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
上官介乘船逆江而上,进入洞庭湖,再逆湘江到湘阴,尔后返回,入横岭湖、万子湖,逆资水而上到达益阳县码头,到达时已接近黄昏。县丞、县教谕、三名县主簿、县典史、巡检司巡检、县库大使、县仓大使、税课司大使、河泊所大使等县里的头头脑脑,都已经等在码头。
讲到这里读者会问,在古代,一没有电报,二没有电话,那么,益阳县的这些头头脑脑,他们从哪里知晓新的县太爷到了,便聚在码头上迎接他?原来,当时新官上任都有一套制度。一名知县上任,在上任前先有“红谕”传下来。所谓“红谕”,就是写在一张红纸上的官方通知书。“红谕”之上,写着某某是什么地方的人,已经被任命为何地的何官,现即上任,要求沿路各有关官衙和任所的各有关官员如何如何。像上官介这次上任,那“红谕”之上就写着这方面的内容。沿途各县的知县接到“红谕”,一来是京中有令,不敢怠慢;二来是,既为同行,免不了日后遇上相互照应的时候,反正是花公家的银子,在接待上也同样不肯怠慢,于是,接风、送行,会做得十分周到。而他们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报风”——令驿站先行前往下一站通知。上官介是从湘阴县过来的,这样,益阳县的官员们,首先接到“红谕”,知道新老爷将要到达,他们有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第二,他们接到了湘阴县“报风”,不但知道县太爷大约某日某时要到,而且知道新老爷将是水路乘船到达。只是有一件,县太爷到达的准确时辰,这些官员是难以掌握的。接到“报风”信息,那是前一天的下午,他们不敢怠慢,便上了码头。等了一个下午不见新老爷的影子,也不敢离开,怕新老爷夜里到达,大家便继续苦等,一夜过去,仍不见新老爷的踪影,还得等,等啊等,直到日落时刻,这才等来了上官介的船:大家原以为乘坐的是一条官船,到后大家才弄明白,新老爷所乘,仍是一条普通的乌篷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