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以其冷静、细致的叙述,展示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沦丧。作品被评论界评为后军事小说创作的典范。《中国作家》编审潇立军在阅读了该作品之后说:它很可能填补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的空白。评论家张志忠、刘根法在《铭记战争警钟长鸣——读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一文中说:
《石牌保卫战》有着很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小说以1938-1943年日军层层进犯,铁蹄踏向中国西南,直逼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石牌,威胁当时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国民党政府提出保卫重庆、保卫石牌的战略,浴血奋战历时五年,最终取得胜利为背景,叙述了长江西陵峡地区伍相庙村的韩大狗因其母亲惨遭日军飞机射杀而心生仇恨,从戎上战场奋勇杀敌,找到杀母凶手高桥为母报仇的故事。小说适时穿插史料、人物心理分析、厮杀场面的动态描绘……让我们对战争_初器泯灭人性的残酷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作者对石牌文化的介绍,石牌景色的描绘更加有力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表达了作者诅咒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理想。
长江西陵峡中的石牌,因峡江南象鼻山中,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73年,中国军队淞沪抗战失败12月南京失守。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险峻的长江三峡成为陪都的天然屏障,石牌天险成为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