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死期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905406
  • 作      者:
    袁亚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生死期货》的成功可能得益于小说作者对期铜交易的熟悉,可以说为期铜交易画了一幅文学的全景图像。有了这幅图像,金融生活的最真实之处就可以落字为安了。《生死期货》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照见了中国类型小说的前景,是中国类型小说起步阶段起点很高的作品。《生死期货》的语言是丰满且具有诗性的,随意抽阅任何一段,其文字都能让读者感到诗歌般的华美和韵律,长篇小说的语言能如此精致和华美,这非常难得。不可否认,《生死期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先锋文本,但读来却没有技术过剩的感觉,陌生化、象征化使整个期货战争的诡异气氛浑然一体。特别是人性开挖的诗性语言,让人在阅读中完成一种酣畅的商战体验。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死期货》叙述了川大在陆处长的引导下在期货市场做多,但在行情到来的关键时刻,陆处长被通缉后神秘失踪。这时候,陆处长的上级赵部长现身,并暗示川大追随铜厂金厂长和同乡投资商人阿毛一起做空。此时此刻疑云四起,到底是听赵部长的话,还是自己另立门户?川大在行情的演变中等来答案:赵部长被枪杀,金厂长破产,阿毛却赚得盆满钵流。川大也顺势大有斩获,在这场大行情里初战告捷。
  但是,随后的拉升行情更为险峻,川大想通过办厂来稳住自己的收益,也为家乡辛店的乡亲做点事。此刻,神秘失踪的陆处长的徒弟王勇出现,他邀请川大去新加坡,不但在行情困难的时候帮了川大,还在办厂问题上与川大一拍即合。于是从新厂开出的信用证源源不断流向国外,随着银行行长郭兴加入期货行列,一时间,川大和他的工厂更是赚钱赚得麻木了……最终,川大因为坚持做多而巨亏,不得不铤而走险,用工厂进口的铜虚开增值税票走私,被判死刑。王勇为躲避追杀几经整容和迁徙,伪装成投资商来到辛店,以废弃的老宅为基础筹建辛店农耕文化产业园,终日与河水和阳光为伴。阿毛是唯一在几次风浪中赚到大钱的辛店人,但是巨大的压力让他心力憔悴,一场大病后换了一个画家的心脏,成了一个专心致志的画家……《生死期货》中,蝙蝠环绕的老宅子,阴森恐怖。勾连着乡土中悠远的历史,在每个命运转折关口遽然而至,弥漫着某种宿命的气息。
  不可否认,《生死期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先锋文本,但读来却没有技术过剩的感觉,陌生化、象征化使整个期货战争的诡异气氛浑然一体。

展开
精彩书摘
  阴历三月,江南时阴时阳,时冷时热。送走王跃民,川大又在身上加了件背心。他皱了皱眉。那时候,他的胁下生痛,膨胀不堪。身体正显出了双翅长成前,在皮肤下最后挣扎的迹象。他觉得王跃民来找自己,不过是为了探听他期货的持仓情况。在他看来,所谓赵部长领头做空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象。赵部长是陆处长的上司,赵部长要有行动,陆处长一定更清楚。事实上陆处长到现在为止什么也没有说。一想到陆处长,他就感到奇怪起来。奇怪像一道雾障一样让他看不清楚。陆处长半个月没有消息了。半个月,半个月在期货市场上是什么概念?是翻天覆地,是一波行情。
  在陆处长失去消息的最后几天,市场上主力月份的行情发生剧变。川大发现自己账上的盈利,转眼之间已全部化为泡影。转换既突然又猛烈。三千万元啊,说没有就没有了。好像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只迟疑了一下,钱就没了。
  钱的那种失去方式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轻飘飘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失去。三千万,要是往长江里扔,都要扔几天。你还可以假设,三千万元能买多少辆奔驰车,等于一个何等规模的奔驰车队,就这样开进了黄浦江。只有这样一想,你才会感到心疼。心疼的时候,悔恨当初与其亏掉这些钱,不如买了车送人。但川大现在失去的三千万元不是现金,场面就没有那么兴师动众,他不去想奔驰和黄浦江。三千万元只是他心间的一种微妙触动。心里的一个念头。心里有了念头,一个指令,正确与错误,分秒之间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的方式有一种滞后性。你要在事情过后才会追悔和回忆。回忆,就是让人去追根溯源,追溯那些钱的来历,结果却更让人模糊。模糊到让人失望,模糊到困人陷阱一样绝望。
  面对账户的变化,川大心间的触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麻木。在麻木中,他发现自己的账户不但在失去盈利,而且还开始出现了亏损。这种转换到底是何时开始,又是如何生成的,他感到茫然无知。期货账上的盈利最让人麻木不仁。
  赢到后来,麻木成了一种幻觉,会觉得自己在做虚拟的游戏。但一旦出现亏损,要从口袋里掏钱出去,人就清醒过来了。这种清醒还伴随着一种彻骨的凉意。让人感到大难临头。亏损时隐时现,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更大面积的亏损就会出现。
  可要行动,必须有陆处长的指令。没有陆处长的指令,就不能擅自处理仓位。
  但陆处长呢?陆处长就像被绑票了一样,突然之间就没有了消息。
