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9456
  • 作      者:
    (法)米什莱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法国史学之父”米什莱的博物散文小品,笔意优美隽永,盈满抒情诗人无限高远的浪漫情怀,又兼具历史思辨的磅礴气势,洋溢着自信的时代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法国“最早的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学家”。米什莱出身清贫,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厚同情,他的历史作品强调人本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对宿命、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曾作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和历史讲师、法国国家档案馆历史部主任、法兰西学院历史和伦理讲座教授从事历史研究,著有《法国史》(19卷)、《法国大革命史》(7卷)等数十种经典历史研究著作,被誉为“法国史学之父”。
    米什莱的散文,歌颂大自然与人类,充满馥郁的人文气息。其中《鸟》《虫》《海》《山》四本博物学散文集,被合称为“大自然的诗”,笔意优美隽永,盈满抒情诗人无限高远的浪漫情怀,又兼具历史思辨的磅礴气势,洋溢着自信的时代精神。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法国文学翻译家,译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幽谷百合》、《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艾吕雅诗选》、《烧酒与爱情》、《人间食粮》等。
    顾微微  河北师范大学法语教师,译著有《夜深沉》(合译)、《羊脂球》(合译)、《前妻》、《一封给小男孩的信》、《偷猎者》、《一弹解千愁》(合译)、《神秘岛》、《吴哥——石林》、《艾吕雅传》、《蒙多的故事》、《变化的七道门》、《男女结合的奥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鸟》一书用诗的语言构建了鸟类翅膀的国度。在这里,米什莱的呼叫就是自由的一声呼叫。翅膀!翅膀!云雀直冲云霄,在拂晓放飞希望的歌,不断升空,直至见到日出的第一缕阳光。在米什莱的眼里,这种形象正是人类穿越岁月,冲向正义和真实的宁静高度。鸟儿的诗篇,其实也可以说,正是一首人类的、聪慧的诗歌。筑巢,孵卵,都是一首首美妙的田园诗。
    《鸟》全书分两卷:第一卷在描述了所有鸟类的共性之后,细谈了各种海鸟、沼泽鸟,破坏性强的猛禽;第二卷描写燕子、啄木鸟、夜莺等益鸟的旅行、筑巢和对幼雏的养育。
展开
精彩书评

  不要问我你们该携带什么新书去度假,那样我就会回答:“没有什么新书。你们就带上《鸟》、《虫》、《山》,到矮树林深处重新阅读。我可以肯定,你们会以为还没有翻阅过。”
  ——[法] 埃米尔·左拉

  米什莱的论著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活跃着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蕴涵着作者自己的某种情怀,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带有几分演义的性质,从文学角度来说,无疑是出色的散文。
  ——柳鸣九

  米什莱在写作中,不断寻找自我,考验自我,同时也总在吸引对话者,引导读者的自我脱离自身,在自由中获得新生,获得自我解放。在这个意义上,米什莱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法] J.塞巴舍尔

  米什莱的历史著作是名副其实的法兰西抒情史诗。
  ——[法] 泰纳

 

