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南味道:每个人心中的枕水故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9660
  • 作      者:
    诸荣会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诸荣会,男,1964年1月生,江苏溧水人。早年当过农民,大学毕业后站过讲台,画过广告,闯过深圳,跑过采访,编过杂志,现为江苏某出版社副编审。多年来心系文学,背倚文坛。早年发表过诗歌,近年来以写散文为主,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并出版散文集《最后的桃花源》《秋水蒹葭》《风生白下》《风景旧曾谙》《生怕情多》及长篇人物传记《叶名琛正传》等多种,多次获得有关报刊征文奖和文学奖,多篇作品被转载和被选入各种选本、读本和课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江南山清水秀,江南经济活跃,江南文化发达,江南人民富足……江南,一个大多数国人都承认的最有味道的地方!然而,又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江南的味道究竟是怎样的呢?《江南味道》自称“半个江南人”的作者诸荣会,从故乡出发,从生活出发,当然也从历史文化出发,用优美的语言、轻松的文字和诚挚的情感告诉你,江南的风物、独特的韵致、人文的情怀,以及江南人在平淡的日子里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江南的味道是酸甜、热辣、苦涩和成淡。总之,《江南味道》将为你诠释一个全新的“江南味道”。

 

展开
精彩书摘
  巷韵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一首诗,而我的这首最美的诗,韵脚全落在故乡的一条条小巷里了。
  我的故乡虽非名都古邑那样,长街纵横,深巷阡陌,但窄窄的村巷曲曲折折,横横竖竖,倒也井然。那些小巷宽者二三米,窄者一二米,长者百数十步,短者数十百步,有的断砖仄铺,有的乱石平垫,有的则是“泥巷”。故乡的小巷走着踏实、平稳、坦荡,脚下自有一种独特的韵致。
  幽巷枕河是江南水乡的常见景致,故乡也一样。那些河流从远处飘逸而来,与白墙青瓦的故乡缱绻缠绵后,又向远处柔婉而去,故乡的每条小巷因此都与清波粼粼的河水相连。而巷内则路面黑黢黢,墙壁灰蒙蒙。偶尔,谁家孩子的哭声夺窗而出,谁家院里的犬吠惊动四邻,或是谁家的红杏、丝瓜花开出墙,小巷才现出几分生气,生出几多话题。
  小巷的历史和未来都系在小巷尽头的河边。那儿有一座祠堂,高高的屋脊已微微倾斜,古老的石阶早已残损,唯天井中那棵数人才能抱合的古柏,枝繁叶茂的似乎还很年轻。祠堂曾香火鼎盛,如今书声琅琅,成了故乡的学校,故乡的孩子便是从这里开始走出小巷认识世界的。小巷的确走出过许多人物,他们走进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走上了国际的学术讲坛,但就是永远走不出关于小巷的记忆。
  春天,小巷是古老的琴。雨水从屋檐跌落,将小巷敲打出古老的乐音,如泣如诉,那低沉而单调的节奏,自有一种落寞与凄清。小巷里绝没有叫卖杏花的少女走过,更无撑着油纸伞如“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徘徊,唯有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从巷子尽头的祠堂里流淌过来,小巷因此显得更幽、更静、更长了。读书的孩子也因此而生出了烦闷和不安,想冲破雨帘,甚至想冲破小巷……春雨过后,孩子们吱吱喳喳地飞进小巷,将巷里的积水“噼噼啪啪”地踩出一串一串的水花,小巷便有了另一番韵味。当斜阳照在巷口迟迟不肯离去,小巷便到了最热闹的季节。
  夏日的清晨,人们端着饭碗躲避家里的闷热,聚到小巷,共同享受小巷的清凉,于是就有了东家长西家短,张家妹恋上了王家郎、李家的小子又考上了大学之类的故事。故乡这些最精彩的故事,总是在小巷首先发表。小巷像长长的录影带,忠实地录制着这些精彩的故事,再一遍一遍地放给要听的人聆听。