  按照约定,联合行动其间,他不能主动去找陆处长。没有改变被动局面的指令,又无法主动采取行动。按照常人看来,这等于在等死。陆处长没有消息,大家群龙无首。一起做多头的人,有熬不住的已经平仓出局,有的还反手做了空头。但是大家见了面,还照样心照不宣。明明平仓出了局,还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持仓信心十足。
  川大不是那种束手无策的人,他有办法,有办法把握变局。
  他的办法就是做多。
  做多是他天生的理念。做多一方面显示着他对行情的独立判断,另一方面也是他一贯崇尚和采用的操作方式。相比而言,他觉得自己做多头更加得心应手,天生就是做多头的料。而且几次操作,都是多头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更重要的,这次做多他和陆处长有约在先。他绝不会因为眼前的困境而背信弃义,放弃做多去平仓。即使没有陆处长的消息,他也不会坐以待毙的。毕竟,那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说是做多,可现在资金成了最头痛的问题。事实上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最终都是资金问题。陆处长在的时候,他不用考虑这个问题。陆处长会告诉他如何如何调度资金。但现在陆处长没有消息了,他非但无法找到新的资金来源,而且他还想起自己欠着陆处长公司好几千万。几千万说是往来款,实际上就是陆处长无偿借给他的钱。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把自己本来积聚起来准备开厂的资金调出来。那是他可以掌握的最后一笔资金。而且,他还找过了银行行长郭欣。要是实在顶不住,他准备向郭欣借钱。但是郭欣的答复似是而非,暧昧得很。要是他一直这样坚守多头阵地,最后的结果如何,实在难以预测。
  那些天,远期行情的报价实际上已经非常吃紧。空头几天来接二连三地发起了阶段性的冲击。期铜的价格已经从20800打下来,逐波下探,接近了18000。其问多头也时而发起反弹,但那些反弹根本不像样子,力度有限,稍纵即逝。
  关键是行情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半点止跌迹象,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根本开不得半点小差。一旦跌破18000,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两到三千万元资金缺口。要是无法弥补这个缺口,盘子就会爆仓。爆仓,意味着他数以亿计的资产将付之东流。
  他在一种时隐时现的焦虑中等待着,但最后等来的,竟然是陆处长成为通缉犯的消息。
  陆处长是一步一步带着他,走上生意之路的人。在他的印象里,他每逢大的交易,必有陆处长出手相助。陆处长是他的恩人,是他的朋友。他曾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自己的晚年,每每和陆处长一起在夕阳下叙旧。有一次,叙旧还来到了他的梦里,他竟然在他和陆处长的夕阳美梦里笑着流出了口水。但是眼前的事实与梦境有点不同,一夜之间,陆处长成了通缉犯。
  说通缉就通缉,这样的事实,虽然难以接受,但他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他让自己保持了一种第三者隔岸相望的姿态,等待着事态的发展。直到那一天,陆处长突然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才知道了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这些日子以来,为了专心应对行情,他已经关闭了所有对外联络电话。
  只留下了和陆处长单独联系的那台电话。陆处长突然来电话的那个晚上,是个风高月黑的日子。陆处长说他到了辛店。辛店是川大的家乡,那里有他的老屋,有他熟悉的蝙蝠。陆处长到了辛店,就等于到了他的面前。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是距离造就了他和陆处长的夕阳美梦。一旦他和陆处长没有了距离,好像夕阳美梦也就烟飞灯灭了。
  陆处长不来,他想他来,可他来了,他倒反不想见他了。但想见不想见都是一种想法,想法是无法代替现实的。冥冥当中,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正牵引着他,让他身不由己地踏上了去故乡与陆处长的会合之路。川大放下了电话,立即开车赶往辛店。这时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忘记了行情,忘记了瞬间就可能使自己身临破产的期货行情。
  到达辛店的那天晚上,月色迷人。过度的安静仿佛在盛装等待着某种时刻的来临。月色朦胧,没有风。那还是一个奇异的夜晚。他觉得自己在辛店的日子里,可能就只有那一个晚上,自己没有见到一只那些他熟悉的辛店蝙蝠。
  夜半时分,川大依然无法入睡。他熄了灯,看着月色越过玻璃,开始浸润到他的脚和身体上。玻璃上有了响动。那个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会在此刻压缩成一盒透明的果冻,扁平地贴在他的窗户玻璃上。他疑惑地欠起了身体。到处是月光在黑暗中阴森森的银色斑点。
  月色下,那张脸在玻璃上横亘着,现出没有逻辑的皱纹。眼睛像乱麻丛中的绿豆,闪出不可思议的光泽。但即便如此,川大也能一眼看出,那是一张他熟悉的面孔。
  ……
展开
目录
第二天(代序)——关于亚鸣的小说
《生死期货》:人性何处是家园
中国行业小说的里程碑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