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到清朝
康熙三十八年——
那是个夏日午后,溽暑难耐。空气里似乎有绿豆汤好闻的香气。偶尔几丝风吹进了屋子,拂在我脸上,半睡半醒之间,只觉得身边似有低语声。
睁开眼睛环顾四周,首先感觉到的是头下的瓷枕,瓷器里我最爱青花,当我拿手去摸的时候,我便知道这就是青瓷做的。红木的房顶很宽阔,细致地雕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古朴典雅,细致秀丽。房里一个丫头坐在床榻上一边打着扇子,一边昏昏欲睡,头马上要磕到床沿上。我轻轻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她惊醒,急忙站好,帮我把身上的薄被盖好,“格格,再歇歇吧,这会儿日头正毒,大家都睡晌午觉呢。”
我听见她说话的语气,心里突然高兴起来。好像祖宗显灵了,我真的回到过去了。民国历史我最清楚,这不会是我们家的祖宅吧?“格格?”这不是清朝的称呼吗?再细细打量她的穿着以及发式后,我便高兴不起来了,不是民国啊,她的穿着和称呼都是清朝的。心里暗暗惊讶不安,怎么办?是不是搞错了啊?我是谁啊?这下完了。
“反正也起来了,陪我出去看看吧。”我故作镇定地对她笑了笑。
她大惊,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看着我,“格……格格,你……你会说话了?!”
这话一说,我也吓得不轻。敢情这格格以前是个哑巴?
她急忙跑到门口,打起竹帘,喊道:“杏儿,快去告诉夫人,格格的哑疾好了!”
“真的?哎!”那丫头欣喜地应了一声,我只见一团淡青色的身影疾驰而去。
她扶我起身,穿好了衣服,外面早有小丫头打好了帘子,出了门我细细看去,院子里还有几个十来岁的小丫头,远处的几个靠着回廊里的柱子打着瞌睡,还有几个逗弄着廊下的小猫小狗。近处的一个小丫头见了我连忙行礼,“格格怎么这么早就醒了?”说了这话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仿佛是要确定我是否真的会说话,然后就要把睡着的丫头们叫醒。
我忙笑着阻止了她,“没关系,让她们睡去吧,你忙你的。”
她嘴上应着是,可却一直侍立在一旁,不肯动弹,惊讶的表情让我尽收眼底。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跑开了去叫其他的丫头:“格格跟我说话了!”
我也不再勉强她,便朝刚才一直在我屋里侍候的丫头说:“姐姐,陪我走走吧。”
她惊讶地看了看我,“格格,主仆有别,千万别这么叫,可折煞奴婢了。”
我看她衣着与其他丫头并不一样,而且随时侍在我左右,想必是贴身大丫头,听着她文绉绉的话只能硬着头皮跟她学斯文,“我自小不把你当外人,叫声姐姐也是应该。你怎么倒跟我生分起来了?”
她忙道了谢,眼里却噙了泪,“格格可是好了,以后再也别吓奴婢了。”
我看了看她,心里也有些感动,这个时空里遇见的第一拨人就对我这么掏心掏肺的,看来老天对我不错,给我个格格身份。看着这些丫头们的穿着也不俗,想必家境也殷实,就庆幸自己命好。要是生在个穷苦人家,在这万恶的旧社会,可是让人家作践死了。
“格格,奴婢陪您去夫人那看看,她要知道了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呢。”
我想想也是,全当见识了,一会少不了认亲。在这种情况不明的时候,装失忆只能是最后的招数,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丫头陪我走过了个门廊,过了几处山石曲径,我跟刘姥姥刚进大观园似的,看哪都新鲜。空气中突然飘来清甜的味道,我赶忙问身边的丫头:“这是什么?”
“回格格,厨房正在做蜂蜜绿豆汤,说是消暑最好,您要吃我遣人去取。”
“不用,我就问问。”我向她微笑,此刻我所经历的跟卢生经历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闻见的是黄粱饭香,我闻见的是绿豆清香。
再过了几处精巧别致的厢房、游廊便到了正房,一路上假山石木都是工匠们细心建造,北方园林的特色都在其间了。进入正室,几个衣着艳丽的妇人忙起身,我大叫不妙,这可怎么称呼?
还没来得及细想,两个丫头扶着一位美妇人向我迎来,那妇人一把将我抱在怀里,只是哭,半天才哽咽着说:“青儿,你可真的好了?”
“额娘别哭,我没事了。”我再笨也知道她是谁了。
四下里一片呜咽之声,好不容易才住了声,她唤道:“云琳……”
那丫头也抹了抹脸,就下去了,不一会就捧了脸盆进来,服侍着我洗了脸,然后再重新补妆。我这才看见自己长什么样,一张相当稚气的脸庞,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五宫倒还算秀气,只是还没有长开罢了。
这下可好,返老还童了,这便宜占的。
一起吃了饭,并没有太多话,总算知道了身边的丫头叫云琳,以后只能慢慢问了。席间并没有说太多话,都只当我是大病初愈,乍一恢复说话功能不宜多话。又请大夫复诊了几次,均说已无大碍,慢慢地都放下心来。
夏天将要过去的时候才把府里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一下,如今是康熙三十八年,父亲马尔汉,今年春天刚迁左都御史,夏初的时候又迁兵部尚书。今年已经六十六岁,有五房小妾。母亲是正室。封建社会中为了繁衍生息,多子多孙是福气,所以从母亲脸上看不出什么,只是我并不属于这个时代,颇有微词。当然,只是心里想想罢了,并没有表现出来。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多活几年,不谨言慎行是不行的。我是他五十多岁才得的女儿,甚是疼爱。但终究是比不上哥哥们的,家里还有几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