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台湾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07657
  • 作      者:
    古继堂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古继堂,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小古庄人。1936年生,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委员会委员、首届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及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br>    出版文学论著有:《台湾新诗发展史》、《台湾小说发展史》、《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简明台湾文学史》(主编)、《台湾女诗人十四家》、《台湾青年诗人论》,《台湾爱情文学论》、《静听那心底的旋律——台湾文学论》、《台湾电影与明星》、《台湾地区文学透视》(合著)、《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合著)、《柏杨传》、《评说三毛》等。另著有《古继堂诗集》、《古继堂短诗选》、《古继堂散文选》,此外,还参与《中国文学通史》的创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
展开
内容介绍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台湾的居民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它的文学自然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这是老生常谈,但却不能不谈,因为它是词语不变意义常新的话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在崎岖的山路上,已经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十年路程。目前它已成了我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学科。回首十年,既有开拓的艰辛,也有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带来的喜悦;既有令人鼓舞的成果,也有需迫切改进之不足。堪称科学园地啄木鸟的研究之研究的阙如,是当前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原野上一块肥美的沃土。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它与母体文学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有着极强的共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之遭逢与际遇之不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差别,比起大陆文学来,台湾文学有着更为复杂的色素和更多的酸甜苦辣的历史背景。因此,研究台湾文学,不管是纵向鸟瞰,还是横向观察;不管是奔涌思潮的辨析,还是具体作品的评价;不管是对现代派的剖析,还是对乡土派的论评;不管是对主流的梳理,还是对逆流的批驳;不管是对本土作家的研究,还是对海外作家的定位等,均充满着错综复杂的葛藤和极其丰富的辩证内含。各种矛盾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或是珠玉沾有污泥,或是污泥藏有明珠;正面的含有反面的因素,反面的也有某种合理成分等。台湾文学研究和其他文学研究一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台湾文学研究和其他文学研究不太一样,更有较强的政策性。由于“一国两制”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特点,在台湾文学研究中要明确地体现出认同和排斥,拒绝和吸收、求同和存异两种关照。本人在多年的台湾文学研究中和两部拙作:《台湾新诗发展史》与《台湾小说发展史》的撰述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有的自以为有了答案,有的尚在探索中,现将它们归纳为十个问题写在这里,一为就教于读者,二为促使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开掘。
展开
目录
自序<br>第一篇 民族魂主宰下的台湾文学变革<br>略论台湾文学研究中的十个问题<br>论台湾女性文学理论批评<br>激荡的文学漩流——台湾文艺思潮辨析<br>台湾文学中的民族意识<br>民族魂主宰的一次新诗革命——台湾新诗论争二十年回眸<br>胡秋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br>深刻的总结坚稳的奠基——1947年台湾“新写实主义”论争<br>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崛起<br>多元与边缘:20世纪末的台湾文学<br><br>第二篇 台湾散文的寻根意识<br>台湾散文的规律与特征<br>刚柔铸健骨,豪秀出真情——评简媜的散文<br>清新的文笔,动人的哲思——漫话《罗兰小语》<br>从生活中提炼,在艺术中升华——论简宛的散文创作<br>最后门牌的秘密——赵淑敏散文印象<br>激情来自温情——评应平书的散文特色<br><br>第三篇 台湾小说世界探脉<br>中国抗日民族文学思想的高峰——论杨逵作品的思想主题<br>凝视纳百态,挥笔洒纵横——论林佩芬长篇小说《天问》<br>另一片绚丽的天空——赵淑侠长篇小说《我们的歌》<br>唱响八方唱向未来——读赵淑侠《我们的歌》<br>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评赵淑敏长篇小说《松花江的浪》<br>新婚恋关系的悲剧况味——萧飒《深巷斜阳》的美丽与凄婉<br>历史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朴月笔下的孝庄太后<br>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台湾爱国作家钟理和<br>台湾女性主义小说的发言人李昂<br>李昂小说《爱情试验》析评<br>形式短、意义长——论台湾极短篇小说创作<br>林海音:台湾女性文学开山人<br><br>第四篇 破译台湾诗国的密码<br>论“多妻主义”诗人余光中<br>台湾后现代诗的重镇——读陈黎的诗<br>台湾女诗人的异数林泠<br>大地的不朽雕像——评詹澈的诗<br>蚌壳与珍珠——评向明组诗《随身的纠缠》<br>评郑愁予的爱情诗《采贝》、《如雾起时》、《水手刀》<br>高山·飞瀑·悠溪——评王禄松的诗<br>浩气贯古今,健笔揽纵横——评大荒的诗<br>明朗、健康、写实的中国精神——评文晓村的诗<br>泥土·母亲·民族——读吴晟的诗<br>施善继:台湾新诗回归的典型<br>从泥土中发出的声音——读台客诗集《茧中语》<br>宛如一尊坚挺的雕像——评张国治的诗<br>生活的醇醪——评陈义芝的诗<br>诗意从《香囊》中溢出——评涂静怡的诗<br>西瓜寮与诗——评詹澈《西瓜寮诗集》<br>评曾美玲的诗<br>履迹与心影——谈《墨人半世纪诗选》<br>从乡愁到回归——由秦岳的诗看台湾诗歌题材的演变<br>着墨成景,涉笔成趣——谈路卫的诗<br>故乡的恋歌——评叶日松的诗<br>象征穿越题材——兼论台湾诗人詹澈的《西瓜寮诗集》<br>台湾短诗鉴赏<br>诗人的失误——评余光中的诗《达赖喇嘛》<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