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这些研究总体来看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南方文艺复兴”里存在着阶级问题,而且也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但是,它们的分析大部分给人一种孤立、零散的印象,其所涉及的范围也较为有限,主要是“南方文艺复兴”的个别作家,比如福克纳、泰特等,属于个案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对作品中所出现的阶级架构、现象和体现进行粗略描述,未能从宏观上直面这一文学的阶级实质,对其进行系统深人的梳理、审视和评说,从阶级出身、意识、情感对这些作家的影响人手,充分揭示阶级性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层次分明的等级架构曾长期是南方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了阶级因素会多方位、多层面渗浸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学。而“南方文艺复兴”正值南方政治环境巨变,下层阶级崛起,猛烈地冲击了旧南方上流社会的主导地位,引发了原有阶级格局的动荡和重整以及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南方文艺复兴”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真切地演绎了这种风云变幻。因此,从“南方文艺复兴”作家,尤其是其第一代作家的家庭背景、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切人,剖析这些因素对“南方文艺复兴”标志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洞察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南方文艺复兴”所传达的作家超个人的阶级信念、理想和情感、思想,捕捉他们在新旧时代更替引发的阶级兴衰时复杂的心理体验,正确解读作品中错综交织的矛盾、冲突和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背后意识形态的操控,是为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把握“南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做出的一个努力。
对“南方文艺复兴”进行整体、系统的阶级分析可望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对“南方文艺复兴”的基本概念问题,反思过去对它的评价,消除一个认识误区。“南方文艺复兴”以其累累硕果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也使人们倾向于放大其意义,将其等同于南方文学的全部,相信其无可争议地宣讲了关于南方的知识和真理,它的标志特征,崇尚优雅、尊严、荣誉,倡导农业主义理念,依恋过去也被升格为南方文学的表征。然而,阶级分析表明,“南方文艺复兴”相当程度上是旧南方白人中上层社会作家们依据所在阶级的人生标准,对南方历史、文化、生活的理解与想象打造的旧南方浪漫传奇,传播了其政治思想与道德准则,不仅缺乏南方黑人的参与,甚至连本种族的穷白人也基本被排除在外,其视野和价值观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故事只是南方生活的部分剖面,是南方的一个重要文学话语,但不是唯一;它与南方的黑人文学、穷白人文学共同构成了对丰富多元的南方生活的再现。因此,对“南方文艺复兴”进行阶级分析有助于再次认识这一文学现象,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一文学运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