展开
精彩书摘
    原序:我是如何研究起自然的
    我的忠实的公众朋友听了我那么久,丝毫也没有厌弃,我就应该如实地讲述,在我没有离开历史的情况下,是什么隐衷把我引向自然史。
    我今天出版的完全是家庭的产物。这本书,如果能称为书的话,是在我们休闲时刻,午后闲聊,冬季阅读,夏天交谈的过程中,逐渐成形的。
    两个勤奋的人,在一天工作之余,自然而然要相聚,将收获放在一起,通过这夜晚的最后一餐来恢复气力。
    难道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别的合作者了吗?如果避而不谈,就未免有失公道,违背情义了。住在我们房檐下的燕子天天见面,都参加了交谈。家养的红喉鸟在我周围飞旋,也投进了悦耳的音符,有时夜莺举行隆重的音乐会,暂时打断了这种谈话。
    ***
    岁月沉重,生活、工作亦然,我们的时代经历了风风雨雨,我们生活的知识界四分五裂,还没有什么来替代。历史艰巨的劳作,把教育视为消遣,这种教育就是友爱。劳作的间歇则只有寂静。如果不是向大自然,那又该向谁寻求休息,重振精神呢?
    强大的18世纪身负千年的战斗,在歇息时就躺在贝尔纳丹·德·圣比埃尔的可爱而慰人的书上(尽管科学含量不高)。书的结尾引用了拉蒙这句感人的话:“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涕泪涟涟,有多少损失无法挽回啊!……”
    我们尽管也有所丧失,但要求别的东西,而不是独自垂泪,也不是安抚受伤的心。我们要寻求一种补药,以便总往前行进,寻求一滴永不干涸的泉水、一股新的力量和翅膀!
    ***
    这样的作品,不管是哪一部,应像任何真正的生物那样,至少具有新生的特点。它是在温暖的孵化中慢慢形成的,而且正因为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才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两颗灵魂孵化它,一颗可以说生于自然,始终保留其香气和味道。另一颗则阻遏在人类历史的艰险路上,始终处于断绝自然营养的境地,因而更趋向大自然。
    ***
    历史绝不会放掉它的人。谁只要喝过这种苦涩的烈酒,就要一直喝到离世。即使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也从未离开过。我写“九三年”,终日履行这最后的职责,走在荆棘中。晚上则听听博物学家或旅行家温和的叙述。我聆听并赞赏,至少容纳了,但我还不能静下心来,走出我的思绪,总不肯将我的忧
    思和风雨掺进这种纯静中。
    ***
    我并不是对这些英勇的人的伟大传说无动于衷,他们的工作和旅行为人类作出了许多贡献。我在历史中讲述祖国的伟大公民,同这些世界公民是近亲。
    而我本人,早在自然科学中,就衷心地颂扬了法国大革命;那是拉马克和若弗瓦·圣蒂莱尔的时代,他们在方法上极富成效,给所有科学增添巨大活力。我又在他们合法的儿子身上,在继承他们精神的精干孩子身上找到他们,该有多么高兴啊!
    首先要举出《鸟世界》的作者,他又可爱又独特,如果不是最有风趣的,也早就应该称为最有实
    力的一位博物学家。这一点我还要不止一次地重复,不过,在本书一开头,我就急于将第一份敬意献给一个非常伟大的观察家,他在亲眼所见方面,同威尔逊或奥杜邦一样严肃,一样“专业”。
    他却自我毁谤,说是在这部美好的书中,“他只找个借口谈论人”。恰恰相反,许多页足以证明,除了类比之外,他喜爱并观察鸟本身。正因为如此,他记述了鸟的生动的传说、有力而深刻的拟人化形象。在图斯奈勒的笔下,某种鸟现在成为一个人,并永远是一个人了。
    ***
    然而,大家要看的这本书,比起这位杰出大师的书来,是从不同的观点出发的。
    绝不是对立的观点,而是并行不悖。
    本书尽量做到只以鸟论鸟,避免类比人。除了两章之外,全书写法就好像世上只有鸟,从来没有人。
    人!我们在别处遇见的机会已经够多了。这里则相反,我们需要一个避开人世的借口,古代的孤寂和荒漠。
    人没有鸟无法生存,惟独鸟使人免遭昆虫和爬行动物的侵害,但是,鸟没有人却能生存。
    有人还是没有人,鹰照样高居于阿尔卑斯山的宝座。燕子每年也照样迁徙不误。军舰鸟没有受到观察,还照样盘旋在孤寂的大洋上。夜莺在树林里,不必等人类听众,会更安全,照样可以唱绝妙的赞歌。为谁唱呢?为它所爱的,为它的一窝雏莺,为树林,总之,也为它自己,它本身就是最知音的听者。
