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兜头射下来,随之就来了雷。
雷在地上炸响了,沟头溪有了生气。
雨水下得密时,积了洼,洼里生了小虫、小鱼、小虾。有鸟落在上面觅食,水积得多了,积成了一片沼泽地。岸上长了苇箔,山一般的苇箔在洼中铺漫开,夕阳下打远处看过去闪耀着墨黑的光。风走到沟头溪时被凝固了,阳光照到沟头溪时被凝固了。苇箔横陈在洼边,光很难透过墨黑的苇箔照进去,风一动能听到荡碎阳光的声音。
苇箔中有几只小鸟互相和鸣着从阳光深处透出来,苇箔下的根部有蛙跟着鼓动起腮,日头从早晨晃到傍晚的时候,苇箔中和合的聒噪就开始了。那聒噪由温柔转向激怒,大有“奔霆进电,驱雷走风”之势。
有人给沟头溪换了一个名字:河蛙谷。
河蛙谷在一个清晨或者是傍晚的时候来了一位叫聂广庆的山东人。
此人是一路乞讨走进河蛙谷的,身后跟着一条干瘦的狗。狗仿佛收割后残留在地上的一堆干豆荚,被西北风追逐下,踪开爪子向涝水的河蛙谷跑。跑一段路停下来看身后的那个人。身后的人高身子瓦刀脸,长着褐色的粗糙的皮肤,眉骨突起,颧骨也突起,瘦长的眼睛看到河蛙谷时,皱起了缺少光泽的笑。一个典型的山东人。只是比小说中描写的山东人形体黯淡且瘦。狗跑动时尾巴旗杆一样竖起来,有鸟和蛙们开始合奏了,狗狂叫着,秋风吹落下来的苇箔叶子给狗身上添了一层毛,狗狂吠了一阵子,暗绿色和灰褐色苇箔上空的鸟鸣声就冲着两边拨开了。有一段空隙,狗跑过去,跑到苇箔的水中,将嘴伸到洼中去咂;狗咂得很快,咂了几下,提起水淋淋的嘴,耷拉出很长很薄的舌头片儿望着身后。身后的人穿着大裆裤,脚脖子上打了裹腿,上身是一件糟烂的黑夹袄,杂色碎布补丁摞着补丁,腰间拴了一条烂布腰带,脚上着草鞋,肩上还肩了挑子。一只箩筐里放着几口缺了边角的砂锅,一条脏得看不清楚是什么颜色的棉被堆在箩筐里,另一只箩筐里放着用泥裹了的青苗,是本地人认不得的草籽:兰。
狗瘦得胯骨头露在外面。土起石扬,灾荒遍地,乱物横飞,人和狗摇摆着推移着,一步步走来太行山上。
山东人挖了一个地窝子住下了。夜晚,山东人到临水的苇箔上捉萤火虫,用苇箔编个笼子把萤火虫罩起来照明。河蛙谷水很深,藏了鱼虾鳖子蛤蟆,沿着有石块和水草的地方,山东人探进身体摸鱼虾。黑幽幽处,冷风旋来,他便痴了一样立在某处,这样的景致或许让他想起了什么。起夜,头顶的星光给河蛙谷铺了一层碎花一样的光,山东人长叹了一口气,一口气出去后,几丈长的月光下,人的影子泛着青白。夜不观色,他的头发和身体苦草堆似的,他的心里是兴奋的,知道找到了一块活命的土壤。劲使足了,鱼虾在肚子里先行化成了一堆排泄物,狗欢快地迎上去舔他的屁股,他骂了一句:“娘的,痒死俺的腚了。”
1918年起,北方大早。
头年一年雨少,粮食歉收,冬季里下了一场雪,开春了,开始闹瘟疫。家家户户的水缸里泡了苍术,但还是救不了人的命。得了病的人大都不出汗,流行过来时就叫了“汗病”。有人用生姜和老葱根熬水发汗,也有取了擀面杖蒙了被子捶砸往出赶汗,人依旧干烧着不出汗。拖着,拖过来的活下来了,没有拖过来的把命搭进去了。这还不是致命的灾难。阳春三月快下种了,春口上下了一场大雨,雨淅淅沥沥下了七天七夜,天晴透了提耧下种,土里有墒,天空有墒,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奔走的乡民,嘈嘈声起,轧钢蘸火,从铁匠铺里走到村子的场上,弯了腰在碌碡上磨轧了钢的锄头。焦枯的等待有了这一场透墒雨,脸上就挂了按捺不住的喜悦。下了种转眼间出了苗,青苗齐刷刷往高蹿。瘟疫因为春天的一场雨走远了,人们逐渐地泛出了一点活命的颜色来。锄了高粱,锄了豆子,锄了棒子,锄了糜子和谷子,青苗腾腾往上长,却不知道为什么,地里冒出了很多泥泡泡。又下了一场雨,雨滴随着粮食的根系滋润了冒出头的泥泡泡,一个个褐色如米粒般的小虫探出了头,虫子爬出了地面,很懂事地顺着路线爬上了粮食的绿秆。不几天虫子长出了翅膀,脑袋像马头一样拉长了脸,拉长了脖子,拉长了嘴。棒子正在成长,有人看到爬在棒子上的成虫是土蚂蚱。钻出地表的土蚂蚱有的瘦小干枯,垢面如土,有的鲜如翠叶,在粮食地里轻巧地欢快地蹦跳着,人们也没有当回事儿,还停留在过去的瘟疫“汗病”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