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系列性披露张爱玲书信的是苏伟贞。张爱玲过世消息传出当天(台北时间1995年9月9日),苏伟贞笺注张爱玲信件写成《张爱玲书信选读》发表,文中提到:“如果要说这些信件不是张爱玲近年来的创作及以小说形式之外触碰世界的方式,我实在无法相信。”是很早指出书信即是张爱玲创作的论点。
张爱玲曾言:“不会说话就不会写信。”苏伟贞以小说家兼评论家的视角,依据与张爱玲生前往来第一手书信,重启张爱玲研究。她更以曾为张爱玲编辑身份的亲身体验勾勒出层层叠叠的惊人建构:或者,一切都是小说家的虚构,虚构地完成了小说家的人生。
有天我走进办公室,痖弦先生手里拿着封信踱到我桌边:“张爱玲来信了。”我没反应过来,只淡淡地“哦”了一声。他诧笑道:“张爱玲啊!”他们通过信,信封上有张爱玲英文落款,所以认出来了,但在我是头一遭,我被点醒般脑门“轰”地一声,那个使命之秘密通道被打开。我接过信急于拆封,痖弦提醒道:“仔细点,连信封都得保持完整,这值得收藏的。”
十年通信,我总共收到她十余封信,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能与她对话,也在对话的历程里,不仅亲身参与某些她“出土旧作”正名工作,还有像她生日求证之类的经历,但我们仍处在并时又不并时的状态。
自序
游牧路线
1 长镜头
壹
上海·一九四七·张爱玲电影缘起
——兼谈《不了情》、《太太万岁》剧本的人生参照
贰
生成-书信
——张爱玲的创作-演出
叁
连环套:张爱玲的出版美学
——一九九五年后出土著作为例
肆
鸦片床与诊疗椅的心理治疗档案
——以张爱玲《金锁记》、欧文·亚隆《诊疗椅上的谎言》为例
2 游牧路线
壹
重回前方,台湾行
——记张爱玲“悄然来台”
贰
张爱玲的“名词荒年”
——一个关于《文革的结束》及《知青下放》的故事
叁
张爱玲的书信演出
——自夸与自鄙
肆
不断放弃,终于放弃
——张爱玲奇异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