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书与识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05107
  • 作      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每当我看到我周围的人不知道如何消磨闲暇,却做最无谓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去找一本书,心里说:只要有书,就够一辈子享用了。
    不论是什么书,让它自然地传播效果最好,这是最正确、最聪明、最可靠、最有益的办法。在一本书里,至少在初读的时候,一切都该服从于趣味性、吸引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
展开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白春仁,1935年生于哈尔滨。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和编译有《日瓦戈医生》、《巴赫金全集》(7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22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一个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俄国文学哲学与思辨的最高水准。而他的读书随笔,他对俄国作家作品的评论,不仅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哲人小说家在散文创作上的非凡成就,更为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从思辨的角度理解俄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的精髓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
精彩书摘
    论俄国文学
    
    一
    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让遥远的或邻近的其他国家感到很陌生,没有研究,没有人理解也难以理解,那么对西方邻国来说这无疑就是俄国。无论中国、日本,都不像俄国这样神秘而引起欧洲人的好奇,以前、现在,甚至将来在很长时间内全都如此。我们不是夸张。
    中国和日本首先是离欧洲太远,其次是有时几乎很难去那里。俄罗斯对欧洲却是敞开的,俄国人对欧洲人也是敞开胸怀的。但同时俄罗斯人的性格在欧洲人眼里可能比中国人或日本人的性格更模糊。对欧洲来说俄罗斯像是斯芬克司之谜。让西方了解俄国的真实、精神、性格和它的走向,比发明永动机和长命水更难。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甚至对月球也比对俄罗斯研究得要更详尽。至少已确切知道月球那里没有人住。关于俄国,人们虽然知道那里住着人,甚至知道是俄国人,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却至今是个谜,尽管欧洲人自信已经了解了我们。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好奇的邻居下了很大力气来了解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收集了各种材料、数据和事实,进行过各种研究。我们非常感谢这些研究者,因为他们的研究对我们自己也十分有用。但要想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里得出些充分、有益、有见地的结论来说明什么是俄国人,得出些综合的、可信的结论,那么所有这些努力都注定是徒劳的,好像是有人故意这么安排的。有些人本事很大,能数出天上的很多星星,甚至最终相信能把星星从天上摘下来。当事关俄国时,这些本来聪明的人就迟钝得反常。无论是小事情上,无论是关系我国命运、意义与未来的深刻研究,都能证明这一点。不过,他们对我们也有所了解,比方说,俄国的经纬度,盛产哪些东西,还有些地方是让狗拉雪橇。除了狗之外,他们也知道俄国还有人,但人们很怪,像别的人,同时又不像任何人。
    俄国人像欧洲人,但又像是野蛮人。他们知道,我们的人民相当伶俐,却没有天才;我们的人长得很漂亮,住在木屋里,但因为严寒不能达到高度的发展。他们还知道,俄国有军队,数量也很大;但认为俄国士兵是彻底的机械,由木头做成,上着发条,不会思考也没有感觉,因此作战坚强却没有任何自主性,在各方面都逊色于法国人。他们知道,俄国有个皇帝叫彼得,被称为大帝,是个不乏才干的君主,但没多少文化,全凭自己的喜好;日内瓦人列福尔特①是他的老师,使他从野蛮变得聪明,怂恿他建立海军,剪短俄国长袍和胡髭。彼得果真剪了胡髭,因此俄国人马上变成了欧洲人。他们还知道,如果日内瓦没出生列福尔特这个人,俄国人到现在还会留着胡髭,当然也就不会有俄国的改革。上述的例子已经够多了,对其他方面的了解,也是如此或大体相同。我们这样说是很认真的。你不妨翻开外国来访的子爵、男爵,主要是侯爵写我们的书籍,它们都上万册地在欧洲发行。仔细读读它们您就会发现,我们说的是不是事实,是否在开玩笑。而最有趣的是,这些书里有的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人写的。这些外国旅游者想居高临下地观察俄国,掌握它的主要思想,结果是无能为力。同样地,几乎任何外国人尽管因环境所迫在俄国生活上十五甚至二十年,也都不能习惯俄国,不能彻底搞懂,不能引出接近实际的某种思想。先举我们的近邻德国人为例。来我们这里的德国人有各种各样的:有毫无主见的,有心中有数的,有的学者怀着认真的目的来了解和描写,对俄国科学有所助益。也有非学者的普通人,目的简单却同样美好,来烤面包或熏香肠,各种韦伯尔和柳杰肯斯①。
