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02257
  • 作      者:
    陈丹燕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红色书生的父亲,一辈子投身于党的情报事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终身守护宗教般纯洁的革命信仰;一生未嫁的姑姑,早年孤苦伶仃,失去了对菩萨的依赖,将要告别尘世时,她的恐惧是: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br>    作者陈丹燕第一次踏上故乡广西平乐的土地,追随父亲和姑姑,开始寻根之旅缮。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青少年生活和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长篇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曾获得中国女性文学奖,非虚构作品《独生子女宣言》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作品已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和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出版发行。
展开
内容介绍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是一部两代人对话之书,也是一部寻根之书。作者于中年之后,突然踏上祖籍所在地广西平乐,寻找父亲及姑姑当年生活、生长的痕迹,而他的父亲及姑姑,则在当年从桂林走上革命之路后,再也没有回来,并且即便在年近古稀的时候,也从不眷念故土,而他们的孩子,则怀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向往探访这里,两代人的态度和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产生奇妙的张力,故事和思考就从这里展开。
展开
精彩书摘
    1.我的童年在平乐<br>    我对故乡记忆最深的就是漓江,江水浩荡,过往船只络绎不绝。我常和小伙伴背着母亲到江中戏水,倒也练出一点游泳的本领。从三十年代离开平乐,到九十年代再回故里,看到江水行将枯竭,已不能行船,很觉失落。<br>    一九一九年九月,我出生在广西平乐府一个贫穷的家庭。其实所谓平乐府,在当时不过是一个贫穷衰败的小县城,只因为管辖了几个更小的县,故称为平乐府。父亲生在广东肇庆地区的高要县,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但我的父亲却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少年时在西江两岸的穷乡僻壤漂泊不定,后来才在广西平乐定居。他为人本分诚实,自学练就一手好字,在同乡老板开的大店里做了“先生”,兼做零售杂务。奋斗了十几年,只建成勉强温饱的家。在平乐县城,广东高明县和高要县的人很多,建有广东会馆和要明会馆,对同乡进行联络。这里的广东人因为见多识广大都有些优越感,我年纪虽小,也熏染了这种习气。父母能送我上学,直到初中,家中粗茶淡饭还能糊口,这在当时当地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加上母爱深厚,我生活得顽皮快活,无忧无虑。<br>    母亲给我起名字莲生,意为连生贵子。但父亲将我的名字写为廉生,意为廉洁一生。所以,母亲按她的意愿叫我,父亲也按他的理想叫我。到底是父亲的理想给我更大的影响。<br>    童年时代,我是个不动脑筋的顽童。在学校受到男女平等的宣传,却不会想一想家里的重男轻女。我没有想一想,姐姐为什么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做家务,不能上学,形同丫头,而我可以上学去。家里最好的菜,总要留给我和父亲,母亲和姐姐很少动筷子。我对全家的溺爱习以为常,对社会现象更是无知。<br>    到了三零年前后,广西的军阀混战愈演愈烈,你来我去,无论谁占领了县城,都是搜刮地皮,横征暴敛。就连山里土匪也能劫掠县城。那些街上倒毙的饿尸和县政府门前悬挂的人头,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那时普通百姓已无安全可言,我们有好几次全家逃到乡下暂避。<br>    漏屋逢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中国,南方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我们这种靠工薪生活、没有恒产的家庭。