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我觉得写文章似乎已经和吃饭睡觉差不多了,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正经八百的语文功课是完全隔离开的。当然也毫不察觉文章之难,只是偶尔为了挖掘一点所谓的“深层内涵”,需要把思维的野马赶到莽原上跑跑,机械地挪动笔尖已对付不来了。
我记得初中唯一一次认识到文章之难是由于市里举办一个读书感想交流会,老师教我无论如何交一篇类似于读后感的东西去参赛。我才上初一,能读过什么书啊!于是我第一次验证了“绞尽脑汁”的含义。当然我说过,虽然成文的过程无比艰辛,但我自得其乐——因为在我眼里写文章从来都不是一件找罪受的活计。我满怀信心地交了稿,本以为至少获个二等奖,却连个鼓励性质的优秀奖都没得到。当时我第一次认识到我对写文章的诸多自信其实是空中楼阁,没有真才实学始终只能在浩瀚文海旁的小泥沟里晃荡。这次幸好参加的是读书交流活动,需要亮出真本事,好让我一眼便看准了自己的差距。一点点赌气情绪飘散过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文章的诸多自以为无懈可击的理解。
这是我人生迎来的第一次“悟道”。我没有遵从朱老夫子的话去老老实实地“格物”,也没有能做到王老夫子要求的“知行合一”,我只是在闲暇的时候翻着我原来的文章呆想,想来想去其实只有一个问题——“文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在两年半的深思里时时感受着文章之难。我在这里甚至很难简单地谈一谈初中时被这个问题困扰所做出的一些花拳绣腿的“抗争”,因为还没等我理出个头绪我就猛然发现我真的对文章一无所知。
人往往是这样,经不起沉思的考验。很多东西本以为是自己的,甚至此刻就牢牢地攥在手中,但细细思考后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也皆有其灭亡的演进,无论是存在还是灭亡它都会处于一种暂时的运转状态之中,无数的状态堆叠在一起连接着起点和终点。
文章则似乎不符合这一常理。我说不清它存在的道理,因为小到生活之万一,大到宇宙之无穷都可以见诸笔墨,以人类熟悉和喜爱的方式留存下来。我们需要文章,没有一二三四的原因可以罗列,只要人类还在不停地思考,还在不停地和自己较劲就注定离不开文章。我们纵然可以通过研究语言和文字的起源去研究文章的起点,但文章的终点是人类目前的眼界所不可寻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