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3069
  • 作      者:
    张梦阳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鲁迅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只有把这个问题探究透彻,才可能给予这位文化伟人以科学的历史定位,也才能从鲁迅经典中汲取最珍贵的精华,为现实服务。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梦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男,1945年3月13日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主要著作:吴娟一分册1000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主要编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卷187万字《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国家图书奖,收入《中国文库》。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文认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最直接,鲁迅和陈独秀、胡适所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国书面文字从文言转型为白话,实质上也是一场中国人的思维转变,是思、言、文三维一致。这对于扭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接受现代思想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而由于鲁迅具有高度哲学思维的文学家,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可比的巨大影响。鲁迅早期提出的“立人”的主张,实质上就是立科学思维。鲁迅终生坚持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他的《狂人日记》是试图改变中国人思维的文学起点,五四时期的杂文也坚持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阿Q正传》则是对中国人思维的形象批判,他所概括的精神胜利法正来源于外国对中国人“面子”问题的批评,他特别注意在中外比较中反省中国人的思维,深掘中国人传统思维定势形成的根源,将之归根为奴性做怪。他在《“题未定”草(六至九)》中提出的“悬想”说是对科学思维的全面阐释。从鲁迅的著作中可以学习到思维的艺术。但是,鲁迅也有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超越鲁迅,实现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将我们一代的人,和先前几百代的鬼比较起来,数目上就万不能敌了。”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昏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竞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昏乱病,便也总有全愈的一天。祖先的势力虽大,但如从现代起,立意改变:扫除了昏乱的心思,和助成昏乱的物事(儒道两派的文书),再用了对症的药,即使不能立刻奏效,也可把那病毒略略羼淡。如此几代之后待我们成了祖先的时候,就可以分得昏乱祖先的若干势力,那时便有转机,LeBon所说的事,也不足怕了。
    以上是我对于“不长进的民族”的疗救方法;至于“灭绝”一条,那是全不成语,可不必说。“灭绝”这两个可怕的字,岂是我们人类应说的?只有张献忠这等人曾有如此主张,至今为人类唾骂;而且于实际上发生出什么效验呢?但我有一句话,要劝戊派诸公。“灭绝”这句话,只能吓人,却不能吓倒自然。他是毫无情面:他看见有自向灭绝这条路走的民族,便请他们灭绝,毫不客气。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立人”实质是立科学思维
二、鲁迅终生坚持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一)《狂人日记》——改变中国人思维的文学起点
(二)前期杂文中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三)《阿Q正传》——对中国人形象的思维批判
(四)“面子”——精神胜利法的来源
(五)在中外比较中反省中国人的思维
(六)深掘中国人传统思维定势形成的根源
(七)归根结底是奴性在做怪
三、“悬想”——对科学思维的全面阐释
四、鲁迅的思维艺术
(一)质疑思维
(二)反向思维
(三)侧向思维
(四)曲线思维
(五)转化思维
(六)闲暇思维
(七)发散思维
(八)形象思维
(九)逻辑思维
(十)深度思维
(十一)求实思维
五、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
六、超越鲁迅,实现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
附录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零维变革
一、鲁迅——20世纪中国思维变革的伟大推动者
二、20世纪中国鲁迅学的八个思维期
(一)直觉思维期
(二)图式思维期
(三)规定思维前期
(四)规定思维中期
(五)规定思维后期
(六)极端思维期
(七)过渡思维期
三、中国鲁迅学开放思维期的主要方面及其局限
(一)变惟圣思维为惟实思维
(二)变趋同思维为求异思维
(三)变单一思维为系统思维
(四)变直线思维为多向思维
(五)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