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父亲太老实,不会歪门邪道,被老板辞退。他与几个同病相怜的人合伙做点小生意,不过是苦苦挣扎而已,结果一败涂地,只能靠借贷度日。<br>    但这些,年幼的我是觉察不到的,父母不肯外露伤痛,我对家中早已滋长的危机也不知不觉。所以后来真相暴露,对我的打击就如晴天霹雳,特别震惊。<br>    在学校里我的成绩不错,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喜爱。因为调皮,好奇心重,我特别喜欢到县城周边的小作坊、小工厂去观察、去琢磨,自己动手做些小工艺,学了光学原理后,我曾用一副老花眼镜的镜片做了一架照相机,居然还拍成了模糊的照片。<br>    我的体育也很好,课余还参加学校的演剧队。<br>    “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已十二岁,小学就要毕业。虽然广西远在中国的最南方,没有日本人即刻入侵的威胁,但广西各地的抗日气氛却很浓烈。住在学校宿舍,家境贫寒的小学老师,把自己用品中的日本货挑拣出来砸碎。小学生们也都组织起来,放学以后,到集市中,站在卖肉的案板上,向老百姓宣讲抗日。<br>    从黄昏到黑夜,我们小学的夜呼队到县城的每条街道上去叫喊。<br>    一队队的学生边走边喊:“我们民族已危险万分,东三省同胞已作了亡国奴……”<br>    “中国就要亡国了,同胞们大家起来救亡啊。”<br>    那些稚嫩的声音在黑暗的街道和老旧的木头房屋间回响,一直飘散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那情景真有些悲壮。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很多凄惶,因为真正苦难的生活还没有到来,将我带出顽皮的童年。<br>    到平乐的第二天,我去了莲生的小学。阳光明晃晃地照耀在平乐小学空无一人的操场上,树荫下放着一张乒乓桌。当然,我晓得已经八十年过去了,这里已不是莲生上小学时的校址,小学的档案室里,甚至早已不再保存莲生的学籍档案,但莲生从小最喜欢的运动,的确就是打乒乓和游泳。他还有一双木头底的球鞋,因为家里买不起一双橡胶底的球鞋。他乒乓打得不好,因为每次打乒乓都要排很长的队,练习得不够。操场的~角还有一对篮球架,和八十年前的布局差不多一样。莲生不喜欢打篮球,拼抢的运动他都不怎么喜欢,其实我们几个孩子后来也是—样。<br>    空气中能闻到小学生身上汗津津的气味,那是一种尚未完全消退的孩子皮肤上的香气,等到青春期到来,这种气味就会被充满荷尔蒙的微臭所代替。<br>    想到莲生在上小学时,也是这样一个身上汗津津的小孩,我总感觉奇异而亲切。好像父亲因此而变成了一个与我已混淆了辈分的人,他总是让我想起自己孩子小时候身上的气味。甚至我孩子身上,现在已没有这种幼年孩童的气味了,但莲生学校的操场上,却还飘荡着那甜美的童年气味。<br>    这是一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学堂。八十年前,莲生在这间小学读书。<br>    今天,我来这里经历莲生童年时代曾经历过的一天。<br>    我要上一堂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那也正是莲生参加夜呼队,学唱《满江红》的年级。那时,他是深得国文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就连老师夫妇到果园去玩,都愿意带上莲生一起。后来,莲生母亲死后,他的国文老师拜托桂林小康家庭的亲戚收养了他的妹妹,国文老师对莲生父亲说:“莲生妹一定也聪明,我要。”<br>    莲生的亲妹妹就这样送给了老师家的亲戚。<br>    家里人知道妹妹去的那家人,在桂林开着一间书店,都觉得放了心。<br>    那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果然不愧是莲生的妹妹。她读书也读得好,等她长大,也离开继父母去参加革命,从此杳无音讯,解放后再也没回家来。<br>    我告诉语文老师,我很感谢莲生当时的那个国文老师,他将莲生培养成了一个喜爱文学的人。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作家。<br>    语文老师用白净的手指轻轻按了按我的胳膊,说:“我好紧张!”<br>    老师说,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你是一个作家啊。”老师认真地说,“要是看到我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麻烦你一定要告诉我。”