从二十二岁开始(1904~1907),无偿在莫利学院(Morley College)教“英国文学与历史”,学生皆为劳动阶级妇女。吴尔芙三十岁和丈夫结婚之后,和丈夫定期参与妇女合作社(Women's Co-operative Guild)的聚会。吴尔芙和丈夫还办了一个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虽然很小,但是十分具有影响力。出版社一开始是出版他们自己的作品,后来相继出版了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些很重要的作品,像是艾略特的《荒原》(The Waste Land),而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最早的英译版也是由霍加斯出版社出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个不同面向的吴尔芙。如果我们过去所想象的吴尔芙,都是忧郁有自杀倾向的吴尔芙,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吴尔芙──她活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能量。吴尔芙虽然有精神上的障碍,有忧郁症的问题,但是比起她很多早逝的亲朋好友们,吴尔芙活到了五十九岁,还成就了文学的大业,我们会说,这个人活得非常精彩,一点都不是最初摄影照中那个让人觉得无比脆弱、敏感而无助的年轻少女。
    “来义,带我去看看她”
    吴尔芙写了非常多小说、短篇小说集、随笔和传记小说,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自己的房间》出版于1929年10月24日,这本书其实是透过一系列的演讲汇集而来的。一开始是吴尔芙应邀到剑桥大学纽南学院(Newnham College)和格顿学院(Girton College)两个女子学院演讲,演讲题目是“女性与小说”,她是按照这个系列的演讲稿发展出这本书。这本书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主义文学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也是最具颠覆性的性别思考。她所谈的东西,在八十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依旧做不到的。这是一本写于过去的书、现代主义时期的经典,但是它却具预言性。我们很希望她的预言可以成功,女性作为一种“被保护”的性别,能够被彻底改变。
    吴尔芙作品的中文译介,最早乃是1932年由叶公超翻译的《墙上一点痕迹》,刊登于《新月》第四卷第一期。1935年由石璞翻译的传记小说《狒拉西》(Flush),这是一条狗的传记,还有1945年冯亦代翻译《航向灯塔》(节译本,重庆商务印书馆)。《自己的房间》最早的中文版本在上海出版(1947),是由王还翻译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73年由张秀亚翻译成《自己的屋子》(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最近最具规模的则是《吴尔夫文集》(2003,人民文学出版社)。证诸历史,吴尔芙被介绍到华文世界来,关键人物之一乃是徐志摩。徐志摩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和布鲁姆斯贝里团体这个精英文化圈交往,徐志摩尤其喜欢和弗莱讨论青铜艺术。在他们的书信(1928)当中写到:“我在念惠傅妮雅的《航向灯塔》,这真是精彩之至的作品,来义啊,请你看看是否可以带我见见这一位美艳明敏的女作家,找机会到她宝座前焚香顶礼。”除了徐志摩之外,目前华文世界和吴尔芙研究的另一个关键性人物就是凌叔华。吴尔芙的外甥朱利安·贝尔(Julian Bell)称凌为“中国的布鲁姆斯贝里人”,将其比拟做和母亲与阿姨一般的精英创作者。朱利安·贝尔曾经受邀到中国教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凌叔华相识,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去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后来在战争中被炸死。凌叔华很早之前透过朱利安·贝尔的介绍,跟吴尔芙他们相识,所以相互之间就有长时间的书信往来。在吴尔芙的鼓励之下,凌叔华撰写了自传体小说《古韵》(Ancient Melodies),最早是英文版,后来才出版了中文版。所以透过新月派的媒介,吴尔芙被介绍到华人世界,她和当时整个京派文化有着深切的联系,亦对后来的几位重要京派作家做出影响。
    虚构背后的实情
    《自己的房间》开宗明义告诉你,女人要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吴尔芙以自己为例,一个过世的姑妈给了她一笔遗产。她相信女人必须要先有经济物质条件的稳定,才能拥有时间和空间。而何谓“自己的房间”?最粗浅最直接的定义,就是女人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房间可以上锁,锁上之后谁都不可以进来,当然这个实体的“自己的房间”,更可以延伸成为心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创作的空间。这种强调女人要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与经济后盾,才能不为糊口而疲于奔命,才能专注于创作的说法,遭到许多人批评为阶级偏见,他们指出这是一种非常资产阶级的想法,证诸女性文学史,许多没钱没房间的女人,照样创作不辍。
    在《自己的房间》里,吴尔芙也以嘲讽却不失幽默的方式,虚构杜撰了一个由“牛津”与“剑桥”组合而成的“牛桥”(Oxbridge)大学,她在这所大学里亲身体验到学院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因为如此,我发现自己往前冲,大步跨过草地。但马上有一个男人冒出来阻挡,起先我不知道这个穿礼服和晚宴衬衫的怪人是在跟我打手势,他显得惊恐、愤怒。我直觉、不用推理,就领悟到他是学校管理员,而我是个女子。这是他们的领土、他们的小径,只有学者和研究者可以走,我应该走碎石路。
    接下来她还提到为何单独一个女人在这“牛桥”大学里,基本上连图书馆都进不去,更遑论想要亲身参阅图书馆中珍藏的弥尔顿诗稿:“女士要有大学研究员陪伴或写介绍信,才能进入图书馆。”对她而言,女性的地位不是无所改善,而是改善的速度与幅度都不足:“从1866年迄今,英国已有两间女子学院;1880年以来,法律已允许已婚妇女拥有自己的财产,还有,在九年以前的1919年,妇女获投票权。我还要提醒你们:将近十年来,妇女已经可以从事极大多数的职业。”吴尔芙既指出这些由女性争取而来的权利如何不易,亦同时指出这些“成就”本身的迟来与局限。
    在《自己的房间》中,吴尔芙展现了女性主义不是只有愤怒与控诉,而是能以幽默的嘲讽,直指父权社会的暴力与偏执。吴尔芙的文字绝不骂人骂到脸红脖子粗,吴尔芙的文字是笑里藏刀,面不改色,却能直捣黄龙,正中要害。在书中她虚构了一个X教授:“我画一个脸孔,一个人,是专心撰写他那部创世巨著《女性在心理、道德与生理上的劣势》的X教授。他在我笔下并不是能吸引女人的那一类型男人。他体型粗壮,下颚宽大。为了跟宽大的下颚平衡,他的眼睛很小,脸孔通红。他的神情显示他很激动,写字用笔的模样犹如在刺杀害虫。他用力戳纸张,好像只杀这只害虫还意犹未尽,必须继续杀戮,而且,纵使赶尽杀绝,仍会有其他因素会惹他生气。我看我画的图片,心想,他是因为他妻子生气吗?她是不是爱上一名骑兵军官?这个军官是不是长得修长优雅,穿着羔羊毛衣?若要采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他是不是在摇篮时期被漂亮的小女孩嘲笑过?”一个憎恶女人的男性沙猪,就如此神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难逃吴尔芙犀利的调侃与捉弄。
    ……
展开
目录
02 他们这么说这本书
04 和作者相关的一些人
06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08 这位作者的事情
10 这本书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13 导读 张小虹
43 房间絮语 邹蕴盈
61 原典选读 吴尔芙原著
88 这本书的谱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