    还有人甚至认为自己有一条“一成不变的准则,甚至是神圣的义务”,就是给俄国人看欧洲的各种珍奇事物,因此便运来男女巨人、有学问的土拨鼠,或是德国人专为俄国人取乐想出来的猴子。但无论德国学者与普通人在观念、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或来俄目的上有多么大的不同,所有这些德国人一到俄国,在印象上迅速趋于一致。他们都有某种病态的不信任,看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完全不能理解俄国人无论如何变不成德国人,因此不能什么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还有,他们都或明或暗地对俄国人极端傲慢——这些几乎是任何一个德国人看俄国时的态度。
    有些人来俄国是为布耶拉金①一类地主服务,当管家。有些人是作为自然科学家来的,捉俄国的甲虫,靠此获得不朽的荣誉,当上某种委员。另外有些人顺利地做了十五年委员,终于决定成为一个现代的有用的人,决心要详尽地描写俄罗斯建国千年纪念碑的基座将用什么岩石雕成。他们之中也有非常善良的人,几乎总要开始专门学习俄语,非常喜欢俄语和俄国文学,最终还能运用俄语,当然也要费不少气力。在兴奋之余,他们会想为自己,为俄国人和全人类做件确实有益的事,于是决定“把赫拉斯科夫写的《俄罗斯》②译成梵语”。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译《俄罗斯》。有些人是来写自己的《俄罗斯》,然后拿到德国出版。这类作品中有极出色的。读一下这个《俄罗斯》,会觉得很严肃、充实、聪敏,甚至俏皮。事实准确新鲜,有些现象上看法深刻、独到、准确,原因就在于有些俄国现象更易于外国人而不是俄国人来观察。但突然间,在某个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上,这位学者陷入了困境,而抛开这个问题,花最诚实的劳动得来的任何关于俄国的知识、事实,都不能引出任何见解,要么只能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如果不说是毫无用处的结论。于是学者突然中止了分析,断了线索,只好提出非常荒谬的结论③,这会让书从您手中滑出来,甚至会掉到桌子底下。
    外来的法国人则与德国人毫不相同,这好像是完全相反的一类。法国人不会去把什么译成梵语。但这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梵语,法国人什么都会,甚至不学就会,而是因为:第一,他们到我国来是用洞察的眼光打量我们,用鹰一般的目光一下看透我们的全部底细,并得出最终的不容反驳的意见。第二,他们还在巴黎时就知道关于俄国该写些什么,甚至会在来俄国之前在巴黎写好自己的游记,把它卖给书商,然后再到我们这儿来,为了炫耀一下,迷惑人们,之后就飞走了。法国人总是自信他不用感谢任何人,没什么理由,即使别人真为他做了什么。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好,恰恰相反,因为他完全相信,不是别人给他带来了乐趣,而是他自己的出现就能使别人幸福、得到安慰和鼓励,他使路上碰到的人个个都感到满足。他们中最无用最平庸的人,在俄国住些年,走的时候都坚信他给俄国人带来了幸福,而且哪怕部分地改造了俄国。他们中有人怀着严肃的、重要的目的,甚至来上二十八天这么长的时间①。这数字本身就表明了研究者的诚意,因为用这么多时间他足以做一次环球旅行,并把它写出来。他先在彼得堡得了一些最初的印象,而这印象往往是很不错的,顺便以批评的眼光看了些英国人办的机构,捎带教俄国贵族(les boyards)学会算命或是造谣。不过这要比我们这儿的那些聚会有趣得多,好得多,不那样枯燥和妄自尊大。最后他决定仔细认真研究俄国,就启程去莫斯科。在那儿他看了看克里姆林宫,想到了拿破仑,夸奖了一番茶叶,赞叹人们的美丽、健康,也感慨人民过早的沉沦,叹惜嫁接文明的不良后果,觉得民族风俗在消失,证据就是原来挂轮架的马车已换成了两侧背对背坐的敞篷马车,更像欧洲的两轮轻便马车了。因为这一切,他猛烈攻击彼得大帝。然后马上很自然地给读者讲起自己的经历,充满惊人的奇遇①。法国人什么事都做得出,而且对他毫无损害,所以讲完自己的经历之后,立即又开始讲一个俄国的故事,当然是真正的故事,取自俄国生活习俗的,题目是“Petrotlcha”②。这故事有两个优点:第一,它真实地描写了俄国生活;第二,同时也准确地反映了夏威夷群岛的生活。顺便他也会关注一下俄国文学:他要讲到普希金,宽容地说这是个不无才华的诗人,很有民族性,并且很成功地模仿了安德烈?舍尼埃③和德祖利埃夫人④。他要夸赞几句罗蒙诺索夫⑤。不无尊敬地谈起杰尔查文⑥,说他是个小有才气的寓言家,模仿了拉封丹⑦。他会特别同情地说到克雷洛夫⑧,说他是位英年早逝的作家(讲讲他的生平),说他的小说成功地模仿了大仲马。此后这位旅行家告别莫斯科继续旅行,很赞赏俄国的三套马车,最终到达高加索某处,与俄国哥萨克步兵一起射击高加索北部的契尔克斯人,还与沙米尔结识,一起读《三个火枪手》①……
    重申一下,我们这样讲并不是在说笑话,也不是夸张。同时我们自己也感到,我们的话似乎带点儿嘲讽和漫画的味道。不过说实在的,世上没有不能用戏谑目光来看待的东西。会有人对我们说,一切都可以加以嘲笑,话是那些话,但口气不对劲,不是那么个讲法。这我们同意。但只要您拿出外国人讲我们的最认真的意见看一看,您就会相信,我们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
    ……
展开
目录
俄国文学
读书与识字
爱伦? 坡的小说
乌斯宾斯基的短篇小说集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一件私人的事
从一部新的剧本说起
文明怪人
乔治? 桑之死
乔治? 桑简论
俄国的讽刺作品。《处女地》。《最后的歌》。旧时的回忆
僭称的先知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
涅克拉索夫逝世。关于在他墓前的演说
普希金、莱蒙托夫与涅克拉索夫
诗人与公民。对于作为凡人的涅克拉索夫的总的看法
对涅克拉索夫有利的证人
论普希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