<br>    这是一个谦恭多礼的小学老师,写了一手方方正正的好字,说着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我想,这就是广西。<br>    我悄悄地打量那些正在伏案早读的少年,他们的眉宇大多非常端正,和莲生小时候长得一样吧。原来莲生家乡的孩子,都有这样端正和宁静的面容。我好奇而恍惚的目光还是常常惊扰到他们,他们抬起头来,看到我,他们的目光非常良善,毫无大城市的小孩被陌生人打量时,目光里本能的戒备和疑问。他们礼貌地向我微笑一下,再垂下头去。他们不再注意我,但我知道他们心中正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好奇。他们知道过多打量外来的人是不得体的。这就是广西人的教养吧。<br>    早读的时候,他们在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这正是莲生小时候背诵过的。语文老师说,他们学校最近开始重新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八十年过去了,莲生的故乡,家家仍旧在堂屋里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牌位,孩子们仍旧背诵着《弟子规》。<br>    这里的古意与良善,令我在莲生长大的地方感觉很舒服,没有为所欲为的放肆带来的空虚感,也没有因为陌生带来的压力。这里似乎有一种莲生身上如今还携带着的气息,我从小就熟悉它了。<br>    ……
展开
目录
壹·莲生<br>引子<br>80年过去了,在莲生的故乡平乐,古老的大街上,莲生出生的房子楼上,还半开着两扇古老的花窗。<br>1.我的童年在平乐<br>父亲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让我感觉奇异而亲切,莲生家乡的孩子,都有着端正、宁静的面容,和莲生小时候长得一样。<br>2.死亡的扑击<br>奶奶的坟已被夷为果园。我的父母,从未给他们的父母上过坟,莲生甚至要到离开家六十年后,才回了平乐一次。<br>3.二我轩<br>那个月色下苦闷的少年,还有十字街上,当年二我轩所在的三层楼房。现在都已消失在玻璃幕墙的大厦中。<br>4.苦闷少年<br>莲生最初感到的痛苦与不平,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他心中的那个崇尚精神与学问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br>5.15岁:人生应该为何?<br>我在平乐夜晚一团浓黑的寂静里,读到了那些我从未了解过的。但始终有种奇异的热悉的人和事。<br>6.向着信仰<br>十八岁的莲生。曾经有过至少两种选择,烽火连天,家仇国恨中。从悲苦无告的生活中挣扎出来的莲生,选择去了延安。<br>7.道合意聚的延安<br>延安保留下来的照片,已接近一个传说。那是一些富有宗教感的、洁净而浪漫的脸。<br>8.获得信仰的粮食<br>莲生始终是一个在古老、颓败小城里长大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身上带有传统书生的精神洁癖。<br>9.甄别理想主义者的赤诚<br>莲生从少年时代找到信仰那时起,始终为自己能一生坚持并护卫它而自豪。直到垂垂老矣,他少年时代的信仰和理想一直是他生活的动力和支柱。<br><br>贰·阿玉<br>1.人殓间外的小树开满桃花<br>医生说,阿玉已接近生命的终点,她身体的各个脏器都将因为供血不足而逐渐衰竭。<br>2.死去的标志:“咔啦”一声<br>阿玉说,每个人都有三魂七魄,死的时候,魄随着身体就散了,但魂还留着。<br>3.“我已不信”<br>阿玉说:我早就不信了。你知道那些菩萨,被打翻在地上,原来他们就是一堆烂木头来的。<br>4.红绣鞋,大红袍<br>店员说,这就是喜丧的意思啊!就好像送她去出嫁。红绣鞋、大红袍、淡黄色的织锦缎……红彤彤、金灿灿的,铺得满柜台都是,好像给新娘置办的新嫁衣。<br>5.心悬一发<br>没有亲人陪伴,也不会有菩萨来度她,阿玉那孤苦无助的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呢?<br>6.垂垂欲坠时,团团相守夜<br>心脏监护仪上那条绿色的线,一遍遍画出极为复杂的曲线,她的心脏正在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房颤。<br>7.甜味花<br>甜味花静静散发着无辜的忧伤,让我想到奶奶无法安息的灵魂。还有阿玉在深夜中大睁着的眼睛。<br>8.归去<br>莲生与阿玉都没有我这样强烈的“归去”的感觉。他们出生在同一座幽暗的老房子里,却度过截然不同的一生。<br>9.快跑,阿玉<br>这世界上只要有天堂,你就会进天堂;只要有极乐世界,你就会去极乐世界。我们一定都不哭,帮你平安地进入天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