  午后,巷口清粼粼的河水,将波光与水草的艳影映到小巷的粉墙上,小巷便充满了水的清新、水的清谅和水的清韵。孩子们抵挡不住如此的诱惑,便纷纷从小巷涌出,“扑通扑通”跳进巷口的河水中……傍晚,小巷里便弥漫起鱼鳖蚌蟹的香味,“吃饭喽——”的呼唤随之便会在小巷此起彼伏,婉转的拖音被窄窄的小巷挤得韵味悠长,在巷内回荡萦绕,久久不绝。于是,鲜美的饭菜味儿和芳醇的酒香便沁透了小巷的一个个夏日黄昏。
  一条条小巷就是一行行诗,读不懂的孩子个个喜欢小巷;有一天读懂了,个个想离开小巷;有一天离开了,又时时思念小巷。
  小巷与故乡的历史等长,小巷与游子的人生等长。
  捡湖底子我的故乡在石臼湖的北岸。
  石臼湖是一个季节湖,冬天是它的枯水期,若遇上五级以上的北风连着猛刮个半天一夜的,湖水便会被风“赶”至南半湖,较浅的北半湖便会一下子露出湖底,未跟上水的鱼儿便会被“搁”在湖底的淤泥上。此时人们下得湖去,无须渔具,便可轻易地将这些鱼捡进鱼篓、鱼筐,故乡人称这叫“捡湖底子”——这也算是故乡的独特风情吧!然而,这捡湖底子是要有一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的。这“不怕苦”主要指不怕冷:寒冬腊月,北风呼啸,赤着双脚,挽着裤管,在湖中走下去几里甚至十几里(在近膝深的泥水中,若穿胶鞋之类是跑不动的),等于在刺骨的冰水中泡上个一天半日,寒冷自然不难想象。而“不怕死”也绝非危言耸听:每年总有捡湖底子的人下得湖去,而上不得岸来——其情形也不难想象——踩着近膝深的淤泥,走下湖去几里甚至十几里,几乎已到湖心了,而此时湖水只是被风暂时“压”着,若是风骤小或骤停,湖水自然会立即回流,在这坦荡如砥、一望无际的湖底淤泥上,人怎么跑得过水?我早年在故乡时,父母从不让我去捡湖底子,尽管看见别人从湖里捡上来成篓成筐的鲜鱼,有时也不免眼馋。高中毕业那年,一是出于好奇,二是出于为做一个标准的农民作准备,我背着父母,随着村里捡湖底子的老手水生叔悄悄地去捡过一次。那是我唯一一次捡湖底子的经历,所以至今还记得。
  那一天特别冷,刮了一夜的北风到早上丝毫未小,湖底的淤泥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碎冰。我们下湖三四里便捡到鱼了,不过都是些不太大的鲫鱼。下到十多里,多是斤把重一条的鳜鱼,越往下,鱼越大,也越多。我越捡越起劲,后来干脆将先前捡得的小鱼扔了,专捡大的,一会儿便捡了大半鱼篓。这时,水生叔说:“我们上岸吧!”但我望着淤泥上白花花的鱼儿,想再多捡些,至少将鱼篓装满。水生叔说:“见好就收吧,人心不能太黑!鱼是捡不完的!风怕是要停了……”我有些依依不舍地往回走。
  果然,不一会儿,风就开始小了。我们气喘吁吁地刚爬上湖岸,湖水就几乎跟着我们的脚后跟涌到了湖边,我回头看看身后茫茫的湖水,不禁一阵后怕,心想,多亏听了水生叔的话!这事过去近二十年了。今年春节,我回故乡探亲时遇到水生叔,与他说起我们那次捡湖底子的事,他只是嘿嘿地笑了笑,说:“你还记得这事呀?”我说:“当然,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我又问他:“现在还去捡湖底子吗?”他说早不干了,一是家里生活好了,自己也上了年纪了;二是现在湖里也没鱼可捡了,因为沿湖有些工厂,把有毒的废水往湖里放,鱼都被毒死了。我听了水生叔的话,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捡湖底子时他说过的那句话:“人心不能太黑!”
  ……
展开
目录
酸甜滋味流水长
巷韵
捡湖底子
李白赋诗于石臼湖
看云
送春
告别炊烟
秦淮河从窗下流过
远山的呼唤
村树传奇
油菜花开
故乡的香菜
桑叶青,桑果红
燕归来
倾听绝响
江南动物志
热辣不只是阳光
走过南京的街巷
月夜笼罩的无锡
穿越时空的辉煌
梦游春江
江南名山诗占尽
文房四宝
扇子文化
江南的传说与传说的江南
最后的桃花源
苦涩才子佳人梦
解读沈园
秦准八艳
诗余江南
咸淡日子咸淡过
酸涩马齿苋
我的高中生活
绰号人生
浪漫时节
我们的爱情
并非文字游戏
街边的歌声
酸酸的红富士
连心桥
看夜
乡村人物志
回家过年
老父亲大造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