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是智慧勤劳的农民们铸于大地之作,实现了“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成为现代农业中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荣的亮点。它不仅能为社会提供物质享受,还可提供精神享受,业主从中可获得更大的效益和增值空间。
纵观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实践,观光农业的发展故与其所创物质财富有关,但欲促其跨越式发展,其潜力莫过于文化底蕴与品位的提升。中国农业历史悠久,给人类留下了并传承着经久不衰的精耕细作的宝贵经验和不朽的诗情画意般的涉农文化,其表达形式有诗、词、赋、散文、农书、农谚、楹联、民谣等等。据有关方面考察,仅《全唐诗》中涉及“麦子”的就有300多首;清代乾隆皇帝涉农(包括林木、花草等)诗即达100多首;仅北京市《种植业志》登载的农谚有370条,中国有古农书500多种,保存下来的还有300多种,涉农的绘画、书法、楹联等有多少未见报道,但笔者眼前就可见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虾”、“辣椒大白菜”等;黄胄先生的“鸡”画;徐悲鸿的“八骏图”;欧阳修除了留下大量涉农诗外,还有脍炙人口的涉农散文。近现代涉农诗文也不少,北京的《京郊日报》每周都有相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