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你如何做环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8118
  • 作      者:
    冯永锋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乐活人、地球公民、潮人父母统统关注环保,告别“2012末日情结”,民间环保力量领跑“可持续发展”,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通货膨胀投资什么最增值?房市?股市?黄金?是投资大自然!
展开
作者简介
    冯永锋,1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1990-1991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1991-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5-1998年在西藏日报社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报科技部工作。2006年撰写环保科普报告文学《拯救云南》;2007年出版讨论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自净”责任的市民环保报告文学读物《不要指责环保局长——从北京看中国城市环保出路》;2007年12月推出环保时事评论集《环保一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2008年4月出版揭示中国森林危机的环保报告文学《没有大树的国家》;2009年5月出版《边做环保边撒谎一写给公众的环保内参》。目前在从事森林生态、草原生态、湿地生态、物种保护方面的现状调查和中国优秀民间环保人物的故事撰写。2010年出版了《为民间环保力量呐喊》和《狼无图腾——草原在哪里》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株草,都在顽强地向上生长并用身体去尝试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本书里的三十多株“环保青草”都是用生命个体的智慧和毅力,生活在民间荒芜而生机勃勃的草地上,并试图向各种社会权力诉说环保真理、程序正义、群体智慧的人,他们是一个个巨大的生命传奇。环保要转身,需要尊天敬德、天人合一、身心境和的整体思维和联合行动。<br>    以环保和公益为出发点的民间环保组织的任务其实很简单,权力其实很细微,但是它能起到一个作用,就是疏通经络、释放情感、导流能量。<br>    环保组织的天然公益性在社会上是稀缺的,所以,虽然其非常微小,虽然其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不长,但显然,由于公益能量本身一直潜存在所有公众的心中.因此,当时机到来,公众打开闸门之后,你会看到,社会上一条条溪水正奋勇往环保组织方向流动。<br>    环保组织本身没有增持能量和制造能量的权力,环保组织的权力就在于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理想,激发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水库开闸放水,让社会上各种能量互相关联和爱护起来,互相激荡,互相增持,促进社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这样,能量释放的有效性和可爱度就会好一些。<br>    中国的环保事业,处处充满“商机”。无论是污染治理厂商,还是环境保护部门;无论是环境监测机构,还是民间环保组织;无论是大学生的环保创意,还是家庭主妇的育子理念,几乎每一枚分子,都有可能得到投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投资对象。
展开
精彩书摘
    汪扎记录香格里拉变化的农民<br>    不平静的香格里拉<br>    2005年,我开始尝试着做一些环保调查,决定写一本书,名叫《拯救云南》。我选中或者说撞到我身上来的两个云南事件中,一个就是香格里拉,具体地说,是香格里拉小中甸乡团结村的吉沙自然村。<br>    由于旅游炽热,2002年之后,有一家昆明的房地产公司想开发吉沙村旁边的千湖山,要在千湖山上修缆道。因此,与千湖山下的吉沙村发生了一些冲突,引发了吉沙村里的动荡。<br>    2005年5月的一天,我落到中甸机场后,从吉沙村走出来的摄影师泽仁平措说,你住我哥哥家里吧。于是我租了个车,让泽仁平措的弟弟领着我回到村里。下车的时候,汪扎一家人都在门口迎接。<br>    从此我每到吉沙村,都住他的家中,喝他们的茶吃他们的饭烤他家的火。他们的牛圈在前院,所以住一楼,不像其他人一样,把一楼作为牛圈,全家住在二楼。他开玩笑着说:“我考虑到了我老的时候,住一楼,不用费劲地爬楼梯。”<br>    他家的二楼经常就是客房。近十年来,汪扎家有不少接待自助旅游游客和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文化人的经历,虽然他的家并不因此而弄得整洁一些。这种对整洁的忽视和对混乱的不在乎,显然是高山游牧习俗与农村繁重劳动交叉作用的结果。<br>    他陪我上千湖山,与我在村庄周围转。我带着8倍双筒望远镜,时常东瞧西看,看到了鸟,比如棕背伯劳、灰头鸫、小云雀、星鸦、四声杜鹃、白鹤鸽、山麻雀、山斑鸠、旋木雀什么的,就指给他,问他在当地叫什么。有些他说得上来,有些他还把相关的传说告诉我。<br>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为什么要写他们<br>序一 环保组织的权力<br>序二 环保组织的孵化器与催化器<br>汪扎:记录香格里拉变化的农民<br>“熊猫赤子”崔学振<br>陈哲:刮起“土风”保“大树”<br>奥运火炬手刘振祥:幻想“囤水”的北京“的哥”<br>抗污农妇韦东英:盼望“环保的天”亮起来<br>张娇:我那1800万元全喂给“生态爷爷”了<br>王永江:再也不能这样烧<br>赵欣如:心中有鸟天地宽<br>王克举:像一只迷茫的丹顶鹤<br>“笨重”的汪永晨<br>蒋高明:做自然人,行生态事<br>“善变”的廖晓义<br>马军:保护需要“智能解决方案”<br>梅念蜀:年轻环保者的链式反应<br>陈继群:游牧于绘画和环保之间<br>俞伯孙:琴瑟协奏,妙法自然<br>运建立:时尚的环保奶奶<br>田桂荣:骑着老虎搞环保<br>鄢福生:圆形花朵的两抹橄榄绿<br>赵章元:做公众信赖的环保专家<br>霍岱珊:跋涉走向“温和环保”<br>刘书润:想当导游的生态学家<br>仁青桑珠:给家乡种棵“自觉树”<br>葛玉修:拆去生命的网围栏<br>张祥、李强、程景:命中注定的公民环保专家<br>曾养志:养猪以明志<br>唐锡阳:环保是为了反抗绝望<br>苏德标:把树种到别人的地里<br>代后记一 投资一家环保组织如何<br>代后记二 从里向外,灵魂附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