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荆风,1929年出生,江西萍乡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昆明军区创作员、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0年初随军进入云南后,60余年来足迹遍及云贵高原,作品具有浓郁的边地特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以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和根据这一小说改编的电影《芦笙恋歌》,以及《边寨烽火》等作品享誉文坛,是西南地区军事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l 977年重返文坛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驿路梨花》构思奇特,如诗如画,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更成为青少年和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30年,出版文学作品23部。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伴随白花蛇》、《孤城日落》,长篇传纪文学《秦基传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解放大西南》,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绿色的网》、《巫山一段云》、《红指甲》,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秋雨》、《云里雾里》、《红指甲的女人》,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
1985年拍摄电影一部《绿色的网》。
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奖;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1980年获全国第二届(1954一1979)少年儿童文学三等奖。
短篇小说《红指甲》获首届(1977-1987)金盾奖。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获l 9 8 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
《今夜月色好》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1985一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纪实文学《挥戈落日》2007年获云南省文学艺术一等奖。
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