    ***
    本书和图斯奈勒的书还有一点不同:无论图斯奈勒再怎么“和谐”,且又是平和的傅立叶1的弟子,但他也丝毫没有丧失猎人的本色。这个洛林人尚武的志向,无处不赫然表现出来。
    本书则不然,是一本和平的书,写作的宗旨恰恰是憎恨狩猎。
    猎取鹰和狮子倒还可以,但绝不应该猎杀弱小的动物。
    我们在这里教授的内心的宗教信仰,就在于人将以和平的方式团结整个大地,并逐渐认识到,任何收养的动物,一旦进入家养的状态,或者出于天性至少能和人建立睦邻的关系,这就比宰杀的方式对人有益百倍。
    人只有认真致力于大地所期待人的事情,才会真正成其为人(在本书末尾还要谈到这一点):
    动物和解并和睦共处。
    “女人的梦想。”有人会这样说。———这又有何妨?
    本书掺杂几分女人的心肠,对于这种指责,我看毫无理由反驳。我们要当作一种颂扬来接受。耐性与和悦、温良与怜悯、孵化期的温暖,这些特性便可以培育、保存并发展一种动物。
    说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生物,那好哇!它一定会多产,其他的会陆续出世。而且,如果费神看一看下面我逐字抄写的这些页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本书的性质:
    我出生在乡村,有生以来,三分之二的年头是在乡村度过的。我感到时时被召唤回去,既眷念最初习惯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也深切怀念养育了我并是我生活偶像的父亲。
    当时我母亲病了,也是连续生几胎累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把我寄养在奶母家:那些农民特别善良,爱我如亲生的孩子。我也确实一直在做他们的女儿;几个哥哥见我的举止那么粗野,都非常吃惊,就管我叫“牧羊女”。
    我父亲住的房子离城不远,当初买下来又修建了,非常舒适,周围花木繁盛,环境十分优美,就是想以此安慰他那离开美洲壮观大自然的年轻妻子。房屋朝向很好,每天早晨从东侧和南侧,都能看见太阳升到葡萄园的小丘上,不待晒热就转向遥远的比利牛斯山脉,而天气晴朗时,那些山脉都能望得见。我们法兰西的小榆树,结合美洲的洋槐、欧洲夹竹桃和幼柏,搅碎了阳光,给我们送来柔和的光线。
    房舍右侧,生长一片小橡树林,围了一道厚厚的千金榆绿篱,从北面保护我们,阻挡康塔尔的寒风。左侧一片阔野,展现草地和麦田。一条小溪在几棵大树遮护的染料木下流淌,涓涓水流十分清澈,夜晚远远望去,只见一条窄窄的雾带指引溪流的方向。
    这里是中间带气候,地处塔恩河谷,兼有加龙河流域的温和与奥弗涅的严寒,这里没有在波尔多都能见到的南方产物。不过,桑树和蚕丝、入口就化的香桃、甜如蜜的葡萄、糖分很高的无花果,以及露天生长的香瓜,都表明我们地处南方。我们这里瓜果极为丰盛,每一处宅院都是一大片果园。
    我在回忆中,能更好地感受这地方的魅力、丰富多彩的特点。然而,这地方本身及其居民,未免有点严肃而忧郁。我父亲虽然又活跃又讨人喜欢,但毕竟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大好。我母亲又年轻又美丽,朴实无华,一身大方的北美打扮,她还有远见性和积极的经济头脑,这在克里奥尔人是少见的。我们居住的宅子,从前是耶稣教徒的房产,几经易手,最后到了我们名下,院内还保留原先主人的坟茔,就是长满青草的普通土包,在茂密的橡树林下面,秘密埋葬着被放逐者的遗体。无需用我讲,这些被人遗忘而保留下来的树木和坟墓,到了我父亲手里,受到了虔诚的敬重。他亲手栽植的玫瑰,标记着每座坟头。这些鲜花、四溢的芳香,掩饰了死亡的凄凉,在他身上也不免留下一点忧伤的阴影。一到暮晚,我们身不由己,被吸引到坟前,心中感慨万千,常为升天的灵魂祈祷,如果划过一颗流星,我们就说:“这是过路的灵魂。”……
    第一卷
    一卵
    我们的祖先无知而机灵,具有明智的本能,讲过这样的预言:“一切来自卵,这是世界的摇篮。”
    同一来源,但是命运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母亲。母亲行动,预测,爱得多一点或少一点,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母亲越像样,子女越上进。生命的每一进阶取决于母爱的程度。
