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发明,应该是一个群体事件。没有强权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是仓颉。造字是形式,真正想说的是另外的东西。余少镭的造字,在《南方都市报》连载以来,被广泛转载,深受网友喜爱,原因就是通过造字,他对时政的批评,对社会乱象的揭示,对官僚和丑恶的嘲讽。他的一针见血,和睿智巧妙,可谓让人叹为观止。
《造文字的反: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通过新造的100个汉字,无情嘲讽了明星诈捐、暴力拆迁、敏感字、钓鱼事件、面子工程、挟尸要价等新闻事件,也对房奴、洋节日、五毛党等社会现象给予犀利的剖析,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正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几乎天天为造字运动提供着灵感、创意及新闻源。有时专栏写到恍惚处,我甚至怀疑,这些“超现实”的新闻事件,会不会是为了催生一个新汉字而出现的?”
100篇专栏文章,几乎是100篇檄文,在网络中被广泛转载,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新鲜热辣的新闻事件作为底本,读者透过余少镭的专栏,对表现现象背后的东西有了更深的透视,感到酣畅淋漓。
展开
——江寒烟(书评人)
少镭的“仓促造字”,当然不是在玩弄小聪明,造字玩耍。正如他所说,汉字的出现,其实是一个群体性事件,在专制还未到来的年代,每个人都是仓颉。也就是说,文化是由百姓创造的,当它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利时,它已经失去了鲜活性,也失去了真正的生命。通过行动,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这些汉字能够进入词典,恰恰相反,他希望它们远离体制,存活在读者的心里。他所造的每一个字,都是针对现实的,都带着冷冷的笑声。
——小森(特约书评人)
《造文字的反》是个富有冲击力的书名,相对于原专栏的名称“仓促造字”,这个名字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在和谐稳定是唯一主题的当下,造文字的反,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实践。
——凤凰周报
这是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也是一个百姓的文化革命。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