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br>NO.1 法律的温度<br>被隐匿的DNA:张振风案的乡土版本<br>佘祥林杀妻冤案11年牢狱调查<br>呼格吉勒图: “翻案”有多难<br>王子发与覃汉宝:法律的荒诞剧<br>王子发:冤狱9年谁来赔<br>李庄伪证案<br>甘锦华案: “刀下留人”与三份死刑判决<br>佛山黎景全案:法律的最终悬念<br>包头空难诉讼:生命价值的疑难换算<br>我的财产谁做主<br>进学之死: “扭送”的真相<br>NO.2 纠结的诉讼<br>一桩购房诈骗案背后的迷局<br>许霆案:一台ATM机的诱惑陷阱<br>贺梅案:一个家庭的7年诉讼纠葛<br>一份缓刑判决记录的家庭磨难<br>消失的胰腺癌:张磊的诉讼<br>深圳机场金饰案: “捡”来的灾祸<br>庭审现场:被告文强<br>原告与被告:见义勇为后的莫名困局<br>NO.3 悲剧的因果<br>捐赠与受捐:陈易样本<br>迷途付成励:成长是一种痛<br>贵州安顺“枪击案”的乡村现场<br>陈涛安的三年?报历程:断裂的信任<br>桂林舞蹈职业学校实习事件幕后<br>发生在苏州幼儿园的杀戮<br>宝丰枪案里的模糊杀机<br>NO.4 灾难的面孔<br>衡阳大火<br>巴基斯坦:一场7.6级地震的死亡烙印<br>禽流感疫区的湖南控制<br>郴州冰灾:一座城市的“黑暗”突围记录<br>浏阳镉污染:重金属隐患下的村庄<br>悲情波兰<br>空难之殇:波兰人自己的记忆<br>NO.5 乡土的规则<br>湖北调查:家园开始“温馨”<br>重返铁西区:从土地开始的故事<br>奶牛到牛奶:奶源地的利益?<br>麒麟村试验:土地流转的乡村变局<br>……<br>NO.6 人在边缘<br>NO.7 历史的细节<br>后记 仰仗陌生人的慈悲内容摘要
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三联是有门槛的”打击了。<br> 那时候SARS刚过,我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只是个百无一用的新闻系科班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一脑子的不切实际,哪里见过这般不留情面的架势。离开那个连正经窗户都看不到的格子间,在阳光下痛定思痛,悟出来的社会第一课,大概就是收起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既要低到尘埃里,又要无知者无畏。<br> 我到三联生活周刊的时间不巧,刚好错过了在安贞大厦的时光,只能在同事们的闲谈追忆中,遥想一下顶层复式套间的奢华,然后,回到三联书店二楼的格子间里,被杂志的出版周期驱赶着,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上山下乡”。是的,这就是社会部的命运,哀怨和控诉都是没用的,不如备好一本详尽到各乡各镇的中国地图册来得实际。<br> 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我很早就认清了形势,安分地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信条,鼓起勇气奔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社会部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了标准的模样:粗糙皮实、随遇而安,对大巴小巴上的山寨节目视若无睹,在各种交通工具上都能昏睡过去。熬夜写稿欲哭无泪的时候,就一遍遍默念社会部里的名言:“天亮了,稿子就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