    鱼生活变幻不定,母亲能做什么呢?只能把卵托付给海洋。在昆虫界,母亲一般产卵后就死了,还能做什么呢?在死之前,为子女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孵化和生活。
    即使高级动物、四足动物,血液的温度似乎能扰乱母亲,母体本身长时间就是幼崽的窝和温暖的房子,就不需要其他护理了。幼崽产下来,一身皮毛就完全像母亲,还有现成的奶吃。在许多种类,母亲对幼崽的教育,就像在孕育时那样无需费心。
    鸟儿的命运则不同,它若没有爱就会死掉。
    爱?从大洋直到星辰,凡是母亲都爱。但我指的是照料,无微不至的关爱,由母爱魅力的温暖包围。即使如您所见,卵有这个石灰质壳保护,但是对空气的侵害也十分敏感,哪一点受了凉,就能危害未来鸟儿的一个肢体。因此,孵化是慢功夫,要特别经心,自愿趴在窝里。而这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一块石头,那么长时间贴在心口儿,贴在肉上,往往贴在鲜肉上!
    鸟雏出壳,但身上光秃秃的。然而,四足动物幼崽儿,一生下来就有皮毛,就能爬行走路;幼鸟(尤其高级种类)则无毛羽,仰身躺着一动不动。母鸟不仅要孵化,还要小心揉搓,给幼鸟取暖。马驹儿一生下来就会吃奶,能完全喂养自己;小鸟儿只能等母鸟觅食,选择并准备食物。母亲离不开,一离开就由父亲替代:这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忠于爱,这也是伦理的第一道亮光。
    我这里绝口不提延伸的教育,那是非常专门又非常危险的,即教飞行。也绝口不谈教唱歌,这在艺术家鸟类那里是很难的。四足动物生下来,很快就会它要学的事;有的一生下来就会跑,即使跌个跟头。想想看,毫无危险地跌在草地上,同飞上天空能是一码事儿吗?
    ***
    将一只鸟蛋拿在手中。这种椭圆形最容易理解,最美观,外界攻击也无处着手,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完美和谐,无需增加什么,也无需减少什么。无机物就不大可能呈现这样完美的形状。我感到在这毫无生气的表象下,存在着生命的一种高度秘密,存在着上帝完成的作品。
    它是何物,从里边会出来什么呢?我不得而知,而鸟儿却一清二楚。这只鸟儿张开翅膀,拥抱这只蛋,用体温孵化。在此之前,它自由自在,是天空的王后,任意翱翔;现在却突然囚禁了,趴着不动,守着这个石头一般、还没有显露什么的缄默之物。
    不要说什么盲目的本能。下面通过事实就会明白,这种明智的本能要随环境而改变,换句话说,这种初级的理智同人的高级理智,在性质上差异多么小啊。
    是的,这位母亲,通过爱的敏感和洞察力,就本能地知道,本能地会看。这厚厚的石灰质蛋壳,您粗糙的手摸上去什么也感觉不出来,而这位母亲触觉灵敏,能觉出有个神秘的生命在里面孕育成长。正是由这种触觉的支持,她才能忍受孵化的劳苦、长期的囚禁。她看到小生命娇弱而可爱,披着她童年那样的绒毛,还在希望中预见到将来的情景:孩子长得又壮实又大胆,张开翅膀,注视着太阳,顶着暴风雨飞翔。
    不要着急,要充分利用这些时日,从容地观赏母亲幻梦的这种可爱形象:她通过第二次产育来完成这个还未显形的爱的对象,这个渴念中的陌生孩子。这景象多美好,而且更为崇高。我们人类要谦虚。在我们这里,母亲喜爱的是在她怀抱里蠕动的,她能触碰,搂住,确切占有的;她喜爱对她的动作有反应的活动而可靠的实体。可是,这位母亲喜爱的却是未来和未知;她的心孤寂地跳动,还得不到一点回应,但她的爱并不因此而稍减,还照样献身,忍受痛苦,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而受苦,直到死亡。
展开
目录
代序 宇宙的史诗 埃米尔?左拉
原序 我是如何研究起自然的
第一卷
一 卵
二 极地——鱼鸟
三 翅膀
四 翅膀初试
五 翅膀的胜利——军舰鸟
六 岸边———些种类的退化
七 美洲的养鹭场——威尔逊
八 战斗——热带地区
九 净化
十 死亡——猛禽

第二卷
一 阳光——黑夜
二 暴雨和冬天——迁移
三 迁移(续)——燕子
四 温带地区的和谐
五 鸟类——人类的工人
六 劳动——啄木鸟
七 鸣唱
八 鸟巢——鸟类建筑学
九 鸟城——共和国试验
十 训练
十一 夜莺——艺术和无限
十二 夜莺(续)
十三 结论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