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这样一些高素质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院,在研究机构的体制创新上作出了重大的探索。他们在这方面三年走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建院之初,他们就向省政府提出实行财政差额管理,80个编制的中改院只要30个人的“皇粮”;第二步,建院不到一年又主动向省政府提出事业机构企业化管理的请求,不要国家一分钱,自求生存,自我发展,此举得到省政府的支持和批准;第三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到一年,又向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政府提出由事业机构彻底转变为非营利性企业法人,寻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研究机构的新路子。此事很快得到批准。如今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已成为由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政府、(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若干企业共同投资的非营利性法人机构。
对于这一在全国没有先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新体制,迟福林常务副院长的解释是,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力量越来越大,对政府的决策和私营部门的决策有很大的作用,中国需要有官方背景的、为政府说话的非政府组织。中改院目前的体制就与此相类似,才得以在各方面支持下,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指导,更为广泛地赢得各方面支持,吸收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更为客观和现实地研究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经济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改革提供一些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方案。
事实上,中改院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他们自身体制创新的成功。这也足以破译这个研究院何以在近3年的时间里对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的资助金额会高达780万元之巨。的确,照常理,一般吃“皇粮”的研究机构要拿出这么多钱来从事各种学术活动都不太容易承受,还何况一个不吃“皇粮”的研究机构呢?
正是由于他们相对独立的体制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他们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资助和国际援助,国际合作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对外经贸部等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2年开始援助70万美元,用于中改院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外方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都表示对项目的继续发展予以新的支持和帮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